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张苗青[]

    医生擅长

    擅长应用体外反搏仪配合药物治疗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中风后遗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综合症、突发性耳聋、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张苗青,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8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留中山一院工作至今;对高血压病、冠心病、风心病等的诊断与治疗均有较深造诣;较长时间从事增强型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与相关研究,在该领域已有多篇文章发表。 ...详情
  • 郭冰[]

    医生擅长

    能熟练掌握口腔内科(包括牙体牙髓科、牙周病、牙齿美白、儿童牙科、口腔黏膜病、牙髓外科等)和口腔修复科(活动义齿、固定义齿、桩冠修复、瓷贴面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先进设备仪器提高治疗水平及效率;致力于提供国际标准化的治疗程序和优质优量的服务;对口腔科的一些疑难病例具有综合治疗能力和经验(如牙齿漂白、根管治疗失败再处理、断针取出、根尖诱导成形术,牙周再生技术、激光应用等)。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口腔医学与计算机研究,镍钛根管预备器械的应用及研究,根管治疗新进展,龋齿与牙周病的预防研究,牙周粘膜病与全身疾病的关联及研究。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3至1989年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至今,1995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6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7年光华口腔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口腔医学硕士学位,同年获硕士导师资格。曾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和菲腊牙科医院以及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口腔医学系短期参观学习。社会兼职:任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委会委员论著:1.期刊论文:(1-5为SCI收录,带*号的为通讯作者)1.Da-Long, S., R. Wei, G. Bing, Z. Yun-Yan, L. Xiang-Zhen, and L. Xin, Tacrolimus on Kimura's disease: a case report.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2014. 117(2): p. e74-8.2.Liu, X.Z., D.L. Shu, W. Ran, B. Guo, and X. Liao, Digital surgical templates for managing high-energy zygomaticomaxillary complex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orbital volume change: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3. 71(10): p. 1712-23.3.Ran, W., Z.H. Tian, B. Guo, D.L. Shu, K.H. Nan, and Y.J. Wang, Superior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genic efficacy of micro-arc oxidation-treated titanium implants in the canine mandible.Biomed Mater, 2009. 4(5): p. 055003.4.Shu, D.L., X.Z. Liu, B. Guo, W. Ran, X. Liao, and Y.Y. Zhang, Accuracy of using computer-aided rapid prototyping templates for mandible reconstruction with an iliac crest graft.World J Surg Oncol, 2014. 12: p. 190.5.Wei, R., L. Xiang-Zhen, G. Bing, S. Da-Long, and T. Ze-Ming, Removal of a foreign body from the skull base using a customized computer-designed guide bar.J Craniomaxillofac Surg, 2010. 38(4): p. 279-83.6.熊艳林,何敏昭,冉炜,郭珍,郭冰*,精神压力与牙周病的关系,国际卫生导报,2015,21(22):3255-3258.7.赵新元,陈跃英,王安训,郭冰*,牙周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国际卫生导报,2014,20(18):2775-2780.8.赵波,郭冰*,赵新元,镍钛机动根管预备器械应用现状及性能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8),2643-26489.李瑞莺,郭冰*,廖鑫,两种酸蚀窝沟封闭系统的保存率比较,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355-235910.刘向臻,郭冰*,舒大龙,镍铬合金唇挂钩对ROOT ZX根尖定位仪的精确度影响.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2(16),389-390. 11.郭冰, 冉炜,舒大龙, 应用切骨法实施牵张成骨治疗犬成年腭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19): 第14-17页.12.郭冰, 舒大龙, 冉炜, MRI图像技术应用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22): 第25-26页.13.郭冰, 冉炜, 盘荣福, 氟保护漆加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研究——附50例报告. 新医学, 2006. 37(5): 第321-323页.14.郭冰,冉炜,王立超,姚惠,黄代营, Thermafil热塑牙胶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详情
  • 陈创奇[]

    医生擅长

    擅长食道、胃、胰腺、结直肠肿瘤以及胃肠间质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擅长腹外疝的诊治;擅长肛瘘和痔疮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陈创奇,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2年-200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担任中山大学《灾难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副主任兼结直肠外科主任。现为国际胃癌协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外科技术创新与推广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胃癌专业委员会加速康复外科(ERAS)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临床外科专业委员会数字化微创学组副组长;国家结直肠癌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中华结直肠外科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胃肠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胃肠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肛肠外科医师、加速康复外科(ERAS)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粤港澳大湾区ERAS医师联盟第一届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NOSES联盟广东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青年专业组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结直肠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担任《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杂志编委或常务编委。“提高胃癌外科疗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分别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直肠癌保功能手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系列研究”获得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外科学教学改革研究”于2008年12月获得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胃癌个体化治疗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获得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编号J15-1-01-R08)。2005-多次荣获医院“优秀教师”或“优秀教学管理人员”。曾于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67篇,其中发表SCI论文8篇。主编教材四部,即《外科学临床见习精要》、《现代灾难医学》、《实习医生临床技能手册》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最新进展》;副主编教材《医科实习生临床技能手册》和《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教程》2部,副主译《消化道肿瘤诊断与治疗》1部。获得省部级基金32项。已培养的硕士生有7名。 ...详情
  • 王晋[]

    医生擅长

    脊柱肿瘤,骨肿瘤,软组织肿瘤 ...详情

    从业经历
    王晋,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学博士,骨显微医学部秘书。 广东省骨科学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兼秘书,广东省肿瘤学会骨软肿瘤学组副组长兼秘书,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全国委员,全球骨与软组织肿瘤保肢协会(ISOLS)委员。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功底扎实,治疗组手术年度例数位居中山大学附一院前四名。 2002年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大学 Wesley Hospital, 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 & Royal Brisbane Hospital骨肿瘤专科接受一年临床进修(CLINIC FELLOW)医生培训。2003前往美国佛罗里达迈阿密大学医学院 Jackson Hospital & Civic Center 骨肿瘤科,接受一年多博士后科研培训。 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临床和科研工作16年,代表性骨肿瘤论著发表在J Natl Cancer Inst (IF 14.697), CANCER(IF 5.131), Cancer Lett(IF 4.86),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IF 4.13) 等; 主持三项骨肉瘤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8,2010); 2007年在柏林第14届ISOLS会议上获得最佳发言交流奖, 2009年在美国波士顿第15届ISOLS会议,分别就骨盆IV区切除和重建、骨巨细胞瘤唑来膦酸治疗前瞻性研究两个题目做大会发言,2011年在北京第16届ISOLS会议上就肿瘤切除术后功能重建、肿瘤假体松动翻修及骨巨细胞瘤的阶梯治疗三个题目做大会发言。 发表论文: 1.Tang QL(指导硕士), Xie XB, Wang J (共同第一), Chen Q, Han AJ, Zou CY, Yin JQ, Liu DW, Liang Y, Zhao ZQ, Yong BC, Zhang RH, Feng QS, Deng WG, Zhu XF, Zhou Bh, Zeng YX, Shen JN, Kang TB.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Regulates NF-κB Signaling to Promote Tumorigenicity and I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in Human Osteosarcoma. J Natl Cancer Inst. 2012 Apr 2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22534782 (IF 14.697). J Natl Cancer Inst 杂志社同期发表专题社论:Woodgett JR. 能否在骨肉瘤中开拓一种双面性激酶?Can a Two-Faced Kinase be Exploited for Osteosarcoma? J Natl Cancer Inst. 2012 Apr 24. PMID: 22534781 2.Tang QL, Zhao ZQ, Xie XB, Yin JQ, Zeng YX, Shen JN, Kang TB, Wang J(通讯).Salinomycin targets osteosarcoma stem cells through the Wnt /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CANCER LETTER,2011 Jul 21. [Epub ahead of print](SCI, IF 4.86) 3.Zou CY,Shen JN,Yang Z,Li ZB,Tang QL,Xie XB,Huang G, Yin JQ, Dina lev, Wang J(通讯).Cancer/Testis antigens expression in osteosarcoma identified by gene microarray correlate with poor prognosis,CANCER-AM CANCER SOC 2011 Sep.[Epub ahead of print]((SCI, IF 5.418,) 4.Wang J, Shen J, Dickinson IC.Functional Outcome of Arthrodesis with a 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 and a Rotational Latissimus Dorsi Flap After Proximal Humerus Sarcoma Resection.Ann Surg ......详情
  • 岳殿超[]

    医生擅长

    甲状腺疾病(甲亢、甲状腺癌等)、皮肤血管瘤及瘢痕增生的核素治疗。SPECT、PET图像诊断。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放射性核素(同位素)的诊断和治疗(甲亢、甲状腺癌、皮肤血管瘤和疤痕增生等)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0年本科毕业,1992年考入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2002年攻读博士学位。 社会兼职: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 论著: 1. 岳殿超,徐辉雄,吕明德,汤庆 声诺维( SonoVue) 增强超声辐照对HepG2 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21(4):510-2 2. Yue DC,Schiepper C Comparison of lung volume by PET and CT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2001; 28: (8) :1064 3. 雷勇,岳殿超,王吉甫 红霉素对Billiroth II 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371 4. Zhang Xiangsong,Yue Dianchao Dynamic 13N-Ammonia PET: A New Imaging Method to Diagnose Hypopituitarism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2005;46(1):44-47 5. Pui MH, Du JQ, Yueh TC, Zeng SQ Imag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Tc-99m MIBI. Clin Nucl Med 1998; 23:29-32 6. 李惟, 胡平, 岳殿超, 邓怀福 99mTc-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 SPECT显像评估脑肿瘤治疗后复发与坏死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5 Vol.26 No.2 P.封2,240-封 专著:参与多部著作和教科书的编写。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SPECT验收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 三等 证书号:2002-医-3-48-R05 )\" ...详情
  • 马毅[]

    医生擅长

    医疗特长: 擅长肝胆胰外科、肝脏移植和胰腺移植的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肝胆胰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经验,对外科治疗肝胆胰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包括:①肝脏、胆道、胰腺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肝脏肿瘤肝移植治疗。②胆囊疾病、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③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和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手术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马毅,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导师。1991年7月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先后就读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0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攻读硕士、博士期间曾获两届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 和广东柯麟医学教育优秀博士生奖学金。已从事普通外科,肝移植外科,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工作20年。擅长肝脏外科、肝脏移植和胰腺移植的手术治疗;掌握普通外科,肝脏移植和胰腺移植的围手术期管理和长期随访。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 终末期肝病肝移植,肝癌的外科治疗,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肝胆胰脾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科研基金 至2010年已先后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共10项,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6项。 社会兼职 现任《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2009年度“腹部器官移植的技术创新及基础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0年度“腹部器官簇移植及器官联合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0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1项。 论著 至2010年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著10篇(第一作者)。 专著 参加编写外科专著3部,其中《多器官移植与联合器官移植》,广东科技出版社;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人民军医出版社。 ...详情
  • 万雪英[]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梁洁冰[]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林捷昌[]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杜玉珍[]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