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石忠松[]

    医生擅长

    主攻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石忠松,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担任Stroke和J Neurointerv Surg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199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处理各类神经外科疑难疾病的能力,在美国UCLA医学中心留学,擅长并主攻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1.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 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分子机制和血流动力学。 3. 颅内动脉瘤的分子机制和介入治疗。 4. 神经介入栓塞材料的开发和新技术研究。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论著:近5年在国际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24篇,其中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4篇。论文主要发表在Stroke、Neurosurgery、Journal of Neurosurgery、Surgical Neurology和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等神经外科领域国际著名期刊,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近80分。学术论文被Nature Reviews Neurology和Stroke以研究亮点进行述评。 第一作者主要代表性论著 1.Leukoaraiosis predicts parenchymal hematoma afte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Stroke. 2012;43(7):1806-1811. 2.Predictors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endovascular therapy. Stroke. 2010;41(12):2775-2781. 3.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failed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versus non-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patients: revascularization and outcomes stratified by the site of arterial occlusions. Stroke. 2010;41(6):1185-1192. 4.Clinical outcomes i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runk occlusions versus secondary division occlusions afte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ooled analysis of the MERCI and Multi MERCI trials. Stroke. 2010;41(5):953-960. 5.Management of gi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with incorporated branches: partial endovascular coiling or combined 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bypass-a team approach. Neurosurgery. 2009;65(6):121-131. ...详情
  • 文剑明[]

    医生擅长

    病理学;外科病理诊断;肿瘤病理诊断 ...详情

    从业经历
    文剑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博士,临床病理诊断。 主要研究方向: 肿瘤病理,肿瘤细胞培养和应用,分子病理。 科研基金: 2004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非去极化季松药对骨骼肌不同肌松效应的形态学研究(参与) 2005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细胞因子协同EB病毒促进鼻咽癌侵袭转移的差异蛋白质组学证据(参与) 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抑癌基因ZHX2在肝细胞癌沉默机制沉默机制及对AFP的调控研究(负责) 社会兼职: 广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法医医学顾问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脑神经病理专业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和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 获奖情况: 2005年 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六名) 论著: 近5年(2004~2009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 1. Hu L, Wen JM, Sham JST, Wang WS, Xie D, Tjia WM, Huang JF, Zhang M, Zeng WF, Guan XY. Establishment of cell lines from a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ts metastatis. Caner Genet Cytogenet 2004;148:80-84 2. Hu L, Lau SH, Tzang CH, Wen JM, Wang WS, Xie D, Huang MH, Wang Y, Wu MC, Huang JF, Zeng WF, Sham JST, Yang MS, Guan XY. Association of vimentin overexpression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astasis. Oncogene 2004 Jan 8; 23(1): 298-302 3. Luo B, Sun G, Zhang B, Liang K, Wen J, Fang K. Neuroradiological findings of intracranial schwannomas not arising from the stems of cranial nerves. Brit J Radiol 2004;77:1016-1021 4. Zhang B, Luo B, Zhang Z, Sun G, Wen J. Central neurocytoma: 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neuroradiological study. Neuroradiol 2004;46:888-895 5. Xie D, Zeng WF, Che LH, Zhang M, Wu hx, Lin HL, Wen JM, Lau SH, Hu L, Guan XY. Oncogenic role of clusterin overexpression in multistage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and progression.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11(21):3285-3289 6. Xie D, Zeng YX, Wang HJ, Tai LS, Wen JM, Tao Y, Ma NF, Hu L, Sham JST, Guan XY. Amplification and over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gene in glioblastomas of Chinese patients correlates with patient’s age but not with tumor’s clinicopathological pathway. Acta Neuropathol 2005;110:481-489 7. Lv ZL, Luo DZ, Wen JM.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umor-related genes in HCC.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25): 3850-3854. 8. Xie D, Zeng YX, Wang HJ, Wen JM, Tao Y, Sham JST, Guan XY. Expression of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Survivi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human glioblastoma. Bri J Cancer 2006;......详情
  • 王连唐[]

    医生擅长

    肿瘤病理 骨病 组织工程 ...详情

    从业经历
    王连唐,主任医师,科主任,教授。博士导师,博士,1978年12月毕业于原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留中山医学院(后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合并为中山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任教至今。先后肿瘤病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医学博士学位。毕业留校后,师从外科病理学家、骨肿瘤病理学专家刘子君教授、宗永生教授进行骨肿瘤方面的科学研究,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骨肿瘤中的应用,研究骨肿瘤的发病机制。1988年10月任讲师,1993年10月获副教授资格,1995.2-1996.7月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进行骨肿瘤发病机制的合作研究,1996年10月聘为副教授,2000年2月聘为中山一院主任医师,2001年升为教授。 目前主要从事骨肿瘤、骨病及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肿瘤(骨肿瘤等)、骨质疏松症、细胞病理学和组织干细胞方面的研究,探讨其组织发生学。 科研基金: 1. DPC4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抑制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2. DPC4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抑制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教育部新教师基金(20090171120070) 3. Epstein-Barr(EB)病毒BamH F基因及“f”变异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382) 4. 右归丸方剂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广东省中医药局基金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广东省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临床病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东省和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广东省医学会医疗机构资质准入评估专家,法医学系兼职教授,广州市公安局技术处特聘专家,中山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科技厅、北京市科委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评审专家,中华病理学杂志和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杂志编委,中国肿瘤临床杂志首席审稿人,中国肿瘤系列杂志科学论文审稿人等。 获奖情况:1. 荣获2009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论著: 1、Wang zhuo、Yang zheng、Ke zunfu、Yang sichong、Shi huijuan、Wang liantang(通讯作者) .Mutations in the COL1A1 of Type I Collagen Gen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 2009,Volume 57, Number 5. 2、Wang Z, Yang Shicong, Wang liantang(通讯作者), Han A. Primary extrauterine 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arcoma with osseous and cartilaginous differentiation. Pathology, 2009; 41(5):503-505. 3、Ke Z, Zhou F, Wang liantang, Chen S, Liu F, Fan X, Tang F, Liu D, Zhao G. Down-regulation of Wnt signaling could promote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hepatocyte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8 Mar7;367(2):342-8. 4、Ke Z, Zhang X, Ma L, Wang liantang(通讯作者). Deleted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locus 4/Smad4 participates in the regulation of apoptosis by affecting the Bcl-2/Bax balanc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um Pathol. 2008 Oct;39(10):1438-45. 5、Ke Z, Zhang X, Ma L, Wang liantang(通讯作者). Expression of DPC4/Smad4 in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ngiogenesis.Neoplasma. 2008;55(4):323-9. 6、王卓 徐栋梁 陈峥 胡俊勇 杨峥 王连唐(通讯作者)。成骨不全家系一个新的Ⅰ型胶原α1链蛋白基因突变。中华医学杂志2006......详情
  • 薛玲[]

    医生擅长

    消化系统肿瘤 ...详情

    从业经历
    薛玲,女,主任医师,教授,科室副主任。博士导师,博士,肿瘤病理,消化系统肿瘤。 主要研究方向: 肝癌;肝卵圆细胞的分化及其与肝癌发生的关系 科研基金: 1.骨髓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卵圆细胞的初步探讨 国家教委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主持) 2.肝卵圆细胞定向分化及诱导癌变的分子机制研究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主持) 3.肝卵圆细胞定向分化及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4.Notch通路对卵圆细胞诱导分化和恶性转化的影响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5.癌基因SPHK1促进胃癌生长的分子机制及功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二)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广东省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及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常务编委;《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编委;《中华病理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特约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1.实验性肝癌组织起源及相关影响因子的研究 200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第一完成人 2.肝细胞癌临床CT诊断(许达生总主编,本人为副主编)2005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图书奖 论著: 近5年(2004~2009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 1. Expression and roles of MICA in human osteosarcoma Histopathology 2008;52(5):640~642 2. Prevalent expression of MHC class I chain-related molecule A in human osteosarcoma. Neoplasma 2008;55(3):266~272 3. Expression of Notch1, Jagged1 and β-catenin and their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eoplasma 2009;56(6):533~541 专著: 1.肝细胞癌临床CT诊断 副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年9月 许达生总主编 2.病理学实习彩色图谱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韩安家 王连唐 薛玲主编 3.病理学教学提纲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年2月 薛玲 李扬主编 4.病理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王连唐主编 5.病理学导学与应试指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王连唐、薛玲主编 2009年1月 ...详情
  • 丘小汕[]

    医生擅长

    新生儿营养和小儿消化系统(营养、胃肠和肝胆)疾病的诊治,尤其对早期营养干预改善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和代谢的远期预后和小儿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如厌食、呕吐、再发性腹痛和便秘等)以及婴儿肝炎综合症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第5版主编之一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评为2015年~2020年度“岭南名医”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营养学组顾问 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早产儿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中西儿科联盟首席专家 论文:发表医学科研论文100多篇 专著:编写医学专著10多本 获奖:获省级科技成果奖多项 ...详情
  • 黄芳英[]

    医生擅长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较为熟识;熟练掌握胃肠镜的操作和诊断 ...详情

    从业经历
    黄芳英,女,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广州市医学会消化学会委员,1982年中山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较为熟识;熟练掌握胃肠镜的操作和诊断。 我是黄芳英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 陈寅[]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内分泌内科 ...详情
  • 郑克立[]

    医生擅长

    泌尿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郑克立(已退休),男,主任医师,教授,学士学历,毕业于1962年7月。 医疗专长 从医近40年,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能解决泌尿外科疑难病例。主持肾移植工作,自89年以来,完成2000多例肾移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社会兼职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教授,博士导师。全国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中央军委医疗保健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 肾移植;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肿瘤。 获奖情况 降低尸体肾移植超急排斥发生率的研究--尸体供肾体外循环试验研究,主持,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与防治系列研究,主持,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外科检查及诊治,主持,广东高校计算机多媒体优秀软件三等奖。 论著 1. 郑克立. 尸肾移植术1501例总结.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0.21(1): 14-16 2. 郑克立. 尸肾移植后应用他克莫司的临床观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0.21(3):147-148 3. 郑克立. 尸体肾移植术后HCMV病的防治.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 20(8): 483-485 4. 郑克立. 肾移植术中心脏容量负荷变化与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关系.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997.18(2): 108-110 5. 郑克立. 尸体供肾体外循环试验在高度致敏患者中的应用.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5.16(3): 135-137 专著 《外科诊疗手册》副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泌尿外科临床解剖学,副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详情
  • 曾金云[]

    医生擅长

    男性泌尿系统疾病,特别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膀胱肿瘤、肾肿瘤以及阳萎、男性不育等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曾金云(已退休),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1969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主研泌尿外科,擅长于男性泌尿系统疾病,特别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膀胱肿瘤、肾肿瘤以及阳萎、男性不育等诊断和治疗。 ...详情
  • 丘少鹏[]

    医生擅长

    泌尿系统肿瘤、腔内泌尿外科及肾移植等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泌尿系肿瘤、微创泌尿外科。职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首席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分院院长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78-1982年在中山医科大学本科学习,1994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聘为主任医师、教授,2003年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聘为博士生导师,2015年起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院长。社会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医促会泌尿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泌尿及男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泌尿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肿瘤专家库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香港医学科学院资深院士。担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等杂志编委。论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著共1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40。在《Prostate》、《PLoS ONE》、《Asian J Androl》、《Transl Oncol》、《J Exp Clin Cancer Res》、《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和《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1.《吴阶平泌尿外科学》肾上腺疾病篇,丘少鹏(副主编),2017。2.《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学》,丘少鹏(编委),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微创泌尿外科学》,丘少鹏(副主编),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男科疾病误诊误治与防范》,丘少鹏(主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5.《男科典型病例分析》,丘少鹏(主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国家专利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1项,中山大学医疗成果奖3项。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