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阳市金阳医院、贵阳脑科医院)是贵阳市观山湖区唯一一所大型公立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医院始建于1937年,前身是国民党中央陆军医院,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在这里做过阑尾手术,文学大师巴金的巨著《第四病室》撰写的背景就是医院外科病房。1962年命名为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址位于老城区市南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医院综合实力不强、专科特色不明显,固定资产仅为320万元,就连医院的牌子都挂在一颗洋槐树上。为了摆脱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医院大胆提出“科技兴医、特色兴院、贷款引资、横向联合”的战略举措,走专科特色发展道路。在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的亲自关心下,在中国工程院王忠诚院士(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的大力支持下,医院与国内一流的北京天坛医院协作,成功创办“贵阳脑科医院”;随后又分别与中科院肿瘤医院和武汉市第一医院协作创办“贵阳肿瘤专科医院”和“贵阳皮肤病专科技术协作中心”。三大特色专科像三驾马车一样带动着医院的全面发展,医院走出了一条以专科特色带动综合发展的创新之路,为贵阳市乃至贵州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树立了典型。 为推动观山湖区(原金阳新区)的快速发展,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7年10月,医院整体搬迁至观山湖区,同时命名为“贵阳市金阳医院”。面对当时人烟稀少、四野空旷的新区,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干部职工加大对医院的宣传,完善医疗服务,很快,医院的业务量就超过同期在老二医的水平,实现了医院的再次跨越。而今,医院的住院病人量长期保持在1000人左右,日均门急诊量达到1500人次以上。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综合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医院于2008年底启动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工作,并于2011年7月9日顺利通过贵州省卫生厅评审,荣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了医院的第三次跨越。 医院现编制床位20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全院现有在职职工13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47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03人、中级职称198人;省管专家2人,市管专家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人。院内设有33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以及贵阳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拥有贵州省临床重点(扶持)学科3个,分别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重症)科。医院是贵州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遵义医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的教学医院,拥有CT(64层、16层各一台)、核磁共振、DSA、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全院总资产已达7个多亿。 医院始终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恪守“厚德、术精、博学、创新”的医院精神,坚持“科技兴医、特色兴院”的发展思路,将医院建设成高水平、高质量、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贵阳乃至贵州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预约挂号
-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我院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最具权威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因其精湛的诊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科室设置齐全,现有临床、医技学科28个, 一个专科医院——“贵州省肛肠病医院”;两个省级诊疗中心——“贵州省中医骨伤诊疗中心”、“贵州省中医眼底病诊疗中心”;一个国家重点专病——甲状腺病和五个国家重点专科协作建设单位。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试验机构(贵州省唯一一家);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建立“腔镜外科技术协作中心”。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拥有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5个;血液病研究所、骨伤研究所各一所;编制床位将达600张。年门诊量达20余万人次,年住院人次4000人次左右。全院共有职工6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91人、高级以上职称98余人、中级以上职称128人,我省有国家级名老中医9名,其中有6名在我院工作。医院占地面积2400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360平方米。全院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拥有检测、诊断仪器价值近亿元,比较先进的设备有:西门子9000型呼吸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分析仪、东芝800mA电视遥控X光机、德国WOLF肾镜、眼底萤光血管造影摄相仪、C型臂数字减影X光机、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治疗机、美国ATL3000型彩超、CR、GE、多层双螺旋CT等。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担了全省范围内中医药人才进修培训和临床技术指导工作,承担了贵阳中医学院学生教学工作和后期临床带教任务,是全省中医骨伤及肛肠临床医师进修培训基地。
预约挂号
-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龙头医院,建于1981年,秉持“传承融汇,厚德济民”的院训及“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现为管理理念先进、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突出、人才结构合理,及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养生、保健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中医院,并建有分院1个。 医院编制及开放床位1200张,年门诊量为57.78万人次,出院人次3.37万。全院专技人员1305人,其中高级职称202人、硕士282人、博士45人。医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106人。医院拥有国医大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名中医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管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13人、省级师承指导老师15人及省级名中医24人,院内名医9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及基础研修人才各3人,全国中药特色传承人才3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1人,“千”层次人才10人、“黔医人才计划”6人,贵州省“百优医护人员”6人。 医院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展方向,重视培育学科优势特色,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个,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16个。贵州省科技厅创新团队2个、贵州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与中药学专业共同进行国际联合实验的建设工作,是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慢性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获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风湿病医学平台建设。现有临床科室37个,医技科室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科7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科16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 作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点,每年承担大量本专科、研究生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带教任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2007年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示范性专业”、“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获得教育部第四批全国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获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及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高级复合型临床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获贵州省中西医结合临床省级教学团队。2012年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同年获批贵州省教育厅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获批为贵州省教育厅全科医师人才培养基地、中西医结合临床技能实验室获批为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获得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并获批贵州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中西结合专业也获批为省教育厅区域一流专业建设培育项目,中西结合妇科和儿科获批为区域一流课程建设项目,中西结合师资团队获批为一流师资团队项目。 近年来,医院获各类科研项目4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9项(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部级项目74项、厅局206项、获科研奖励22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7项、获得专利24项、出版专著51部、发表论文1560篇、其中被SCI收录7篇、核心期刊论文220篇。 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突出、人才结构合理,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养生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预约挂号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