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林志洪[]

    医生擅长

    白内障、眼底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林志洪,男,副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眼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熟悉掌握白内障囊外摘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常见抗青光眼手术。 ...详情
  • 王国栋[]

    医生擅长

    肝脏外科,肝脏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从事肝脏外科,肝脏移植外科,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工作18余年。2002年至2005年美国宾州大学(Upenn)高级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进修活体肝脏移植和小儿肝脏移植,进行肝脏移植后肝脏再生的实验研究。熟悉肝脏移植和胰腺移植病人的围手术期管理和长期随访,包括供体手术,器官修整,移植手术,血管胆道重建。擅长肝脏外科,肝脏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治疗。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手术治疗。 研究方向:临床研究:活体肝脏移植,小儿肝脏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基础研究:肝脏移植后的肝脏再生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8.8-1993.7 河南新乡医学院 1993.8-1994.7 河南南阳地区人民医院 1994.8-1997.7 中山医科大学硕士 1997.7-2002.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00.7-2005.1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 2005.10-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会员 论著:1 王国栋等.小鼠50%体积肝脏原位移植实验模型的建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31:50-512 王国栋等. 大鼠部分肝脏移植后早期肝内细胞因子的变化. 中山大学学报 2008,29:63-66 3 王国栋等. 大鼠肝脏移植后肝脏再生的早期启动机制.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8,23:289-291 4 Xie Jin-Fu, Wang Guodong, Debonera Fotini et al.Selective Neutralization of the Chemokine TCA3 Reduces the Increased Injury ofPartial Versus Whole Liver Transplants Induced by Cold Preservation.Transplantation 2006, 82(11):1501-1509 5 王国栋等.. 改良的小鼠肝脏移植实验模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371-3726 王国栋等.大鼠移植肝脏冷缺血损伤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中山大学学报 2006,27:537-5407 王国栋等. 套叠缝合重建动脉的大鼠肝脏移植模型 2006,23:1088-1089 8 Ma Yi, Wang Guodong, Wu Linwei, et al. Dynamicalchanging pattern of histological structure and ultrastructure of liver graftundergoing warn ischemia injury from non-heart-bearting donor in rats. World JGastroenterology 2006,12(30):4902-4905 9 2005 Seattle ATC(American Transplant Congress)abstract. Xie Jinfu, Wang Guodong, Debonera Fotini, et al. IL-6 FavorsAnti-apoptotic Mechanisms to Promote Graft Survival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10 2005 Seattle ATC(American Transplant Congress)abstract. LeClair Cynthia, Wang Guodong, Xin Dong, et al. Insulin-like GrowthFactor-Binding Protein-1 Is Necessary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Recoveryafter Small-for-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 11 Fotini Debonera, Guodong Wang, Jinfu Xie, et al.Severe preservation injury induces IL-6/STST3 activation with lack of cellcycle progression after liver graft transplantation. Am J Transplant 2004;41964-1971 12 2004 Boston ATC(American Transplant Congress) abstract.Xin Dong, Gelman E Andrew, Wang Guodong, et al. Accelerated Replacement ofMacrophages of Recipient Orig......详情
  • 马翠萍[]

    医生擅长

    葡萄膜炎 ...详情

    从业经历
    马翠萍,女,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1985年参加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葡萄膜炎 科研基金 粉防已碱对眼部保护蛋白的影响及对葡萄膜炎的预防作用 广东省中医药局基金 社会兼职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 论著 1、Fuch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漏诊和误诊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5.11 2、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全葡萄膜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11 3、汉防已碱对实验性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 中山大学学报2003.1 4、托吡卡胺对葡萄膜虹膜后粘连的治疗作用 新医学2003.3 5、后马托品对葡萄膜炎虹膜后粘连的治疗作用 中国现代医药2004.2 6、非甾体类消炎滴眼液治疗葡萄膜炎 亚洲医药2004.7 7、阿托品对葡萄膜炎虹膜后粘连的治疗作用 中华新医学2004.2 8、糖皮质激素滴眼与球结膜下注射治疗葡萄膜炎疗效分析 眼视光学杂志2004.9 9、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中华新医学2005.3 10、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中华现代医药2005.4 ...详情
  • 马耘田[]

    医生擅长

    综合神经科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朱延力[]

    医生擅长

    儿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朱延力,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对儿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儿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 我是朱延力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 王东平[]

    医生擅长

    熟悉真核细胞以及质粒的DNA提取、核酸探针标记、核酸原位杂交、免疫荧光、重组DNA分子细胞转染等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详情

    从业经历
    王东平,男,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副教授,1965年出生,硕士生导师。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伦理学分会委员。2002年获中山大学外科学医学博士学位,早期从事消化道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研究,熟悉真核细胞以及质粒的DNA提取、核酸探针标记、核酸原位杂交、免疫荧光、重组DNA分子细胞转染等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主持“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研究”获2005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年来主要从事器官移植临床和基础研究,包括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消化道重建及免疫抑制的临床研究、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及并发症监测研究以及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等。主持“胰腺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资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外科学专著5部。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详情
  • 何东升[]

    医生擅长

    对脑肿瘤、脑积水等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特别擅长⑴垂体肿瘤的诊治(包括药物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⑵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脑积水⑶脑膜瘤,脑胶质瘤等其他脑肿瘤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何东升,男,副主任医师,1992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2年医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 医疗特长: 对脑肿瘤、脑积水等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特别擅长⑴垂体肿瘤的诊治(包括药物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⑵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脑积水⑶脑膜瘤,脑胶质瘤等其他脑肿瘤的诊治。 研究方向:垂体肿瘤的诊治,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脑肿瘤的诊治。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参加研究的课题(第三负责人)“垂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论著: 1.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 01期 2.MRI导航下连头畸形模拟分离手术,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2年 03期 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2及其抑制物TIMP-1、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 癌症,2002,21(10):1124-8. 4.CT导航下经蝶窦入路相关解剖结构的研究,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3年 01期 5.经蝶显微手术治疗男性泌乳素腺瘤及对性功能的影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6, 29(6). 6.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 following tran-sphenoidal pituitary macroadenoma surgery: Experince from 592 patients.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110(2008)570-579 7.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microRNAs in G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Diagnostic Pathology 2010, 5:79 8.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 (IL)-17 and IL-17 receptor and MMP-9 in human pituitary adenomas,Pituitary (2011) 14:266–275 ...详情
  • 王业松[]

    医生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经导管治疗的介入性心脏病 ...详情

    从业经历
    王业松;副教授;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擅长经导管治疗的介入性心脏病 ...详情
  • 丰岩清[]

    医生擅长

    长期从事神经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炎症脱髓鞘性疾病、脊髓疾病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和诊治的研究。建立了国内体系完备和技术领先的NMO-IgG/anti-AQP4抗体检测方法,对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了分枝杆菌病是我国脊髓炎的重要病因。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治方面亦有独到的见解。诊断了我国首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和Dejerine-Sottas病。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临床SCI论文7篇,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工作20余年。 ...详情

    从业经历
    丰岩清,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经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炎症脱髓鞘性疾病、脊髓疾病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和诊治的研究。建立了国内体系完备和技术领先的NMO-IgG/anti-AQP4抗体检测方法,对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了分枝杆菌病是我国脊髓炎的重要病因。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治方面亦有独到的见解。诊断了我国首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和Dejerine-Sottas病。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临床SCI论文7篇,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工作20余年。所作课题《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相关蛋白和突触素表达与神经生长因子的关系》曾获得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可塑性的试验和临床研究》获得青岛大学科技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的论文《Wilson蛋白离子结合功能的研究》被评为2004年度中华神经科优秀论文。 研究方向:1: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疾病,3:神经病理性疼痛,4:脊髓疾病。 论著: 1. Feng Y(通信作者), Guo N, Sun Q, Chen X, Liu J, Lai R, Huang F. Open-label study of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isoniazid for 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neuropathic pain. J Clin Neurosci. 2012 Aug;19(8):1130-3. 2. Feng Y(通信作者), Guo N, Liu J, Chen X, Sun Q, Lai R, Huang F. Mycobacteria infection in incomplete transverse myelitis is refractory to steroids: a pilot study. Clin Dev Immunol. 2011; 2011:501369. 3. Feng Y(通信作者), Guo N, Huang F, Chen X, Sun Q, Liu J, Lai R. Radiculomyelitis due to atypical tuberculous infection: 4 cases report.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1; 82(5):585-587. 4. Feng YQ(通信作者), Guo N, Huang F, Chen X, Sun QS, Liu JX.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for Devic's neuromyelitis optica. J Clin Neurosci. 2010 Nov;17(11):1372-7. 5. FENG Yan-qing(通信作者), GUO Ning, LIU Jun-xiu, LAI Rong, CHEN Xi, HUANG Fan. A 65-year-old man with infratentorial diffuse encephalopathy . CMJ. 2011;124(11) :1758-1760. 6. FENG Yan-qing, ZHANG Cheng, LUO Bo-ning, et al.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report of two cases. CMJ, 2004; 12(117):1884-1888 7. FENG Yan-qing(通信作者), GUO Ning, Huang Fan, et al. The Clinical , Pathological and Genetic Study of a MELAS kindred. CMJ,2005;8(118):695-698 8. 赖蓉,刘俊秀, 孙巧松,黄帆,丰岩清(通信作者). 不同方法检测NMO-IgG/抗AQP4抗体滴度的比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 33(3): 407-411. 9. 刘俊秀, 赖蓉,钟德霞, 黄帆, 丰岩清(通信作者), 梁秀龄. 表达AQP4不同亚型的细胞系检测AQP4抗体敏感性的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 33(5): 566-570. 10. 孙巧松, 刘俊秀, 丰岩清(通信作者), 方毅敏, 国宁, 赖蓉, 陈曦, 黄帆. NMO-IgG/anti-AQP4抗体的检测及其特异性的研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0;11(4):67-71. 11. 刘俊秀,孙巧松,丰岩清(通信作者),曾缨, 赖蓉, 陈曦......详情
  • 郑振声[]

    医生擅长

    心电、心音、心导管临床诊断 ...详情

    从业经历
    郑振声,教授,(已退休)1955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曾到美国进修,一直从事心电、心音、心导管临床诊断工作及心血管疾病监护与抢救工作,对血流动力学及辅助循环的研究工作有较深的造诣。 我是郑振声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