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特需部三级甲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1964年正式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合并,九院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九院是一所以口腔、整复外科和骨科为特色的内、外、妇、儿各科齐全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近年来,以"精修医术、诚炼医德、广纳贤才、齐铸九院"的医院精神,以"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在医、教、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已连续十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获"全国城市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医院占地面积61亩。医院核定床位1000张,口腔综合椅位260张,临床科室33个,医技科室9个。全院职工2200余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2%以上,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专家350余人。现拥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整复外科专家张涤生、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邱蔚六、骨科专家戴尅戎,以及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曹谊林教授和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张志愿教授。 医院拥有3 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口腔临床、整复外科、关节外科)和2个上海市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口腔医学、医学美容)。口腔临床医学、整复外科与组织工程学、外科学(骨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学位发展中心公布的2007~2009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以80分与北京大学并列排名全国第二。口腔医学、整复外科学、骨科学为教育部第三期"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黏膜病科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组织工程学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口腔颌面外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口腔修复生物材料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和眼科学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骨科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眼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管病诊治中心、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单位。 医院年门急诊病人193万人次,年出院病人4.1万人次,年施行住院手术1.4万例,门诊手术5.5万例。各学科临床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口腔颌面外科、整复外科和骨科在国内外诸多领域达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近年来,"裸鼠背上长人耳"、"国内首例胸骨裂畸形"小吴菁修复术、"中国第一毛孩"于震环外耳道整形术、 "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欧阳莉菁肿瘤切除植骨修复术等曾轰动全国。 九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九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基地,拥有27个教研室,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口腔仿真模头实训基地。获得3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硕士生导师234名,博士生导师74名,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医院现有1个国家组织工程研发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拥有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眼科视觉科学觉研究所。上海市科技功臣1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人。有国家杰出青年2人,长江学者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上海市委组织部千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以及上海市启明星(后)计划等市级以上人才培养近100人次。近十年来医院承担纵向科研项目500多项,其中包括其中973首席科学家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0项(重点项目3项)。获国家级奖项3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52项(其中一等奖7项)、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1项。近5年,科研总经费约16000多万元,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60余篇。2004年度Medline收录论文数量居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1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院被SCI收录论文数达90篇,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17位,2010年"表现不俗"SCI论文全国第20位。2009年复旦大学管理研究所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列全国17位,整形外科全国第1位,口腔科全国第3位。 医院坚持 "以人为本",从最广大职工利益出发。积极推进医院后勤化改革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医院重点加大对35岁以下优秀青年的培养力度和考核力度,将启动四期"院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三期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重点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临床学科。 医院注重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口腔
预约挂号
-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二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是隶属于闵行区卫生计生委的公立非营利医院,属全民所有制(差额)事业单位,为上海市医保定点医院。现开放床位235张,二期建成后可增加床位至334张。 医院开设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肝胆胰中西医结合科等科室。其诊疗模式完全采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2006年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共建以来,依托总院的技术和管理支撑,全院上下励精图治,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学科建设稳步推进。肝胆胰中西医结合科2011年被评为“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专科”和“中西医结合胰腺癌重点专科”,2012年获批为上海市第三批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建设项目;肿瘤放射治疗科通过两轮区特色专科项目评审,乳腺癌放疗5年生存率达87.5%;肿瘤内科2015年获批上海市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2014年12月荣获2014年度肿瘤相关性贫血规范治疗病房评比活动一等奖;肿瘤外科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乳癌根治术、胃肠道肿瘤根治术等都已经步入了国内先进治疗水平行列;“建立常见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获批闵行区特色专科。 目前医院拥有瓦里安直线加速器Clinac iX、瑞典ELEKTA医用直线加速器、CT模拟定位机、数字化X线模拟定位机、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肿瘤微波治疗仪、肿瘤热疗仪、高强度聚焦超声刀(HIFU)等先进的肿瘤诊疗设备。 随着“肿瘤医院-闵行”医疗联合体签约启动,随着医院二期工程的即将投入使用,医院依托总院优势,与社区全面联动,打造闵行区域肿瘤诊疗中心,建立健全区域城乡一体的肿瘤防治体系,真正实现肿瘤的早期筛查、肿瘤规范化治疗、肿瘤康复、临终关怀全程化管理,更好的满足肿瘤病患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严谨、求实”的院训精神,勇往直前、开拓创新,朝着建设三级甲等治疗水平的肿瘤专科医院的目标努力奋斗!
预约挂号
-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二级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于1981年12月在原城东乡卫生院基础上改建成立,2006年11月整体搬迁至城区中心地段青安路95号,毗邻青浦第一中学,是一所中西医并重、各专业门类设置齐全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龙华中医医院集团成员单位,上海市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首批教学基地。医院占地面积26.4亩,业务用房面积1.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53张,实际开放246张,医院有在职职工498人。截止2012年11月底门急诊量590092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幅4.1%;出院7635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幅1.2%;业务总收入18381.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幅6.1%。 医院的“竿山何氏中医”已经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医院肛肠科200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2012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医院针灸科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特色专科,2011年成为区领先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医院有3个老中医工作室,聘请有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的专家教授开展专家门诊。目前医院中医有内、外、妇、儿、肛肠、针灸、推拿、骨伤、皮肤、肿瘤、康复医学、老年病等专业。西医有急诊、内、普外、骨科、泌尿、妇、儿、眼、耳鼻咽喉、口腔、肿瘤、麻醉、病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科等。肛肠科、针灸科、外科肝胆腔镜组已形成特色,成为区内乃至周边地区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仅微创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泌尿疾病、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手术已达6000例余次。 医院拥有一批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日产东芝ASTRION4螺旋CT,西门子全数字摄片系统(DR),日产富士能电子胃镜、肠镜,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科怡人钬激光手术系统等先进设备。 医院1994年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1999年率先在区内实行服务承诺制,主动接受病员及社会监督。1991-1992年度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被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评为“放心药房”、2001-2002年度荣获“上海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称号、1998-2005年连续被青浦区委评为“五好”党支部和先进党总支、2005年—2012来连续4次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称号,今年医院正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
预约挂号
-
上海市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
暂无介绍
预约挂号
-
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三级甲等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是该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国家临床药理试验机构、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和上海市文明单位。医院设施完备、设备先进、学科齐全、人才荟萃,一贯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提高医疗质量与培育医疗特色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正向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的目标迈进。医院占地62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目前开放床位1080张,万元以上设备1233台,拥有1.5TMRI、16排螺旋CT、带PET功能的单光子双探头可变角ECT、DSA,以及直线加速器等大型设备。现有职工1400余名,医生人数500余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160名,医师队伍中博士、硕士学位者占40%,并拥有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中国医师奖获得者等一批高水平专家。医院目前在医疗特色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已呈现了较强的优势,形成了以心血管内科、骨科和消化内科为重点的优势学科群,及以精神医学科、影像医学科、妇产科和小儿科为代表的特色专科群。同时,为配合区域医疗卫生规划的要求,与各社区卫生中心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关系,承担了周边地区的一、二级医院疑难重危病人的会诊、指导、培训等一系列医疗任务,在上海市西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医院承担了以五、七及八年制本科生教育为主和硕博士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同时与德、法、美、英、日、澳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几十家大学和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拥有内科学、外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点基本涵盖所有临床、医技学科;拥有了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及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成有上海市和同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了"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和"临床医学实训中心"等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示范基地。医院坚持科教兴院,于2001年成立了"医学科学研究所",下设有"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等公用实验平台,同时建立了"人类疾病基因实验室"、"性医学实验室"、"医学功能材料实验室"、"心理生理研究室"和"心脏康复研究室"等一系列研究平台。2006年优先规划建设了科研楼和动物实验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医院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上海市第八届科技精英、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市启明星和曙光学者等一大批科技精英;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创建于1907年的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同济大学以医科建校,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岁月更迭,斗转星移。今天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于1991年建成开诊,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位于上海市区西北部,紧邻内环线和外环线,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怡人。医院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现有病床1080张,职工1200余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和正副教授157人,门急诊诊次115万,出院病人超过2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为12天。医院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拥有磁共振、螺旋CT、带PET功能的单光子双探头可变角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学科齐全、人才荟萃,许多海内外优秀学子和著名学者加盟医院,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已形成心血管内科、骨科、胸心外科、肝胆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神经(颅底)外科、内分泌科、小儿血液科、精神医学科、妇产科、检验科、康复科、皮肤与性病科和医学影像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医院依托博士点、硕士点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同济医院作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着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国家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任务,每年向全国输送数百余名高级医学人才。医院主办的《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杂志(英文版)》等学术刊物发行国内外。医院与德、法、美、英、日、澳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几十家大学和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关系。医院为了加快学科建设,在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傅继梁教授和医学院院长胡大一教授的领衔下,在多学科交叉、整合发展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建成了"冠状动脉疾病现代干预诊治中心",年内还将推出融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脑血管介入放射诊断治疗学、康复医学、心身医学、流行病学为一体的"脑
预约挂号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