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市第三医院(长沙市三医院)三级
长沙市三医院位于长沙市劳动路,占地约4万平方米,环境优雅,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是省会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三临床医院、城镇职工定点医疗单位、湖南省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指定医疗单位、工伤保险定点医疗单位、长沙市血液净化中心。医院还成立了湖南省首家“家庭医疗保健呼叫中心”。 长沙市第三医院座落于绿树成荫的长沙市劳动西路,与“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隔河相望,西接毛主席曾经求学的湖南第一师范,北有长沙著名的白沙古井,与湖南省最大的体育中心贺龙体育馆相对而立。 发展历程: 1923年,长沙市第三医院的前身德生医院由德籍医生安德生在小型诊所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定址学院街;1952年,医院改名为长沙市工人医院,定新址于劳动路磨子山;1957年,医院正式更名为长沙市第三医院。 综合实力: 历经九十年奋斗和发展,长沙市三医院已建设成为省会长沙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医院,系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资格考试基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三临床学院、中南大学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省、市、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湖南省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指定医疗单位,工伤保险定点医疗单位。 长沙市三医院占地面积58亩,建筑面积80305㎡ ,开放病床1100张,职工1300余人,现有主任医师 30余名,副主任医师7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近70名,设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骨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为长沙市重点专科。1983年,我院在市级医院中最早建立了老干病房; 1990年,长沙市三医院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992年,长沙市三医院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肾脏移植手术; 1999年,长沙市三医院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2002年,长沙市三医院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角膜移植手术; 2004年,长沙市三医院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为全面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长沙市三医院正式授牌为中南大学长沙三临床学院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 基础建设: 医院门诊大楼、急救中心于2003年投入使用,外科医技综合楼于2007年投入使用,成为医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2012年以前,医院内科大楼将拔地而起,高达二十层,开设病床670余张,使用面积三万平方米。该楼的建成将大幅度改善医疗环境,形成一体化、智能化、多功能,绿色环境彰显的医疗建筑格局。 医院成功引进奥地利政府300万欧元贷款购置医疗设备,拥有西门子40排双螺旋CT、菲利浦悬吊式大C臂、GE数字四维彩超、柯尼卡X线计算机成像系统(C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肠灌洗透析治疗机、鼻窦内窥镜及显像系统、数字胃肠机、百级层流病床、最新一代复合脉冲碎石机等一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 学科发展: 医院以微创、内窥镜、介入治疗三大技术应用和研究为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已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创伤骨科、产科等全面开展,力争将医院打造成为专科品牌突出、综合实力强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预约挂号
-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三级甲等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中医医院,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也是长沙市重要的中医临床诊疗、医学教育与科技创新中心,已形成“一院三址”的发展格局,星沙本部主要承担长沙东部地区及长沙县域的医疗急救任务;东院位于芙蓉区长沙火车站附近,设有长沙名老中医馆;南院地处天心区南门口,又名长沙市骨伤科医院。 历史悠久,缘起中医 1958年,长沙八家中西医诊所组建成南区联合医院,即长沙市中医院前身。同年,长沙铁路局调集广州、衡阳、株洲技术人员组建成长沙铁路医院。1971年,南区联合医院更名为“长沙市南区医院”,1979年升格为“长沙市中医院”,1997年同时署名“长沙市张仲景中医医院”。2004年长沙铁路医院移交至长沙市政府,更名为“长沙市第七医院”。2006年9月,长沙市中医院星沙新院建成开业;12月,长沙市中医院与长沙市第七医院合并,更名为“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中西合璧,共生共长 建院伊始,医院即将中医底蕴融入办医理念,以曹忠生、熊先荣为代表的骨伤科,石熙瑞、唐镇湘为代表的小儿科,沈建雄为代表的肛肠科,文汉章为代表的文氏外科,王海滨为代表的中医内科,程欣民为代表的肝胆外科,曾为享有盛名的特色专科,培养造就了张志强、祝天经、刘定安等一大批名医名家。合并以后,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医改工作改革创新优秀单位”等荣誉。 综合服务能力。医院占地面积180余亩,在职职工1997人,开放床位1791张,开设临床医疗医技科室58个。现年门急诊83万人次,出院5.8万人次,手术3.9万台次。作为区域疑难重症抢救中心,建立急性胸痛、脑卒中、创伤、上消化道出血等多条绿色通道,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现有重点学(专)科9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设有省级骨科疾病中西结合治疗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中医骨伤病重点研究室,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11个,市级医学研究所2个、质量控制中心4个。 教学科研实力。医院设有石学敏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刘定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长沙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8个、名医工作室2个。医院为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多个医学院校学生培养基地,拥有研究生导师11人,教师资格60余人。医院是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住院医师结业考核通过率居全省前列。 公益事业发展。医院在疫情防控、医联体建设、扶贫攻坚、援藏援非等方面体现公立医院的责任与担当。医院为所辖区域40余家医疗机构的医联体建设牵头单位,与近40家省部级医院专科成立专科联盟,与经开区18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医疗合作关系,长期对口支援3家偏远地区县级中医医院。 不忘初心,追求卓越 面对“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医院计划在星沙本部建设一栋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将本部建设成为现代医学服务能力齐全,中医药特色显著的区域医疗中心。在东院火车站院区建设一栋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住院大楼,重点建设以中医内科、中医外科、肿瘤诊疗、中医康复、中医预防保健为核心的5大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全力打造一张立足长沙、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名片。 勠力同心创佳绩,奋楫笃行再出发。医院将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强院而努力奋斗!
预约挂号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