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

全部

北京市 昆明市 上海市 武汉市 成都市 广州市 贵阳市 南京市 南昌市 西安市 天津市 沈阳市 济南市 郑州市 石家庄市 唐山市 秦皇岛市 邯郸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 承德市 沧州市 廊坊市 衡水市 太原市 大同市 呼和浩特市 乌海市 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市 乌兰察布市 长春市 哈尔滨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扬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合肥市 福州市 泉州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长沙市 深圳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湛江市 肇庆市 中山市 南宁市 柳州市 海口市 三亚市 重庆市 兰州市 西宁市
科室类型:
全部

妇科

男科 皮肤科 白癜风 生殖感染科 心脑血管 癫痫 肝病科 精神心理科 肿瘤科 泌尿外科 不孕不育 试管婴儿 产科 风湿免疫科 牛皮癣 眼科 骨科 胃肠科 肛肠科 神经外科 甲状腺科 耳鼻喉科 整形美容 消化科 性病科 中医科 妇产科 儿科 呼吸科 心内科 口腔 乳腺科 介入科 神经内科 普外科 周围血管科 心血管内科 胸外科 营养科 超声科 血液科 西医乳腺外科 西医妇科 内科 肾内科 腋臭科 外科 矫形外科 脑科 辅助生殖 干细胞 银屑病 其他科室
大庆市中医医院

大庆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

大庆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大庆市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8万平米、建筑面积51000平米、开放床位500张。设有15个病区、23个临床科室和6个医技科室。其中*****专科3个(儿科、周围血管科、康复科);省级中医**专科4个(心病科、脑病科、周围血管科、妇科);省级中医**专科建设项目4个(护理部、治未病**、骨伤科、肾病科);市级医学**专科5个(儿科、周围血管科、脑病科、妇科、康复科);市级**学科4个(中医儿科学、周围血管科、针灸学、*经内科学)。同时还拥有**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徐金星工作室和于帮国工作室);省**批省级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 医院在职员工106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35人,**职称251人;硕士以上学历132人;国务院津贴和省级津贴获得者各一人;**第五、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人、继承人6人;****中医临床人才6人;**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人;**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1人;黑龙江省**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人;省名中医11人;省青年名中医4人;市名中医4人。 医院现有磁共振成像系统OPENMARK4000、Brilliance16排螺旋CT、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心脏彩超、FlexIview8800移动式C形臂X光机、全身型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仪、CHORUS医用数字摄影系统、腔内碎石系统、电子胃肠镜、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免疫一体化分析系统、手术显微镜、德尔格Primus麻醉机、鼻内窥镜诊断**系统、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国产**品牌监护仪T5、T8等先进的诊疗设备。安装了HIS系统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行数字化管理。 为加快实现省内**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发展目标,医院大力开展针灸、推拿、艾灸、火罐等中医特色疗法;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等中医**项目和治未病诊疗服务;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骨科、泌尿科、普外科、肛肠科和麻醉科等外科领域的应用;扩大标准化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区域;开展儿童康复、产后康复,疼痛康复、急重症康复;开展胆道镜、腹腔镜、宫腔镜,肠镜等项目,建立完善加速康复外科(ERAS)体系;制定和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临床规范。 同时还成立了“国医堂”,实现了百名专家看百病的目标;成立了“治未病**”,突显了“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医特色理念;成立了“康复**”,展示了中医**、康复为一体的特色与优势;成立了“特需病房”,体现了“传承创新 仁和精诚”的医院宗旨。 医院每年接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医大大庆校区、齐齐哈尔医学院、齐齐哈尔卫生技术学校等六所院校的实习生,承担着包括临床、护理、康复、检验、药学等几个**的教学实习任务。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大庆市中医医院将继续突出中医特色与优势,本着 “创新 求实 精技 奉献”的医院精*,以人才为基础,以科研为突破,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向着“省内**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的目标迈进。    

预约挂号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黑龙江省第四医院)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黑龙江省第四医院)三级甲等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暨黑龙江省第四医院(原名: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结核病诊疗医院,是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中心,中国防痨协会理事单位,黑龙江省防痨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黑龙江省医学会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医院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4.3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400张,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4人。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建院以来,共收治各类结核病患者120余万人次,总结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结核病诊疗体系。 结核内科开展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短程化疗鞘内用药,激素疗法等具有变革性、综合性等治疗方法均取得极佳疗效,存活率达到90%以上;特别是对结脑所致的慢性颅内高压病人施侧脑室引流术、肺结核空洞和肿瘤放、化及介入治疗;在CT、彩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诊断疑难肺部疾病;对难治、复治、耐多药肺结核、结核性包裹粘连性胸膜炎、腹膜炎、气胸和胸部肿瘤等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诊疗手段;在对淋巴结结核长期不愈的瘘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率达90%以上。 结核外科率先开展了脓胸大网膜填塞术、脊柱结核新术式、结核性毁损肺全肺切除术、肿瘤根治术和骨关节及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等方面以达到国际水平。其中在双侧开胸肺叶切除、肺空洞病灶清除、气管切开、骨结核、肾结核、结核性肠梗阻等疑难重症结核的诊断和手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内外科在结核病诊疗上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医院在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专科地位。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医院配备了大量的可与世界接轨的先进仪器设备,主要有:医科达precise型医用直线加速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AS型40排CT、16排CT;德国西门子Artis zee floor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德国西门子Ysio型双板数字化拍片系统(DR);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CR机、数字胃肠机;X光机、C型臂X光机;美国飞利浦IU22型彩超、B超;德国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国梅里埃Bact/ALERT3D型全自动细菌培养与检测系统;结核感染T细胞抗原检测分析系统;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芯法检测系统;美国雅培血液分析仪;发光测定仪;希森美康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博奥基因芯片鉴定系统;尿沉渣仪分析系统;血气分析仪;荧光PCR仪;电子内窥镜系统;人工呼吸机;心脏监护系统、十二导心电机;肺功能测定仪;微波治疗仪;Drager麻醉机等百余种先进精良的诊疗设备。形成了支撑结核与肿瘤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设备群,有力的配合了临床确诊和治疗。 2012年,在省卫生厅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医院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优势,相继开展了二个新医疗服务项目——肿瘤疾病诊治(总院成立肿瘤科)和老年关怀养护(在道外分院社区服务中心)。 肿瘤学科的发展建设,是医院以结核为中心、以肿瘤为特色,实现医院医疗服务增型的重大举措。肿瘤科,践行“肿瘤患者就近医疗”的社会责任。稳步前行,床位从30张增到50张,现已增至100张床位,共收治病人1800人,其中770人确诊肿瘤。开辟了我院肿瘤化疗、放疗、手术治疗一体化的新纪元。 道外分院“老年关怀养护中心”,现有床位100张。以社区居民为重点、全科服务为基础,医护养老、临终关怀为方向,主要收治带病不失能、半失能及失能老年人。医护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护工24小时全方位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提供全程绿色无缝隙的呵护。将养老与医疗完美结合,为各行各业忙于工作和事业的社会精英和骨干力量解决后顾之忧。自开办以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填补了省内“医护养老”的空白,也符合当前中国养老保障模式发展的多元化。开创医护养老新模式。 发展基于合作。2013年4月,“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全球合作项目(第III期)在我院正式启动。我院被列入该项目六家合作单位之一,该项目的顺利启动,标志着我院将成为黑龙江省耐多药结核病诊疗示范基地,医院为规范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病的治疗与研究,专门成立了耐多药结核病房(内八科),开启了我院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新篇章。这也是我院率先引领省内科学规范诊治结核病的一项重大举措。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全体职工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秉承“厚德、精术、求实、创新”的院训,坚持以专科特色为依托,以患者需要为导向,以贴心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医院现代化、数字化、特色化、庭院化为目标,锐意进取,改革图强,正向着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传染病院的宏伟目标迈进。 "

预约挂号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哈尔滨中医院)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哈尔滨中医院)三级甲等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7年,经过60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同时还被确定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黑龙江省肛肠学会、哈尔滨市肛肠学会和哈尔滨市中医传统手法按摩学会等机构也设置在我院。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2.8万平方米。院内建有门诊楼、医技楼、13层住院楼、9层重点专科楼、制剂楼,院外领办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道外分院。编制床位780张。设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1个,临床分科32个,专家专病门诊39个。具备国医大师1人,国家级名医1人、黑龙江省名中医11人,哈尔滨市名中医3人,哈尔滨市德艺双馨名医1人,博士7人,硕士117人。 医院突出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实行“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战略。2010年,建筑面积5550平方米的全国重点专科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走在了国家重点专科的行列,医院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医院具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肛肠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肛肠科、脑病科、肾病科、心血管科;小儿斜颈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小儿斜颈协作组组长单位,完善了国家“小儿斜颈病”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并荣获“全国小儿推拿行业2012年度标兵单位”、“2013年度全国推拿技术行业奖”荣誉称号;开辟独立的治疗区域,成立了“俄罗斯小儿脑瘫治疗康复中心”,标志着我省首家俄罗斯脑瘫患儿门诊治疗中心在我院正式开诊。2017年9月小儿脑瘫治疗康复中心成功中标哈尔滨市采购中心脑瘫儿童定点康复机构项目,为服务广大脑瘫患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预约挂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医大一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医大一院)三级甲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疗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临床医学院。1992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再次以全省最高分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1998年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2016年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百佳医院”称号。医院承担着副省级以上领导、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外宾的保健、诊疗任务,医疗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医院现有员工5669人,卫生技术人员5195人,副高职以上专业人员1755人。设南岗院区和群力院区两个院区,54个临床科室,117个病区,开放床位6073张。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院传承哈尔滨医科大学“红色基因”,发扬伍连德博士抗疫精神,在龙江抗疫斗争中医院群力院区成为“主战场”,在支援全国和国际抗疫斗争中哈医大一院成为“主力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歼灭战,为抗疫取得巨大成果、作出重大贡献,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得到中央指导组和各级政府充分肯定,获得人民群众高度赞扬。医院坚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班子坚决同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一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击疫情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跟踪研判疫情演变形势,发出倡议号召7份、吹响抗疫集结号,各党总支、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百分之百请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班子成员身先士卒战在一线,与党员群众一同抗疫,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援鄂一线建立5个临时党支部,省新冠重症救治中心建立临时党委并建立13个临时党支部。发展预备党员75人、转正党员2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78人。医院坚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全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驰援武汉派出两批205名医务人员,救治危重患者300余名,取得“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死亡”优异成绩;保卫龙江、守卫国门,群力院区作为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三次启用,收治全省90%的重型和98%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成功率达98.4%,并驰援俄罗斯和新疆等地,充分彰显了医院医疗救治的能力和水平。医院抗疫工作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和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张庆伟同志的认可和表扬。医院抗疫成效显著、业绩突出。群力院区获批国家发改委“平战结合”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4人、全国抗疫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省抗疫先进个人4人、省优秀共产党员3人、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省五一劳动奖状1个、省工人先锋号1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优秀团支部、省五四奖章集体、省青年五四奖章各1个,组织抗疫捐款共计948763.43元。医院统筹兼顾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百姓正常医疗需求。借助信息化技术平台,实现了平诊100%预约制、完成全省首家互联网医院建设;通过优化就诊流程、分时段检查检验、弹性工作时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用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为患者提供看病就医的新体验。医院在全省首家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为区域、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信息交换、整合和共享,实现业务协同提供了技术保障。医院有17个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4个专科为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医院突出优势,提升疑难罕见、急危重症诊疗能力。打破学科壁垒,推进MDT诊疗模式,借助“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积极建设“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毒诊断研究和推广区域平台”、黑龙江省罕见病协作网、黑龙江省泛血管病急危重症救治中心、黑龙江省心血管专病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发挥医院疑难罕见病、急危重症诊疗水平在全省乃至东北区域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积极提升医院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通过优化学科资源、调整学科布局,积极推动优势学科申报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大力扶持五大中心建设,加快医疗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2021年4月《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20-2021)》中医院位居第四十四名。医院重视护理专业发展,临床护理专业是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单位、中华护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2020年获批六个中华护理学会京外培训基地、黑龙江省护理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重点联系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100%,截止到2021年共有专科护士811名、兼职教师200余人,不断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实现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温馨的护理服务。医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通过ISO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评估认证,也是全国首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评价研究基地”。荣获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吴阶

预约挂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三级甲等

沈阳军区总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为全军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医院,军内外享有盛誉。经过5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在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技术全面,特色明显的大型综合医院。其中心血管外科是首家攻克法洛四联症矫正手术,继而在国内率先开展右室双出口矫正治术、大动脉转位心内外双管道矫治术、Ebstein畸形房化心室折叠术、传统改良Fontan手术、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及心外管道Fontan手术、预激综合征异常传导束切断术、迷房Ⅲ型手术及近两年开展的新生儿完全大动脉转位动脉调转术、矫正大动脉转位双调转术、一期单源化与心内修复治疗F4合并Ⅳ型肺动脉闭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包括不停跳、全动脉化血管重建)等19项技术,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心血管内科在复杂高危冠心病介入诊治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心律失常的诊断及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心脏永久性起搏器安装、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等数质量均居全军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国内首创三腔及心室除颤永久性起搏器对严重充血性心衰伴室速、室颤的治疗效果明显。先心病内科在先心病和瓣膜病术前诊断、心功能调治及介入治疗方面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经皮球囊房间隔造口术治疗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等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为国际先进水平。结合冠心病治疗开展了"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形成了新的特色,开辟了治疗先心病、冠心病的新途径。神经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BrainLab神经手术导航系统切除颅内肿瘤、颈动脉瘤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立体定向治疗功能性疾病。颈内动脉治疗动脉瘤、颞叶癫痫病海马回切除术等技术,特别在神经系统肿瘤显微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脑出血、颅脑损伤、癫痫治疗等多个方面形成特色,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神经内科以临床神经病理特色技术为基础,开展脑血管病早期康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等及其它神经内科少见病与疑难病治疗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医科在以内镜介入及中药辩证治疗胃肠和胰胆疾病上特色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溃疡性结肠炎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呼吸内科在过敏性哮喘基础和临床研究及群防群治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COPD药物的全球多中心循征医学临床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麻醉科在心、脑血管疾病麻醉方面,特别是婴幼儿、老年麻醉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大器官移植、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脊柱侧弯等手术麻醉也形成了新的特色。药剂科注重新药、新器械的开发,自行研制的"医用骨腊"新器械药得了国家批文,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国内领先水平。复方中药多元定位缓释给药系统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军区级中心科室整型科、血液净化科、肾脏病科、内分泌科、医学实验科、胸外科、放射治疗科、消化内镜中心、护理中心均特色鲜明,发展迅猛。医院的泌尿外科、眼科、骨科、消化内科、病理科等科室近年来也奋起直追,在东三省有了较高声誉。在多年肾移植经验的基础上,大器官移植技术近两年也迈出了惊人的步伐,相继开展了心脏、肝脏、肺大器官移植。  一流的医院拥有一流的管理人才,一流的医院需要一流的医学人才。院长孟威宏、政治委员吴英杰代表全院诚招四方英才,共建全国一流大型医院,并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参与医院建设的各级领导、同志们致意!

预约挂号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洲医院)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洲医院)三级甲等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始建于1936年,1987年成为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1998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在职员工14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31名,占总人数的86%,副高职以上198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6%,博士8人,硕士167人,硕士导师8人。每年承担10 个专业、37门课程、4000-5000余学时的临床教学任务。  医院附设有沈阳市心血管病医院、沈阳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沈阳市心脏介入中心,是省、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铁路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定点医院。  现有南、北、东三个院区,分别位于和平、皇姑、沈河三区,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总床位编制1400张。医院设有33个临床专业学科和医技学科,有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周围血管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干诊科六个市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是沈阳市Ⅰ级重点学科,现有病房8个。开放床位300张,是目前沈阳市规模较大的心血管专科。心血管病学、呼吸系统疾病学是沈阳医学院重点学科。心血管病实验室是市重点实验室。拥有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128层螺旋CT等现代化诊疗仪器设备,平均每床设备值10万元。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鼓励科技创新。目前已经成功开展心脏移植、心脏冠脉搭桥、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等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同级医院领先水平。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每年达3000例以上,进入全国前50名行列。率先在市级医院开展了房间隔、室间隔微创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弹簧圈封堵术等技术,每年承担大量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抢救成功率达到95%以上。周围血管外科是东北地区成立时间最早的周围血管专业学科,开放床位100张,多项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医院还广泛开展了内窥镜微创技术,腹腔镜、结肠镜、鼻内窥镜、关节镜、宫腔镜等正在广泛应用于临床,开展腹腔镜微创治疗手术已经突破千例。通过人才引进也为医院带来普外肿瘤领域的技术创新,在全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子宫颈癌等晚期肿瘤和足部恶性肿瘤切除皮瓣移植修复术达到省内先进、市内领先水平。  近五年,全院开展新技术42项,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64项,获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0项,课题研究经费总计37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40篇。  近三年,医院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的16层新病房大楼已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的新院区已经规划完成,现拥有南、北、东三个院区,5.3万平方米的办院规模。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沈阳市十佳医院”、沈阳市百姓口碑榜金榜单位、感动辽宁“二十佳慈善单位”、辽宁省精神文明标兵、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预约挂号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三级甲等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快捷脚步,沐浴着开拓创新的强劲东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暨辽宁省中医医院自1956年建院,凭借65年的发展建设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积淀,现已成为东北地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中国十大中医药民族品牌医院”、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中医院等多项荣誉。荣登“中国医院竞争力中医医院100强”排行榜第10位,跻身国家第一梯队。荣膺“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和“人文医院文化建设典型”,在改善医疗服务满意度测评中勇夺桂冠。医院党委被沈阳市委授予“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双基地、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基地、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辽宁省红十字会中医医院、辽宁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省内率先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医院现有一院三区,即医院主院区——建筑面积8.7万㎡,开放床位1500张;慢病康复院区——建筑面积4.2万㎡,开放床位700张;沈本医院院区——建筑面积2.0万㎡,开放床位300张。2020年全年总收入15.89亿元,门诊量160万人次,出院3.88万人次。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目前重点建设项目为扩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综合楼。项目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体概算1.6亿元,其中地上11层,地下3层,预计2021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医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现有职工总数2594人,高级职称人员652人,硕士以上学历777人,博士生导师82人,硕士生导师362人;医院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中医学目录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中西医结合目录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临床全部二级学科;获评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1名、1人荣膺建国70周年“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2位、入选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8位,师承名师及全国优才入选数量居全国医疗机构首位;辽宁中医大师9名、省级名医 73名、省级青年名中医1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8名、青年岐黄学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人、省级百人层次25人,千人层次21人,万人层次11人。通过“岐黄撷英”工程引进3位大医名家,营造浓厚的“古中医”学术氛围。医院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成就卓著。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心血管科、脾胃病科、康复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儿科入选培育单位;“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6个,“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5个;“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基地;目前共有1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专科获评“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专科”,入选国家首批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作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医院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层次的临床授课和后期临床教学任务,年均承担15000学时,参与授课临床教师300余人。同时,每年高质量开展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0余项,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批国家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中医专业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获批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成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医住培分会,荣获“首批国家级中医住培重点专业基地”。医院确定“科技兴院”战略,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花落医院,标志着医院进入中医科研的国家队。医院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基地业务建设第一阶段任务,向国家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现有国家局级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局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5个。2020年新增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中医心血管疾病),成立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参与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2项,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获批辽宁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立项1项,沈阳市科技创新平台1个。骨质疏松症被列为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二期建设病种。获批2019辽宁省中医药临床重点学(专)科服务能力建设项目5项,获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2项。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获得教育厅一流学科经费支持333万,另立项一流学科建设项目7项。顺利通过国

预约挂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盛京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盛京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数字化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有南湖、滑翔和沈北3个医疗院区,均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总建筑面积69.20万平方米;医院的医药研究教育发展基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高新区“中国药都”,建筑面积15.21万平方米。 作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建设单位,医院发挥中心城市医疗服务优势和综合医院学科优势,并于2020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为国家儿童(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医院还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传染病、创伤、癌症、神经疾病、骨科及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的申报和省级评审工作。 盛京医院是国内第一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综合性医院,实行三院区一体化管理,即一套领导班子,一套信息系统,统一的文化理念,以及统一的人事、财务、医疗和后勤服务保障管理,保障了医院协调运行和高速发展。 医院前身是1883年苏格兰教会在沈阳兴建的盛京(施)医院,是东北第一家西医院;1912年,医院成立了东北三省第一所医科大学——奉天医科大学,时为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1949年,医院正式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仁爱济世的教会精神融入红医文化,医院从此开始了崭新的里程;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医院整体迁往朝阳地区;1983年,医院全部迁回沈阳;2002年,医院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建院120周年之际,医院恢复“盛京医院”名称;2016年,医院完成了三院区一基地的建设布局,从此迈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2019年,医院成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百年老院在新时代获得发展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文件,批准在医院设置国家儿童(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成为国家首批、东北唯一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单位。 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医院党的领导,按照《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环节,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有效发挥。加强制度建设,把党建工作写入医院章程;以章程为引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行“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制定党委会与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党委书记和院长定期沟通制度。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治院作用,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与监督作用,不断完善医院治理体系。党的领导责任已经转化为促进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医院员工共730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562人,含聘任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707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558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国家级青年领军人才2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会正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学术任职的专家16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11人。 医院以实力担重任,在2019年成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在2020年8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文件中,医院成为东北区域第一个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单位,同时也是唯一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性医院,迈入了高质量、高水平儿科“国家队”行列。 医院设有一级诊疗科目29个、二级诊疗科目82个,医疗、医技科室(病房)199个,编制床位6750张,年门急诊量432.14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21.35万人次,年手术量8.07万例,患者平均住院日8.2天。 医院素以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齐全完善的学科特色闻名于国内外,承担着区域重症患者的会诊、急救及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的培训等多重任务,现有374项国际水平医疗技术,851项国内领先医疗技术,615项区域领先医疗技术。 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具有雄厚实力,重症监护病房(ICU)、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床位共计439张;新生儿急救中心全国著名。设有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辽宁省胸痛中心、辽宁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辽宁省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感染病科、妇科、产科、新生儿专业、儿科重症、小儿呼吸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外科、中西医结合脾胃病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 医院共有34个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病学、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肿瘤

预约挂号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三级甲等

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省级医疗机构。1956年在具有200余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建立医院,1959年建立正骨研究所,现在是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全国骨伤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临床药品研究基地、三级甲等中医骨伤科医院、河南省创伤骨科急救中心、河南省脊柱外科研究治疗中心、河南省骨伤康复治疗中心、河南省中医骨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手外、显微外科研究治疗中心、河南省骨病研究治疗中心、河南省颈腰痛研究治疗中心。洛阳正骨、洛阳龙门、洛阳牡丹、洛阳水席并称为洛阳“四绝”。洛阳正骨医院现分为洛阳东花坛与白马寺两个院区,占地约16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开放病床800张;医院郑州院区,占地约150亩,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设计病床500张;在职职工870名,其中卫技人员 449人。设有颈肩腰腿痛科等14个临床科室和生化、生物力学等8个基础实验室。装备有国内场强最大的核磁共振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科研设备。医院下属有河南省洛正制药厂、洛正医疗器械厂和国家级杂志—《中医正骨》编辑部。 建院50年来,在发掘、继承、创新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基础上,坚持科教兴院方针,围绕提高医疗质量这个中心,走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在采用传统手法复位治疗骨伤疾病,采用内外固定器具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伤科疑难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取得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105项。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办好各类人员培训班、学历班,弘扬平乐正骨学术。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医院与国内各大医院和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频繁,促进了中医骨伤事业的发展。医院加强管理体制创新,引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深化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医院文化建设,遵循“关爱、卓越、健康、和谐”的医院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次受国家及省、市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被洛阳市总工会授予“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被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授予“省文明中医院”,被卫生厅授予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被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医名院”等荣誉称号。 洛阳正骨医院以市场和患者的需要为导向,加强医院管理体制创新,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整合管理资源,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积极向优秀企业学习,引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全成本核算管理、物品采购招标制度、经济实体定期审计制度等,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全院联网的收费系统、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及电子病历系统,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医院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医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医院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医院与复旦大学联合,开展中医骨伤医院发展战略研究,为医院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对与医院品牌资产密切相关的“洛阳正骨”“白马寺正骨”“平乐正骨”等八个名称进行商标注册,加强对医院品牌的建设、管理和保护。洛阳正骨医院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己任,充分发挥平乐正骨学术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如运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和医院研制的一系列外固定器治疗难度较大的踝关节、膝关节、股骨颈、跟骨、跖跗关节骨折及损伤,技术先进、方法简便、病人痛苦小、功能恢复好。医院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加大对老年骨病和软组织损伤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具有独特疗效的方法,如应用“三步法”治疗颈肩腰腿痛,获得良好效果,在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彭真、张爱萍及厄立特里亚总统疾病治疗与健康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央保健局和外交部的好评。 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同时,引进西医现代先进技术,积极实践,在治疗骨髓炎、骨肿瘤、骨坏死、脊柱病、断肢再植、骨病矫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开展了全国首例骨盆肿瘤半侧全切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髓炎,2002年11月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向全国推荐了这一技术;为解决骨皮缺损、假关节等方面的问题,医院开展的小腿内(外)侧肌间隙血管皮瓣--腓骨(腓骨皮瓣)移植和带血管胫骨皮瓣移植术为国内外首创,被称为“洛阳皮瓣”。1958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卫生部在我院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兼有四年制本科班和三年制专科班的中医骨伤科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前后共招收4个本科班、3个专科班和2个学徒班近300名学员,毕业后分布全国各地,据统计,全国有骨伤系或附院中设有骨伤科的20余所中医学院中,有14所中医学院骨伤系主任或骨伤科主任是平乐正骨学院的毕业生。1981年卫生部确定我院为全国骨伤科医师培训基地,每年每省招

预约挂号
洛阳市中心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

洛阳市中心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 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6月,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位于中州中路288号,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2611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261人,硕士、博士530人。设置有70余个业务科室,61个临床病区,实际开放床位2154张。设有院士工作站,妇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及河南省重点学科,心血管病学、肿瘤治疗学、医学影像超声诊断学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专科护理重症学、医学影像放射诊断学为河南省重点培育专科, 消化内科等4个洛阳市重点专科。2017年门诊量109万人次,出院量7.59万人次,手术量3.5万人次。   医院是国家卫健委肿瘤规范化诊疗、信息化建设及临床路径试点医院,国家卫健委首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和高级卒中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洛阳市妇产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洛阳市安宁疗护中心,是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洛阳分中心依托医院等。是洛阳市重症、麻醉、病理、肿瘤放疗、医院感染管理、临床检验、护理质量7个质控中心,是“洛阳市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所”、“洛阳市胸部疾病研究所”、“洛阳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在地。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郑州大学医学院、新乡医学院等省内外10余所高等医药院校的教学医院。       陈兴澎博士带领的心脏外科团队开展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诊冠脉搭桥、超低龄低体重复杂先心病等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创新性开展了先心病、冠脉搭桥的微创手术,2017年共完成各类心脏手术1011台,手术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国家重点专科妇科开展的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技术、三四类腔镜手术、盆底障碍性疾病诊疗技术等,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生殖医学科为河南省首批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的地市级医院,技术水平达到省内领先,2017年完成试管婴儿2240多例,成为洛阳市乃至豫西地区本专业的排头兵。充分利用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契机,多学科汇聚搭建急诊生命绿色通道,打造中原一流的心脑血管病诊疗中心,挽救了众多急危重症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命。   胸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等应用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鼻内窥镜等开展各种复杂疑难疾病的微创手术,腔镜手术率达到80%左右……消化内科开展的ERCP、ESD、EUS技术,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的介入技术等引领了豫西地区微创外科潮流。   2011年12月,医院成为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实现了从社会医院到大学医院的跨越。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医院教学培训能力、科研学术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目前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转化医学中心、洛阳市肝癌个体化治疗等重点实验室,并顺利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的快速转化,造福区域百姓。2013年~2017年,共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25项,其中国家及省自然基金5项;共发表论文2965篇,其中SCI97篇,中华及核心期刊论文240篇。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实行就诊“一卡通”、多途径预约挂号服务,实现自助缴费、打印检查报告等,方便患者就医,减少等候时间;坚持院长接待日和门诊值班主任制度,开展一站式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及时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不断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从细微处彰显人文关怀。设立临床服务中心、床位调配中心,为住院患者提供全程方便快捷的服务;鼓励护理服务创新,以小创新带动服务理念的大变化。开展延伸服务,志愿者常年坚持义务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服务。   设立 “天使爱心基金”等项目,救助贫困先心病患儿。坚持实施“先住院,后付费”的诊疗模式,每年先期垫付资金6000多万元,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坚持免费救助无主病人,彰显人道主义和社会责任。常年组织“健康教育专家巡讲团”深入社区、机关、农村进行健康讲座和义诊服务,扎实开展对口支援、援疆、援外等工作,免费接收县、乡及社区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开展远程会诊服务,惠及基层百姓。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卫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三好一满意”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荣获“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等荣誉,院长李亚伟荣获中国医师协会2016年优秀医院院长称号。   步入新时代,中心医院人将继续秉承“诚信 仁爱 笃学 精医”的院训,发扬“团结 敬业 务实 创新”的医院精神,坚持“患者至上 真诚关爱”的服务理念,为实现“ 建设中原名院”的梦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谱写出新的华彩乐章!

预约挂号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