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3医院二级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中央医院,1954年7月正式成立,目前是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承担中央保健任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国家和军队临床药师培训示范基地,全军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和信息研究中心。医院是全军唯一的传染病战略机动卫勤力量,担负战时机动卫勤保障、平时防生反恐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任务。医院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设有34个科室,展开床位1266张,年门诊量74万人次,年收容患者4.7万人次。 医院主治39种法定传染病、新突发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在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感染等疑难杂症和艾滋病、各类传染性和非传染性肝病的诊治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展肝移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CIK/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国际国内领先技术。 医院坚持“强专科、精综合”学科发展战略,形成符合传染病诊疗需要的全疾病谱学科链条,构建了以军事医学学科为统领,以肝病、肿瘤、中医药学科为特色,以医技和综合学科为支撑的学科群,拥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4个国家和军队临床示范基地,2个全军研究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肖小河、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赵景民以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新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近五年来,承担省部以上科研课题268项,产出包括3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1项,发表SCI论文333篇,获得专利79项,出版专著65部,研发药品和制剂16种。 医院认真履行姓军为兵根本职责,广泛开展军人诊区一站式服务,认真践行“军人住院零待床、检查用药零审批、看病治疗零收费、服务质量零投诉”的服务承诺,军队伤病员满意率连续10年保持100%。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深入部队送医送药,用心帮扶13所部队医院,5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 医院始终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出色完成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支援奥运、防控甲流等任务,赴海地、巴基斯坦、菲律宾执行灾后医疗救助以及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等任务,参加“和谐使命—2010、2011、2013”、首都联合防空作战演习、“联合行动—2015B”跨区机动联合实兵演练等重大任务。 医院待患如亲,持续开展精准扶贫、对口支援西部等活动,派出专家医疗队深入老少边穷地区送医送药送技术,积极帮扶全国近70家技术协作医院。深入北京社区街道开展“健康社区行,服务为人民”大型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反哺人民的养育之恩。医院被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支援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军队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医院工作先进单位”。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医院秉承“皇甫精神”“菊梅品格”“素椿勇气”“抗埃斗志”核心价值理念,拓展内涵,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政治建院、改革强院、依法治院,努力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研究型传染病医院的目标不断迈进。
预约挂号
-
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西城区妇幼保健院)二级
西城区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74年,是北京市内建院最早的妇幼保健院。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爱婴医院”,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医院开放病床200张。设临床科室22个,辅助科室12个。拥有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9台,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6台件,仪器设备总值达1922万元,固定资产总值达2561万元。 现有彩超、宫腔镜、阴道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钼钯乳腺X光机、红外线乳腺检查仪、微量元素检查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全院现有职工303人,卫生技术人员277人,形成了以妇女保健中心、儿童保健中心、围产保健中心为一体的妇幼保健管理网络。2007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2005-2010年连续6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 服务功能 坚持基本医疗服务, 按比例开展特需, 实现多层次服务。 临床科室设有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科、儿科、乳腺科、婚检科、体检中心、优生遗传咨询、不孕不育专科、口腔科等。 服务特色 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上环取环、不育症、青春期保健、更老年期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乳房保健、儿童五官保健、儿童心理、儿童营养、体弱儿管理、儿童智力测查、儿童口腔保健、儿童早期教育、内分泌实验室、遗传实验室、产前筛查实验室、新生儿疾病筛查、婚前优生咨询、婚前学校、孕妇学校、少女课堂、漂亮妈妈健康沙龙培训基地。社区卫生包括:全科、口腔科、老年综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产房实施产时新模式,使每一位孕产妇都能够得到生理、心理、环境的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从而减少了剖腹产和难产的发生,亦在产妇临产的关键时刻将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使孕妇收益良多,顺利完成分娩过程,愉快的度过她人生重要阶段。 产科分隔为小单元、并设“一对一”分娩全程陪产服务、心理医生指导,丈夫同时进产房陪产,无痛分娩,康乐待产,导乐陪产,母婴同室。病房设电话、电视、卫生间24小时热水,悬挂装饰画,为病人营造方便、舒适、优美的家化式休养环境,病房大厅制作精美大型宣传画题目:拥抱亲爱的妈妈,品尝甘甜的乳汁。 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 门诊、病房管理构成局域网络,预留Internet接口。 儿童保健上升为高一层服务,从普通保健上升为儿童五官保健和智力开发 。 门诊大厅、各病区明码标价, 为病人提供导医指南及价格查询,提高工作效率,每层病区设有活动区, 便于病人沟通、交流、会客、休闲,建立闭路电视宣传系统, 健康教育到床头,设置舒适、安静的环境。各科室专为病人设立图书架方便拿取,妇产科、婚检科还设立了避孕药具角,方便咨询者知情选择,还制作了知情选择宣传板并提供有关宣传资料及节育知识咨询,由病人选择节育手术时间,为病人提供最大的方便,为了方便使用者,还设置了避孕套自动销售机。 医院拥有现代化的医疗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18项计数仪、全自动血球7 项计数仪、全自动尿10项分析仪、X光诊断仪、彩色超声诊断仪、心电图诊断仪、经颅多普勒诊断仪、脑电地形图仪、一带八遥测心电监护仪、宫腔镜、阴道镜、TCT阴道细胞超薄诊断仪、多功能麻醉机、胎心监护仪、多普勒胎心仪、围产保健仪、电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精子自动分析仪、染色体自动分析仪、骨密度检测仪、电测听仪、儿童智商测试仪、摄影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经皮黄疸检测仪等先进的诊断设备。激光刀、光疗仪、新生儿高压氧舱、新生儿暖箱新生儿蓝光暖箱、乳腺治疗仪、麻醉机、新生儿红外线抢救台、伤口速愈机、盆腔炎治疗仪、口腔综合治疗台等先进的治疗设备,大大提高了临床各科室的技术优势。
预约挂号
-
广州市黄埔区中医院(黄埔中医院)二级
黄埔中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院、省文明中医院、市行风评议先进单位、市医保定点医院、市生育保险定点医院、市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市“120”急救单位、市价格诚信单位、珠江医院共建单位、黄埔区妇幼保健院临床部。黄埔中医院开放病床200张,设内儿科、妇产科、骨科、外科、康复科、肛肠科等病区,门诊设有中医科、针灸科、中医妇科、五官科(眼科和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性病科、体检科和男性科、肝炎专科、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专科、中风单元、糖尿病专科、哮喘专科、呼吸专科等二十多个临床科室及10多个专科专病门诊,设有长洲分院、下沙门诊部、鱼珠门诊部、荔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政府楼医疗室。黄埔中医院配有3台救护车、西门子螺旋CT机、500MA双床双球带电视X光机、C型臂X光机、彩色B超机、经颅多普勒、2台大型黑白B超机、红外线乳腺仪、数码电子阴道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体外震波碎石机、洗肠机、全身麻醉机、全自动煎药机等设备,能配合临床需要开展各项检查。黄埔中医院非常注重突出中医特色,致力专科建设。康复中心成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对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脑外伤后遗症、颈椎病、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术后功能障碍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是广州市“1357”工程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重点专科;骨、外科是本院重点科室,运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各种骨科疾病,疗效独特,能开展普外、泌尿外、胸外、脑外和髋关节置换术、脊柱手术等多种高难度手术,同时该科骨刺贴治疗骨质增生疾病被列为广州市“1357”工程重点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妇产科采用中医方法治疗阴道炎、月经病、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能开展多种妇科和产科手术,开设了产房“一对一”陪伴分娩、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抚触、新生儿听力筛查、产后康复等服务;急诊科为广州市“九五” 杏林工程重点建设单位,能随时开展中毒、休克、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各种危、急、重症的抢救工作。黄埔中医院2004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对住院楼、康复楼进行装修改造,现已正式投入使用。配备了中心供氧系统、对讲系统、太阳能热开水供应系统,病房设有全新的病床、空调、电视、电话、独立卫生间。为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各病区还设立了高级套房,实行家庭式管理;手术室采用层流技术进行了高标准改造,设备先进、环境舒适、条件一流,在黄埔地区居于前列,能开展各种手术。该院全体干部职工以“团结、爱院、敬业、奉献”的精神,奉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为病者提供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服务。
预约挂号
-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三级甲等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保健院”)是1952年由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保护妇女和儿童健康而创办的医院。前身是上海胶州路妇幼保健站和沪西女工保健站,均设立在沪西纱厂女工较多的地区。 1951年9月18日,宋庆龄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10万卢布,她在支票的背面亲笔写上“此款捐赠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决定用此款在原妇幼保健站的基础上,筹建一所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院以“国际和平”冠名,是为了继承与发扬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基金会在革命战争年代援建国际和平医院的崇高精神。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宗旨,是与国际和平医院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 1952年9月18日,保健院在普陀区长寿路170号建院正式成立,刚成立的保健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共有3幢房屋,有单一的产科、50张床位和107名医护人员。 1956年10月,保健院迁至徐家汇衡山路910号,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有楼房2幢。除了收住院产妇外,还开设独立的妇科,增设了妇科门诊、妇科病房和肿瘤病床。1962年,建立计划生育科 开设计划生育门诊和门诊手术室。1963年设立保健科,以计划生育为重点,与工厂、地段联系,建立妇女保健卡,进行妇女健康普查。同年,又成立新生儿科,增设了儿科门诊,使母婴得到统一管理。1966年,保健院床位发展到200张,上海市政府拨款120余万元,兴建5459平方米的6层病房大楼及放射治疗设施(原址于2004年建成妇产科综合楼)。1984年,上海市卫生局拨款100万元,用于保健院新建3600平方米的门诊实验楼,床位增至350张。1992年9月18日建院40周年,保健院筹建“产儿科大楼”。大楼高9层、建筑面积7242平方米,总投资2400万元人民币,1994年10月产儿科大楼竣工。为感谢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为建造大楼捐赠的1000万元人民币,产儿科大楼以郭鹤年母亲郑格如女士的名字命名为“格如大楼”。妇产科综合大楼于2001年12月15日奠基,历经三年于2004年12月25日正式启用。大楼共有18个楼层:地下2层、地上16层,占地2352平方米,建筑面积30966平方米。大楼工程总投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其中部分资金得到马来西亚著名实业家郭鹤年先生的无偿捐资。大楼总体设计由日本著名的病院建筑设计师田中一夫先生担当设计顾问。目前,保健院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发展至今五十多年来,保健院遵循宋庆龄和周恩来为中国福利会倡导的“实验性、示范性、加强科学研究”的方针,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市级妇幼保健专科医院。近年来各项医疗指标不断提高,床位周转率、住院、手术及门急诊人次大幅增加,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床位使用率保持在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等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保健院核定床位370张,年门诊量约8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2万人次,年分娩数1万人次。到2009年底,共有职工800多人,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人数87%,其中高级专业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1%。保健院分设临床部和保健部,临床部有围产科(产科、新生儿科),妇科(普通妇科、肿瘤科、乳腺科)、计划生育科、辅助生育中心、中医科和麻醉科等;门诊设有普通门诊、专科专病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等。保健部有母婴健康中心、女子保健中心。 1989年保健院经上海市高教局和卫生局批准,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基地,以及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保健院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成为新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研究所之一。2008年保健院妇产科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胎儿发育异常诊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宫颈疾病诊治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妇科肿瘤诊治中心成员单位,并通过了上海市医学会“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和“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资质评审。 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卫生先进集体;1992年被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批命名为国家级“爱婴保健院”;1994年被国家卫生部和加中儿童健康基金会评为全国十家模范爱婴医院之一;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00年获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多次被授予全国先进集体,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卫生局等“文明单位”称号。保健院有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六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二等奖;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攻关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市第三届临床医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等各类奖项。保健院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技术...
预约挂号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普慈疗养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35年,前身为上海普慈疗养院,院址位于上海市西南郊区(现闵行区),由慈善家陆伯鸿集资建设,属教会管理,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之一。医院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如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成为上海市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治疗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是全国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领衔学科最多的精神卫生机构。2006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地处宛平南路600号;闵行院区地处沪闵路3210号。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中心同时也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国家精神药物临床试验机构、WHO/上海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主要诊治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儿童青少年及老年期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等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及药物依赖患者。中心设有普通精神科以及老年、康复、临床心理、儿少、传染、自愿戒毒等临床科室。核定床位1878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2141张。 位于零陵路604号的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要为各类心理障碍患者及受心理困扰的来询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上海市心理健康热线(64383562)”,是上海市最早设立的热线电话之一。从2008年12月起,与“上海市公共卫生公益电话(12320上海)”合并为“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上海12320-5)”,继续为上海市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促进服务。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3月,设有药物依赖、生化、遗传、神经电生理、脑电影像、心理测量、临床流行病学、儿少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司法精神医学、精神护理、危机干预等14个研究室,主要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近十余年来,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研成果奖共23项。目前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有: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老年精神医学、预防精神医学。 中心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拥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硕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心理学硕士点。同时也是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作为WHO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之一,与世界各国的精神医学界进行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 受卫生部委托,中心每年举办全国精神科医师、护理进修班和研修班等继续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精神科医疗、护理骨干。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中心为全国各地培训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已形成独特的品牌。自2009年起,中心成为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中心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等学术组织的挂靠单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严谨的医疗作风、优质的全面服务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赢得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连续十一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多次荣获卫生部、卫生局文明单位,以及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上海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上海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上海市妇女工作优秀品牌、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局“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预约挂号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市属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承担着北京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任务。医院下设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市中医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研究中心等,是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北京中医医院分别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治未病基地、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急诊临床基地、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400张,全年门急诊量220万人次,中医专病门诊93个,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77项,配备大型医疗设备近50种。现有职工1698人。拥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5人,首都国医名师35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8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市级人选7人、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16人、“215”人才20人,北京市中医药人才(125计划)4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5人、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9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2个、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作室站28个。 医院拥有赵炳南皮肤病研究中心、脾胃病中心、针灸中心、治未病中心及肿瘤医疗中心5个北京市临床中心;设有中医皮科、中医脾胃病科、中医心血管科、中医针灸、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及中医治未病中心7个北京市中医特色诊疗中心;中医皮肤病、中医脾胃病、中医外科及中医急诊(重症医学)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北区域诊疗中心。拥有临床科室33个。设有包括捏积、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皮肤溃疡、介入、感冒、抑郁等中医专病门诊,对多种疾病的中医诊疗水平居国内外领先。医院狠抓学科建设和专科建设,积极开展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活动。目前,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北京市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工程项目首都核心专科6个。 医院设立有6个医技科室:放射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医学检验科(包含输血科)、超声诊断科、营养科。配备大型医疗设备近50种:如3.0T磁共振仪、256层极速CT、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SPECT/CT、超声内镜、双板数字DR、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全自动智能采血系统、全数字平板乳腺摄影系统、聚焦超声肿瘤消融机、数字胃肠造影系统、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术中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中药房常备中药饮片近660种,诸多院内制剂来源于名老中医及专家的验方、秘方和科研成果,现有批准文号的院内制剂192种,其中中药制剂164种,丸、散、膏、颗粒、胶囊、洗剂、酊剂、油剂等近20种剂型,70余种为临床常用制剂。病房煎药室始终保留一人一方,直火砂锅煎药的传统煎药模式。 医院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任务, 截止到2018年7月,拥有中医专科教研室20个,拥有学科硕士培养点9个。拥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7人。教授、副教授共55人;共获科研成果奖24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95项。 医院对外合作医疗机构65家,涉及包括四川、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云南、湖北、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以及京郊区县等地区,其中,在北京地区对顺义、延庆、平谷和怀柔四家中医医院进行托管。随着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推进,我院已与14家河北省医疗机构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根据中医学术传承特点,我院为上述地区培养骨干人才,名师收徒46人。“十二五”期间,我院向受援单位共派出兼职、挂职医务人员86人,派遣义诊专家共8040人次,专业讲座、讲授健康教育课217次,咨询诊治病人近8万余人次。 北京中医医院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开设了中医、针灸、按摩、护理、保健、营养等学习班,为世界各地培训了数千名中医师和针灸师,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人到医院参观、学习、交流。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技术援外项目,举办了多期国际中医保健技术、传统医学管理、中医特色护理等研修班,同时不断派出专家学者赴世界各地考察、讲学、进修、会诊和学术交流,扩大了中医药在国际的影响,加深了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医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公益方向,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在防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甲型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援疆援藏等公益事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连续十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人民满意医院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北京中医医院底蕴深厚、名医辈出、百姓喜爱,已成为区域中医药服务的中坚、青年中医师成长的摇篮!
预约挂号
-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三级甲等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北京大学教学医院、规范化服务达标医院、首都平安示范医院。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卫生部、北京市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2002年、2005年医院建设了新门诊楼和病房楼,就诊环境和医疗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医院编制床位400张,设有21个临床科室、26个专业、6个临床研究室。住院部设有7个病区和层流病房及百、千级手术室。 研究所和附属儿童医院地处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2号,占地面积28815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全所院现有员工12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20余人。所内有国家级和市级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2人。 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儿科硕士、儿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0余名。目前,已培养博士、硕士200余人,有10名青年科技骨干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科研、临床人员每年在各种核心期刊、学术会议、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文章 30余篇。现有百余名留学人员学成回国。 医院承担着北京市和外省市患儿的医疗救治工作,年门急诊量和出院患者逐年增加,2010年门急诊量达182万人次,日最高门急诊量为5869人次,年出院病人1.4万余人次,年手术7248例。 急诊、重症医学专业的设置符合现代急救一体化模式,包括NICU、PICU、急诊室、血气分析室、院前转运。目前机械通气治疗已发展到500余例/年,开展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巨细胞病毒抗原检测、新生儿外周静脉双通路同步换血术取得很好效果。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急救专业2010年被评为卫生部儿科重症重点学科。 呼吸专业是北京市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断治疗中心,是北京市重点扶植的学科。拥有纤维支气管镜室、呼吸睡眠监测室、肺功能室、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及免疫治疗门诊。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类重点科研项目,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取得了多项突破,为我国哮喘儿童的合理治疗及长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儿童哮喘防治综合治疗方案被列入卫生部“十年百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心血管专业曾组织“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调查和临床及实验研究”,4次主持并参与制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目前承担有北京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儿童高血压长期追踪研究和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的拟订,为少年儿童高血压易患者的识别与一级预防、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神经专业近10年来承担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得局级以上奖励5项,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脑电图、诱发电位、睡眠结构、肌电图、生物反馈仪、经颅多普勒、经颅磁刺激仪等多项检测设施,与相关科室共同开展了氨基酸/有机酸生化、染色体核型测定,为专业疑难特殊病种的诊治创造条件。 血液专业成功开展了自体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建立了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诊断雏形,开展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及诊断研究;开展了MICM分型的诊疗分层评估体系及分层分度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儿童风湿免疫专业在国内较早联合开展了生物制剂、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儿童风湿病,同时创建物理和运动医疗等方案促进患儿康复。 肾脏专业开展B超引导下经皮肾检,应用腹膜透析技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在儿童肾脏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 儿童内分泌专业开展各种内分泌功能试验和评估,参与承担 “肥胖儿童内皮细胞功能”、“女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联合治疗”等多项课题,使临床和科研方面紧密结合。 感染消化科先后开展了小儿幽门螺杆菌检测、小儿纤维胃肠镜检查、食道24小时PH监测、小儿肝活检等特殊项目,为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奠定了基础。长期对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监测,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了客观而有价值的资料。 小儿外科由普外、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胸外科、骨科、急诊外科、肿瘤外科组成。普外科是国家“十一五”先天重大畸形科技攻关课题的牵头单位,在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复杂肛门闭锁、巨结肠、门脉高压、巨大肿瘤切除及小儿肝移植等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腹腔镜治疗各种小儿外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带头人李龙为中国医师协会小儿腔镜外科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荣获中国医师协会腔镜外科分会颁发的国际内镜杰出领袖奖。 小儿泌尿外科和新生儿外科开展多种先天性复杂畸形的修复诊治,其微创手术取得突出效果。 医院注重保健专业特色的发展,设有儿童营养、心理、语言发育专业,并设有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心理测查诊断室。对儿童在生长发育、营养等方面的疾病开展了有效地预防与筛查,还开展了儿童心理、铅中毒的干预与治疗。 耳鼻喉科设有门诊、
预约挂号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武警总医院)三级甲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为近年来新崛起的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设置专业科室71个,配有各类设备总价值逾6亿元,拥有各类专家200多名。医院先后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警部队医师进修学院"、"国际救援医疗队",并为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教学医院,承担了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带教任务。2003年组建了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先后圆满完成了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和印尼医疗救援任务、巴基斯坦地震救援、四川汶川地震。2004年被首批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05年与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开展了"扶贫救心"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优势学科群:现有医学研究所6个(肝移植研究所、眼眶病研究所、心脏病研究所、纳米医学研究所、肛肠病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专科中心6个(肿瘤放疗中心、心内介入中心、口腔中心、骨科中心、优生优育中心、泪器病中心)、学科联合体7个(移植外科、头颈外科、心血管病、肿瘤、骨科、神经科和糖尿病)、专病科室3个(老年病、神经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并设立了体检中心、急救中心和鼾症、近视眼、乳腺、脊髓空洞症、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减肥等12个专病门诊,形成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的良性发展格局。 目前,武警总医院正按照"固强、补弱、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努力实现医院新的跨越,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武警总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竭诚为社会各界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