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河南省规模最大、建院最早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百佳医院,也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 医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军政机关中医诊疗所;后与开封市第一中西联合医院合并成立河南省中医院;1956年随河南省政府机关迁入郑州市现院址;1959年归属河南中医学院,更名为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置病床200张,临床各科初具规模;1988年起正式启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名。 医院占地5.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76万平方米。开设临床科室48个、病区33个、医技科室13个;开放诊室119个,日门、急诊量4000余人次;开设床位1500张,年收治住院病人2.5万人次;设有急救中心、综合体检中心、社区医疗延伸服务中心、河南省中医内科会诊中心和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科会诊中心等。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6个,重点专科(建设单位)7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7个。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建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服务体系,开展穴位贴敷、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建立了全方位的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服务。医院目前拥有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双源螺旋CT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总值达1.5亿元。 成立伊始医院就拥有一批国内著名的中医药学专家,如李雅言、郑颉云、翟景南,中医内科专家刘彦同、吕承全、袁子震,中医外科专家徐世林、司万清,中药专家张永瑞等为中医药学术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约1500人,其中"国医大师"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全国名老中医7人,河南省优秀专家9人,省级以上学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理事38人。逐渐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临床研究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队伍。
预约挂号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三级甲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坐落于美丽的青岛市浮山湾畔,与市委市府毗邻,是全军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系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潍坊医学院、及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 ? ??医院基础设施完善,就医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70余个临床、辅助科室,展开床位1000余张。该院设备精良,拥有DSA、3.0T磁共振、320排640层高端CT、PET-CT、大型高压氧舱群、氩氦刀、超声刀、准分子激光治疗仪、人工肾、人工肝、电子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电子支气管镜等高新医疗设备。医院人才梯次合理,技术力量雄厚。拥有高、中职专业技术人员近40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名。 ? ? ??建院五十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为军服务、为民造福”的办院方向,不断攀登医学科学高峰,创造了一个个医学奇迹。在断指和断肢再植、拇手指再造、创伤骨科、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肝移植、肾移植、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体外循环、心脑血管介入治疗、呼吸道介入治疗、肿瘤治疗、空肠代食道、喉功能重建术等方面已达国内外先进水平。该院拥有全军航海病专科中心、全军手外科中心、全军临床药理基地、解放军青岛血站、海军脊柱外科专科中心、海军急救医学专科中心、海军胸外科中心、海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肾病中心等。医院先后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及医疗成果奖400余项。 ? ? ??乘坐223路、224路、374路、605路401医院站下;坐25路、26路、228路、318路、402路、502路、761路市政府站下车。
预约挂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三级甲等
济南军区总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展开床位2000余张,设临床、医技科室58个。 医院现有6个全军医学专科(专病)中心,即神经内科中心、神经外科中心、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创伤骨科中心、肝硬化诊治中心、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5个国家(军队)基地,即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军队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中心山东基地”、“全军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医院是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6个军区医学研究所,包括心脏病、肾脏病、骨科、神经医学、肿瘤学、医学影像等研究所;另有10个军区中心,即消化内科、医学检验、心脏外科、妇科、眼科、口腔科、心血管内科、烧伤整形外科中心和血液中心、远程会诊中心。 医院的优势技术有:骨创伤外科,特别是手、足外科技术;组织器官移植(肾、肝、角膜、骨髓移植),其中肾移植技术及数量列全国前10位;四肢淋巴水肿(橡皮腿)的外科综合治疗技术;干细胞的培养、转基因技术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脑血管病的微创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功能性疾病的微创治疗,脑外伤的早期救治与功能康复。冠心病的复杂介入诊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血液净化技术、肾活检、肝硬化治疗、血液病治疗等在省内也具有较大优势。蔡锦方教授被评为“中国显微外科杰出贡献奖”。 医院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名,其中高职专家28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7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1名,全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名,军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4名。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23人,并与全区6个单位10个专业学科建立了联合培养点,形成了“立足总院、辐射全区”的人才培养平台。 医院医疗设备总值4.7亿元。其中,PET-CT、ECT、320排CT、双梯度1.5T磁共振、检验流水线、DSA、超级伽马刀、三维超声等设备均达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我院共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07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27项,三等奖80项;统计源期刊论文894篇,SCI收录论文21篇,出版专著122部,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24项。蔡锦方教授被评为“中国显微外科杰出贡献奖”。 医院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爱民医院”、“省百佳医院”和“物价信得过单位”,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为“爱婴医院”,是山东省和济南市各类医疗保险、“新农合”定点单位。
预约挂号
-
九江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
九江市中医院南院建设工程占地80亩,一期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开设床位675张,加上北院开设床位345张,两院共计可开设床位1020张,其中南院以肾病科、骨伤科、外科系列等住院科室为主,实际开设床位550张,预留发展床位115张,其中肾病科开设病区5个,开设床位250张,外科和骨科分别设三个病区共计300张,能够基本满足新技术、新业务开展需要。由于南院受周边地理位置和交通影响,医院在南院门急诊开设立足实事求是,不求急求全,开设有专家门诊和内外妇儿等一级科室。北院保留糖尿病科、肝病科、肿瘤科、中风病科、肺病科、老年病科等内科系列和门诊诊室,功能检查仪器设备均备配齐全,如CT、CR、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在对北院医疗用房升级改造完成后,能满足九江市临床病人、工伤病人、残疾病人、老年病人、亚健康病人和政治政策病人康复医学临床的需要,满足城镇社保、新农合、商保、私人购买康复医学临床服务的需要。北院内科病区由现有的两个扩大到四个,实际开放床位180张,极大缓解内科系列床位紧张的局面,特别是肝病科和肿瘤科。医院今年已为肿瘤科配备了肿瘤热疗系统和陀螺刀项目,目前肿瘤热疗系统已投入使用,陀螺刀项目也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在今年8月份即可投入使用,届时肿瘤治疗真正做到中医特色突出,西医手段多样的格局,促进医院多层次、深领域发展。南、北两院各自功能完善,设备齐全,有1.5T核磁共振(MRI)、128层螺旋CT、DR机、大C型臂、肛肠治疗仪、麻醉机、多功能数字化X线机、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德国进口的腹腔镜、胸腔镜、前列腺汽化电刀镜、膀胱镜特定蛋白分析仪、全身彩超4台、脑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机60台、雅培AXSYM化学荧光免疫分析仪、全市首台流式细胞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一院两区"并肩发展格局的形成,将进一步完善医院的服务功能布局和科室结构调整,是医院迈入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起点,也为医院实现赶超和跨越式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预约挂号
-
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南昌市第一医院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和医学科研队伍,拥有大批省内领先的医疗设备,所设专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在省内同行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全省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医院先后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称号,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群众满意医院"、"江西省医药卫生科技先进单位""南昌市物价收费信得过单位",被江西省卫生厅定为"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历年来荣获南昌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南昌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34年,文革初期改名为工农兵医院。1973年12月恢复原名。在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医院聚集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他们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卫生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使多个学科的发展在全省领先,"救死扶伤、服务工农大众"的医院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享誉全省。目前,南昌市第一医院由四个院区组成:医院本部、北院、眼科医院、红谷滩分院,目前医院本院和红谷滩分院处于开业状态,北院拟于今年七月正式开业,是江西省最大的创伤与康复中心,眼科医院正在建设中,拟于明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医院总占地面积为4434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05648平方米,住院床位数1500张。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332多人,其中正、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达260多名,博士13名,南昌市名医8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享受南昌市政府津贴专家4人,客座教授17名。有临床科室36个,医技科室10个,各专业研究室、实验室8个。医院开设了专家、专科、专病门诊20余个。医院全年门诊781165人次,入院27158人次,病床使用率97.71%,外科手术人次1万多人次,业务收入32014万元,资产负债率21%,银行信用等级为:4A。医院下设脑外科、泌外科、骨科、心胸外科、普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眼科、儿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消化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干部病房、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等。其中医院的眼科、糖尿病专科为全省领先建设学科,眼科、骨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是南昌市名科;普外科、脑外科、胸外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呼吸科、血液科等为医院重点专科;肾脏内科的发展也位于省内前列。南昌市第一医院拥有目前全省最先进的64排螺旋CT、1.5T超导核磁共振、SPECT、IU22 PHILIPS三维全数字彩超、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机、小肠镜、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仪、绿激光前列腺治疗仪、球囊反搏仪、射频治疗仪、GE8000型心电监护系统,CR、DR以及AMO白内障超声乳化仪、Technolas 217Z准分子激光;Leika、Topcon手术显微镜等总额逾两千万元的眼科先进设备。医院拥有设施先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血液透析中、内镜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和眼科中心。南昌市第一医院积极开展与大城市名医院的技术协作。与北京阜外医院共同合作成立的北京阜外医院南昌分院,使我省的心脏病患者能以江西的价格,享受到全国一流的技术和服务。医院还与中国"胡大一"爱心工程、革命老区爱心基金会、南昌慈善总会等爱心机构携手,开展心的希望工程系列爱心活动,使我省广大贫困家庭"先心"病患者受益。医院因此被授予"爱心医院"称号。医院开通了与上海、北京几家大医院联网的多媒体远程专家会诊系统,与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南昌市内分泌研究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诊断、治疗水平。
预约挂号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三级甲等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中南大学的附属医院,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预算管理医院。是国内学科最齐全、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素有“南湘雅”美誉, 在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综合实力最佳排名全国第13位。先后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等荣誉。 医院占地面积260余亩、业务用房面积39.9万平方米,编制床位3500张,拥有40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现有在职职工5120人,其中副高及以上专家825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8人,国际学术机构任职39人次,国际学术期刊任职53人次。 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3个,精神病学科、代谢内分泌科、心血管外科、皮肤性病科、老年医学科、肾内科、临床药学、器官移植等专科居全国前列;医院最高门急诊量374.4万人次、出院患者16.6万人次、各类手术10.8万台次;承担了省内绝大部分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所有来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任务;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依托单位,近年来多次参与国内重大突发卫生应急事件的医学救援;积极投身新冠疫情防控,外派300余人支援武汉、北京、新疆、西非等抗疫一线,居全国前列。 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3个,在岗博士生导师168人;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批)和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首批,国内首家同时通过SSH双认证);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虚拟仿真金课、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共13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全国优博论文2篇;获得77、78、79年级全国统考三连冠、全国高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6次。 医院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8个;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课题)38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连续五年入选湖南省十大科技新闻;在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6个专科进入全国前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全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 医院始终牢牢把握“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国三家同时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医院之一。面向“十四五”,医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绩效管理、智慧医院”为重点,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奋力开创现代一流研究型医院建设新局面。(资料统计截至2021年7月)
预约挂号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医院)三级甲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始建于1906年,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楚汉名城长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南大学的附属医院,是我国重要的临床诊疗、医学教育与科技创新中心,以精湛的诊疗技术、卓越的科教实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海内外。 二十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校友成立雅礼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开启来华兴医办学的重要篇章。1906年,美国医学博士爱德华·胡美(Edward H.Hume,1876-1957)受雅礼协会委派来到中国,在长沙西牌楼创建了雅礼医院(Yale Hospital)。1914年,湖南省政府委托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创办我国第一所中美合办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雅礼医院随之更名为湘雅医院(Hsiangya Hospital),湘即湖南简称,雅即Yale之音译。 建院伊始,湘雅医院即将欧美医学最高标准融入办医理念,从长沙西牌楼一幢旧房起步,筚路蓝缕、精勤进取,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综合医院,培养造就了有“协和泰斗、湘雅轩辕”之称的著名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张孝骞,享誉世界的医学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中美交流使者李振翩等多位现代医学名家。 新中国成立后,湘雅医院矢志不渝护卫人民健康,坚持不懈攻克疑难重症,屡次创造国内第一:首次采用中药治疗姜片虫感染,首次采用针刺活检法确诊支气管癌,首次开展同种异体异位部分肝移植,首次开展体外循环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首次腹腔镜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首次内镜下椎管内硬膜下神经鞘瘤切除术,首次保留变性真皮与大张自体皮移植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术,首次左心转流下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首次确诊并救治罕见基因突变导致的原发性脑叶酸缺乏症,首次应用MR技术辅助完成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有力推动了医学事业发展,在神经肿瘤、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黑色素瘤、骨关节炎、显微外科等方面研究与诊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百余年来,湘雅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精湛的医术书写了我国西医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进入新时代,湘雅医院遵循“公勇勤慎、诚爱谦廉”院训,秉承“求真求确、必邃必专”院风,牢记“为医学立言、为健康立功、为生命立德”使命,践行“至善至新、至严至合”价值观,矢志“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愿景,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家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第13位、中南地区第1位,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科研学术排名第3位,综合排名第13位。 医院拥有雄厚的临床诊疗能力。编制床位3500张,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2019年门急诊308.6万人次,出院15.2万人次,手术8.6万台次。开设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和亚专科111个,病区76个,护理单元101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5个。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皮肤科、骨科、呼吸内科、老年病学等专科的诊疗水平和科技影响力位居全国前列。配备PET-MR、PET-CT、高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TOMO刀、BrainLab神经导航系统及东南亚首个Buzz数字化手术室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诊疗条件和水平稳居国内先进行列。 医院拥有一流的医学人才队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64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7人,医师中有博士学位人员达82%。现有博士生导师152名,硕士生导师386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3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69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名。 医院拥有卓越的医学教育实力。具备医学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完整的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体系,首批入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是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首批成员。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获得国家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常年承担国家西部卫生人才培训任务。 医院拥有领先的科技创新水平。世界研究型医院国内第4位、全球第73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第10位。现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学代谢组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抗癌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内镜微创技术装备与标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41个,主办中文学术期刊8本,英文学术期刊2本。近五年,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项,获批各类科研课题2556项,科研经费达8.32亿元,多项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JAMA,NEJM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6项。
预约挂号
-
仙桃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
仙桃市中医院创建于1965年,是一所环境优雅,布局合理的综合性中医院。 1994年首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突出中医特色,致力专科建设,现已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格局。骨伤科采用小夹板正骨整复和手术治疗各种骨折,享誉江汉平原;肝病科研制的“复方退黄合剂”治疗黄疸,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验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已通过省级鉴定;风湿病免疫科的“芪藤活络片”已通过省级鉴定,该系列中药制剂,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肾病科研制的“中华肾宁片”经临床验证,是治疗慢性肾炎较为理想的药物,经省级专家评定,已达到目前国内先进水平,新引进德国血液透析机为肾病综合症病人解决疾苦,疗效奇特;“湿热合剂”显中医之神奇,治疗脾胃湿热已达到其它药物所不能达到的疗效,2003年通过省级鉴定,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血液科以自制的中药“再生糖浆”为主,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各种血液病,有效率达95.2%,被省卫生厅命名为“湖北省中医血液病治疗中心”;中医肛肠科以传统手法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引进肛肠综合治疗仪Z2-ⅡDC,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肺病、心脑血管病、胃病、不孕不育、糖尿病、肾病、肛肠、儿科、眼科、妇产科、皮肤、针灸、康复、碎石等科也发展迅速,各具特色。 医院各种医疗设备齐全、先进,现拥有彩色多功能大型B超、全身螺旋CT、电脑中风预报仪、美国雅培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CR、远程心脏监护仪、电子胃镜、C臂X线机、肛肠综合治疗仪Z2-ⅡDC、台式自动离心机DT5-3、日光电心电图机ECG-9310、尖端五官科器械、费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机;智能式全城综合心电诊断治疗专家系统和脑血管、骨病、妇科、痔疮等特种光系列中高档治疗仪,为患者提供快捷、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预约挂号
-
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新洲区中医院)
新洲区中医院建立于1986年,现有在职职工260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50张,固定资产1200万元,年门急诊病人1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000人次。是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院。新洲区中医医、教、研指导中心和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龙头单位。担负着全区人民的中医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任务。 新洲区中医院科室齐全,设备先进,功能完善。设有24个临床科室,其中:中风专科、皮肤科、肝肾专科、国家级重点专科针灸理疗科、肛肠科为重点专科。拥有美国原装进口彩色B超机、意大利原装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胃镜、日本日立850毫安胃肠机、日本东芝CT、麻醉机、中药制剂流水线等大型设备110多台(套)。全院安装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医院办公自动化。新洲区中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93人。湖北省知名中医1人,武汉市知名中医1人。 新洲区中医院坚持走科技兴院之路。成立了6个科研工作小组,“三白饮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实验研究”等3项科研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并分获武汉市科技发明、进步三等奖。“中风1号治疗气滞血瘀型中风的临床实验研究”和“追活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实验研究”两项成果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病、中风病、皮肤病、肛肠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居本地区领先地位。成功地开展了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各种大中型手术。新洲区中医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德治院”的办院思想,狠抓三个文明建设,曾多次获湖北省卫生厅创建文明中医医院先进单位、武汉市卫生局目标管理先进集体称号;连续4届被新洲区委、区政府评为区级最佳文明单位;是武汉市物价信得过单位、安全文明小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预约挂号
-
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第七医院)二级
武汉市第七医院,建于1955年7月,是一家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历经50余年的发展壮大,医院现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体检、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医院,并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湖北省健康教育示范医院、武汉市旅游定点医院、武汉市基本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武汉分公司定点医院、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武汉市110、120急救联动医院,以及物价收费信得过单位、武汉市文明医院、武昌区最佳文明单位等。 武汉市第七医院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南二路13号,占地近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交通便利,是一家绿色园林式医院。医院现有在职职工近450人,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7人,其中高级职称70人,中级职称近150人。 武汉市第七医院开放床位305张,设有肝病科、内科、外科、骨外科、妇产科、儿科、中西医结合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康复科、理疗科、麻醉科以及急诊科等19个临床科室,放射科、CT室、检验科、特检科以及药剂科等11个医技科室,另外医院还设有1个肝病实验室,1个综合制剂室。 武汉市第七医院先后配备了进口全身CT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机(DR)、X光—C臂数字减影机、500毫安X光机、全身彩超、径颅多普勒超声仪、电子胃镜、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人工肝支持系统、腹腔镜、Leep刀、全自动麻醉机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完全满足临床诊疗活动需要,确保诊疗效果。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点专科是肝病科,现为武汉市中部地区医疗救治中心重点专科、湖北省传染病学会委员单位。肝病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肝病为特色,尤其擅长对重症肝炎的治疗,已有9项肝病防治的科研成果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 武汉市第七医院始终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原则,不断加强了内科、外科、骨外科、妇产科、儿科、中西医结合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保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武汉市第七医院是省、市多家医学、护理院校学生的实习基地。 武汉市第七医院作为区属中心医院,同时也是全市110、120急救联动医院之一,医院承担了武昌区、洪山区大部份急救病人的救治工作;医院是武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技术指导中心,承担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指导、培训和转诊工作;医院是武昌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技术指导机构,承担了组织、指导全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实施、开展康复服务,指导社区开展残疾调查,制定社区康复计划,布局康复资源,组织康复训练,提供转介服务,负责残疾鉴定与评估,向上级部门提供有关康复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职能;同时,医院还承担了武昌区贫困群体救助、支援惠民医院以及救灾、抢险和社会公益活动等的医疗保障任务。 武汉市第七医院于1999年开始承办了武昌区中南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8月,中心从医院剥离搬迁至新址——武昌区小东门的民主路429号。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服务宗旨,积极采取多种优惠措施,让利于民,努力为所辖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 武汉市第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始终把医院定位于“老百姓自己的医院”,始终坚持恪守“仁爱、敬业、和谐、创新”的院训,始终坚持弘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干事精神,始终坚持贯彻“领导为群众服务,机关为临床服务,全院为患者服务”的服务宗旨,在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在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优质服务、尽心竭力促进患者健康,勤奋敬业、齐心协力推动医院发展。 武汉市第七医院正在全面推进医院基本建设,美化医院环境,加强医院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正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技术、优美的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