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林文栋[]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李延兵[]

    医生擅长

    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垂体-肾上腺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生长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李延兵,女,主任医师,教授,内分泌内科主任,博士导师,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和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垂体-肾上腺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生长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及早期保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理及防治。 科研基金 不同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大鼠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型糖尿病的预警分子和早期干预研究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早期保护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血糖监测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内分泌学会常委 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国际糖尿病等杂志编委 Clin Endocrinol、Diabetes Res Clin Pract等特约审稿人 广东省干部保健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健康教育首席专家 获奖情况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1年、第2完成人) 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第2完成人)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第3完成人) 论著 Sphingosine Kinase 1 Is Overexpressed and Promotes Proliferation in Human Thyroid Cancer. Mol Endocrinol. 2011 Sep22.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with rhabdomyolysis: Have we overlooked the situation?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0 Dec 90(3):e47-9. Hyperinsulinaemic hypoglycaemia associated with a heterozygous missense mutation of R1174W in the insulin receptor (IR) gene. Clin Endocrinol.2009;71:659-65. Effec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β-cell function and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Lancet 2008; 371:1753-60. Induction of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beta-cell function. Diabetes Care 2004, 27: 2597-2602 专著 内分泌及风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糖尿病病人最关心的300个问题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处方学概论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详情
  • 张国材[]

    医生擅长

    血液系统的恶性血液病(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非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或增多、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张国材,男,主任医师,本科学历,毕业于1973年12月。中山医科大学毕业30多年来,从事血液专业20余年,对血液系统的恶性血液病(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对非恶性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或增多、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治疗亦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1.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先天性血液病和免疫性疾病; 2.急、慢性白血病的化学治疗。 获奖情况 清除CD13+细胞预防巨细胞病毒传播在骨髓移植中的研究 2000.1 广东省科委。 论著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与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中山大学学报. 2003,24(2):171 2.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意义. 新医学.2003,34(4):212 3.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癌症.2004,23(4):430 4.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5例临床分析.中山大学学报.2004,23(3s):150 5.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性变的疗效.癌症.2004,23(12):1696 专著 内科症状鉴别诊断.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 副主编。 ...详情
  • 原耀光[]

    医生擅长

    贫血、出血、白细胞病等的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原耀光(已退休),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65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对贫血、出血、白细胞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血液治疗技术及临床输血疗法方面,学术造诣和经验颇深。 我是原耀光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 陈雪梅[]

    医生擅长

    擅长眼底视网膜病、视神经疾病、全身病的眼部病变、葡萄膜病、干眼症的诊治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以及视力保健和低视力的康复。 ...详情

    从业经历
    陈雪梅,女,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198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眼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疗专长 眼底视网膜病、视神经疾病、全身病的眼部病变、葡萄膜病、干眼症的诊治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以及视力保健和低视力的康复。 主要研究方向 1、各种眼底病、全身病的眼部病变的研究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社会兼职 广东省视光学会视力保健委员会常务委员。 论著 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详情
  • 张诗军[]

    医生擅长

    广东省名中医,长期从事肝胆胰病、胃肠病的诊治。擅长乙型肝炎、肝硬化、胆囊息肉、肝胆结石、脂肪肝、胰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尤其擅长慢性乙型肝炎的逆转和序贯治疗,重视透邪与免疫识别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在该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和方法,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善于应用中医药在肿瘤手术放化疗中的辅助治疗,在预防肝胆、食道、胃肠、胰等消化道肿瘤术后复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重视肺癌、甲状腺和乳腺肿瘤的中医药防治。重视未病先防和亚健康防治,重视肿瘤的筛查、癌前病变防治和中医生物养生治疗。对失眠、内分泌失调、风湿类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疑难疾病有独到见解,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解决本学科临床疑难问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详情

    从业经历
    医疗特长: 广东省名中医,长期从事肝胆胰病、胃肠病的诊治。擅长乙型肝炎、肝硬化、胆囊息肉、肝胆结石、脂肪肝、胰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尤其擅长慢性乙型肝炎的逆转和序贯治疗,重视透邪与免疫识别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在该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和方法,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善于应用中医药在肿瘤手术放化疗中的辅助治疗,在预防肝胆、食道、胃肠、胰等消化道肿瘤术后复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重视肺癌、甲状腺和乳腺肿瘤的中医药防治。重视未病先防和亚健康防治,重视肿瘤的筛查、癌前病变防治和中医生物养生治疗。对失眠、内分泌失调、风湿类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疑难疾病有独到见解,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解决本学科临床疑难问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研究方向: 1、肝胆胰疾病的治疗; 2、胃肠疾病的治疗; 3、肿瘤的中医生物养生治疗。 (常年招收博士后,E-mail:2806973376@qq.com)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0年湖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1995年中山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3.9—2004.10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5.7—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社会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体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药材杂志编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评审专家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论著:发表论文6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篇。 专著: 主编:《中医肿瘤生物养生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年 《中医养生文化与方法》广东科技出版社2017年 副主编:《肝病中医临证旨要》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1年 编委:《胰腺癌》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年 《胆囊癌》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年 《男人四十更健康》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年 《女人四十更美丽》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年 《皮肤亚健康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 《中医蜂疗与亚健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获奖: ◆ 2011年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发的“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 ◆ 化湿法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和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2009 ◆ 和解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细胞免疫机理研究, 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2008. ◆“南粤最美中医” 称号,2016年。 ◆“羊城好医生”称号,2016年。 ◆入选“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2017年。 ◆“广东省名中医”201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 专利: ◆一种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7 1 0030097.0). 基金: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3248,脾虚内环境exosome--integrins通路对肝癌侵袭和转移特性的影响, 2019.1-2023.12, 57万元,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903,脾虚内环境Oatp表达对肝癌CSC“干性”及PTEN/AKT信号通路影响研究.2017.1-2020.12,62万元,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3500,脾虚内环境OATP表达对小鼠肝癌生长与转移的影响,2014/01-2017/12,65万元,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2806,湿浊转运肺脾肾与有机阴离子转运肽关系研究,2011/01-2013/12,30万元,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项目,81102581,基于 TCRVβCDR3 谱型变化的健脾解毒方抗肝癌的免疫识别机制研究,2012/01-2014/12,24万元,参与 6.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 2009ZX10005-016,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科研基地建设,2010/01-2011/12, 650万元,已结题,参与(子课题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271572,脾胃湿热证与水通道蛋白表达及胃肠微生态关系的研究,2003/01-2005/12, 20万元,已结题,参与 ...详情
  • 李远忠[]

    医生擅长

    乳腺各种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李远忠,副主任医师,从事颅脑、乳腺、胃肠外科临床医疗工作。曾被派往国外工作 3年。多年来,对乳腺各种疾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较丰富临床实践经验。 我是李远忠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 王长希[]

    医生擅长

    1989年起在我院从事肾移植临床工作,有3 000余例肾移植经验,其中主刀完成肾移植逾1000例。对以下肾移植技术及患者的随访管理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1)儿童肾移植,特别是10岁以下尿毒症儿童;(2)小儿供体捐献肾脏移植;(3)自体肾移植,解决肾上型主动脉瘤、肾动脉狭窄、输尿管损伤等院内外会诊的重大疑难疾病;(4)术前预存DSA抗体患者的肾移植;(5)高龄、糖尿病、预致敏、肝炎等各类复杂病情患者的肾移植围手术期及远期随访管理;(6)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7)肾移植术后BK病毒、巨细胞病毒(CMV)、卡氏肺孢子虫、结核、深部真菌等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主诊的肾移植10年人/肾存活率达到90%。主持肾移植专业的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不断创新优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并结合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检测,实施个体化精准医疗,在保证抗排斥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详情

    从业经历
    王长希,男,主任医师,教授,器官移植科主任。博士导师,博士学历,毕业于1985年。 医疗专长 1989年开始从事肾移植研究,有2000多例临床经验。其中主刀完成肾移植手术700余例,成功实施几十例儿童、老年以及多例伴有严重下尿路异常等特殊患者的肾移植;对术后排斥反应、巨细胞病毒肺炎、真菌性肺炎及肺结核等重症感染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主诊的肾移植10年人/肾存活率达到90%,是国内完成儿童肾移植例数和效果比较好的医师。2009年主持肾移植工作以来,完成国内最多的DCD供肾移植。 主要研究方向 包括免疫抑制剂药物基因组学、药代动力学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干细胞移植和移植免疫耐受等。 社会兼职 国际器官移植学会(TTS)会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肾移植组委员,广东省器官移植学会常委,《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肾脏病学杂志》特约审稿人。 获奖情况 1. 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生存率的系列研究2. 获2001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200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与防治系列研究4. 获2000年广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获200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及防治的系列研究 中山医大医疗成果一等奖 19986. 降低尸体肾移植超急排斥发生率的研究 广东省卫生厅二等奖 1996 论著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个阶段肾移植效果比较(附2562例报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5,26(1): 69-73,78.2. 严重下尿路异常患者的肾移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25(8):551-553.3. 肾移植受者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窗的临床研究.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 24(1): 41-45.4. 23例儿童肾移植临床分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4,25(5): 305-307.5.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在免疫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探讨.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25(1): 70-73.6. 马蹄铁肾移植的外科策略探讨.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3,24 (4): 244-245.7. 60岁以上老年患者肾移植116例临床分析. 新医学, 2004,35(12):729-7308. 综合疗法治疗41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经验.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4, 13(5): 436-439.9. 临床肾移植患者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4,24(8):492-493.10. 肾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发病特点及预后.癌症,2005,24(2): 222-225.11. 尸体肾移植术后延迟应用环孢素A的临床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7.13(2):82-8412.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监测移植急性排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3):167-169 13. 临床肾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世界临床药物, 2005,26(2):85-90.14. 肾移植术后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3,12 (6) : 400-401. 专著 主要著作(参编)1. 《泌尿外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2. 《临床泌尿外科解剖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3. 《移植学前沿》,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 《泌尿生殖系统血管外科手术图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详情
  • 李天木[]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利天增[]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大面积烧伤、瘢痕、体表肿瘤及整形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