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孙培吾[]

    医生擅长

    从事心胸外科专来已达58年,随我国胸心外科发展,普胸-心外心内手术同期成长,50年代以普胸为主,着重肺结核外科,60年代开始心血管外科,自二尖瓣扩张、低温直视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实验及临床实践,是国内较早从事胸心外科工作者,对先心病外、瓣膜外科尤为熟悉,80年代着重复杂先心病及重症瓣膜外科,自创左心房-肺静脉下腔内吻合手术,保留全部瓣下结构MVR,1995首先开展新生儿心脏移植治疗复杂先心病HLHS。 ...详情

    从业经历
    从事心胸外科专来已达58年,随我国胸心外科发展,普胸-心外心内手术同期成长,50年代以普胸为主,着重肺结核外科,60年代开始心血管外科,自二尖瓣扩张、低温直视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实验及临床实践,是国内较早从事胸心外科工作者,对先心病外、瓣膜外科尤为熟悉,80年代着重复杂先心病及重症瓣膜外科,自创左心房-肺静脉下腔内吻合手术,保留全部瓣下结构MVR,1995首先开展新生儿心脏移植治疗复杂先心病HLHS。 研究方向: 先心病、复杂先心病外科,重症心脏瓣膜外科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教育:1954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55—1956年:卫生部中南胸外科手术队学习(师从查树兰,官维正)。1959-1960年:上海卫生进修学院卫生部主办胸外科班学习(班主任;顾恺时,兰锡纯,石美鑫)。1981-1982年:美国Yale大学心外科学习复杂先心病、冠脉外科(师从HillelLaks)。1990年:澳大利亚Royal Prince医院及St.Vincent医院心外科学习冠脉外科和心脏移植(师从Huges Clifford,张任谦)。工作:1954-1962年:湖南省湘雅结核病院胸外科1962-1986年:湖南省湘雅附二院胸心外科1986年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会员,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亚洲篇)会员,先后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委,临床心血管疾病杂志编委,中华创伤杂志编委,新医学特邀编辑委员。 论著:在中华胸心外科、中国胸心血管临床、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湖南医学院学报、中山大学医学院学报等国家、省部级杂志共发表论文至少80篇左右,出席欧、美、日本、香港心外科专业学会大会发言,全国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及主持人。 专著:1.黄家驷外科学:先心病外科若干章节;2.顾开时胸心外科学主编委员会委员;3.炎锡纯心外科学:先心病外科若干章节;4.实用心胸外科学主编5.实用心肺移植学:小儿心脏移植6. 现代心脏外科治疗学(复杂先心病章)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1.1958中央卫生部技术革命先锋奖,奖状(并在中南海参加全国各战绩劳模大会后,中央首长接见)。 2.80年代获“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成果推荐奖”、“深低温循环停止”“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等省卫生厅、省科委奖励九项。 3.1995年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4.1999年国际外科学会会员。 ...详情
  • 唐白云[]

    医生擅长

    从事心脏外科重病监护临床近30年,对心脏术后病人及危重病人的全面管理有较深造诣。擅长于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及主动脉病术后管理;婴幼儿、 高令、复杂、危重、疑难心脏术后并发症处理,心脏病术后危重病人的循环、呼吸、及肾功能衰竭治疗、营养支持,SEPSIS与ARDS危重病人诊治,对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疑难及重症病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曾赴美国尤他大学医学院外科ICU及实验室学习。 ...详情

    从业经历
    唐白云,女,主任医师,教授,心外科ICU科主任。硕士导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1990年,从事心脏外科重病监护临床近30年,对心脏术后病人及危重病人的全面管理有较深造诣。擅长于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及主动脉病术后管理;婴幼儿、 高令、复杂、危重、疑难心脏术后并发症处理,心脏病术后危重病人的循环、呼吸、及肾功能衰竭治疗、营养支持,SEPSIS与ARDS危重病人诊治,对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疑难及重症病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曾赴美国尤他大学医学院外科ICU及实验室学习。 主要研究方向 1.婴幼儿复杂心及 高令心脏病围手术期管理研究 2.心脏及心肺移植手术前后临床研究 3.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研究 4.重症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研究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79-7至1984-7:中山医学院医学系学生 1987-7至1990-7: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心胸外科ICU硕士研究生 1984-7至1987-8: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麻醉科住院医生 1987-9-至1990-7: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心胸外科ICU研究生 1990-8至1991-11: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心胸外科ICU住院医生 1991-11至1999-12: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心胸外科ICU讲师 1999-12至2001-7: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心胸外科ICU副教授 2001-7至2002-4:美国尤 他大学医学院外科ICU实验室学习 2002-5-2008-12: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心胸外科副教授 2008-12至今: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广东省胸心外科学会复苏分会副组长 广东省危重监护中心质控办公室副主任 广东省危重医学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危重病医院管理学会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所属女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 论著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著共30多篇。 专著 参与编写《新外科手册》1997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外科学》2002版及2004版广东省技术出版社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2009年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ICU治疗指引与管理规范》2009年广东省技术出版社 《胸心血管外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2010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关键技术》2011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详情
  • 李俊彪[]

    医生擅长

    擅长内儿科疾病、内科肾脏病、腰腿痛、不育、淋病、阳萎、胃痛、泄泻、痢疾、咳嗽等疾病的的中医诊治,对小儿高热、疳积、咳嗽、妇科月经病、白带、不孕等病症亦颇有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李俊彪,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1969年7月。 医疗专长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30多年。擅长于内儿科疾病的诊治,以内科肾脏病、腰腿痛、不育、淋病、胃病、喘咳尤为特长,对小儿高热、疳积、喘咳及妇科痛经、带下、不孕等病证的诊治亦颇有造诣。 社会兼职 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南地区及广东省中医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医儿科学会广东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诊治的研究。 获奖情况 2001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论著 1、李俊彪,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中医杂志 1995;36(6):365 2、李俊彪,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中医杂志 1995;36(6):365 3、李俊彪,等。肾脏病的中医辩证用药 中药材 1999;3(22):147 4、李俊彪,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分型治疗 中国医刊 1999;3(34):169 5、李俊彪,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分型治疗 中国医刊 1999;3(34):169 专著 1、中医临床肾脏病学 撰稿人 5万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2月 第1版 书号:ISBN7-5439-0929-4/R,267 2、肾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 副主编 撰写 亚太新闻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5月 书号:ISBN962-451-08-2 3、老年人疾病防治知识 撰写2.33万字 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10月 书号:ISBN7-80521-818-8 4、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一教材《中医学》第五版 编委 2001年1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详情
  • 林佑武[]

    医生擅长

    擅长中医脾胃消化、心脑血管疾病、中医疑难杂病、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道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病等有较好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林佑武,男,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副主任。大学学历,毕业于1986年6月。 医疗专长 中医脾胃消化、心脑血管疾病、中医疑难杂病、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道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病等有较好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对中医脾胃消化疾病的临床研究。 科研基金 湿证腻苔苔色变化与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及中药干扰对其影响。 社会兼职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论著 1、罗致强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9月) 2、旋复代赭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5月) 3、疏肝理气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中药材,2003年4月) ...详情
  • 丘瑞香[]

    医生擅长

    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老年性疾病的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丘瑞香,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1970年6月。 医疗专长 从事中医内科、妇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对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对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老年性疾病的治疗尤为擅长,研制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对中医脉象及血瘀证研究造诣颇深。 主要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医脉象及血瘀证研究。 获奖情况 血瘀证临床研究(主持); 96年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1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3等奖; 冠心病血瘀证发病机理及其证型研究(主持); 9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3等奖;97年授予广东省优秀中医科技工作者称号。 论著 1、人参对老年冠心病肾虚患者性激素双向调节的研究. 中医杂志1997;38(11):672. 2、冠心病血瘀证血液理化特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3):33. 3、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调节肽的影响.美国综合医学杂志 19991;(2):97. 4、心脉通胶囊保护血管内皮损伤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8(2):74 5、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抗心肌缺血疗效与机制.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1;22(1):57 ...详情
  • 伍新林[]

    医生擅长

    1991年起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着重肾脏病、男科疾病、痛风、泌尿系疾病、代谢性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擅长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各种肾炎、肾功能不全、不孕不育、男科性功能障碍、痛风、尿酸性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调养康复、失眠、颈椎病、腰腿痛、风湿、慢性咳嗽、内科奇难杂症等。 ...详情

    从业经历
    伍新林,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毕业于1991年7月。 医疗专长 诊一直从事中医内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中医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着重肾脏病、泌尿系疾病、痛风、男科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与科研,擅长诊治各种肾炎、肾功能不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不孕不育、男科、风湿、痛风、失眠、颈椎病、腰腿疼痛、老年病、胃肠疾病、感冒发热咳嗽、内科奇难杂症。 主要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泌尿系疾病、痛风、男科疾病的临床和科研。 社会兼职 广东省中医肾病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南地区中医肾病委员会秘书。 论著 担任《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常务编委,《中药材》杂志编委,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药材》、《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0篇,SCI杂志收录1篇。 ...详情
  • 莫穗林[]

    医生擅长

    中西医结合男性健康管理:男性生殖器、男性前列腺(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术后、以及前列腺相关疾病等)、优生优育(包括备孕备育、男性精子异常等)、男性性功能、男性盆底功能(包括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等)、男性更年期、男性排尿异常、男性相关肿瘤等的中西医结合健康与慢病管理。 ...详情

    从业经历
    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中山医科大学硕士毕业,澳大利亚RMIT大学博士毕业,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及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社区基层医疗专委会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社区卫生服务专委会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健康体检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学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男性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院协会慢病管理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精准医学学会精准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慢性病管理专委会副主委 专著: 1.Matrine induces apoptosis in multiple colorectal cancer cell lines in vitro and inhibits tumour growth with minimum side effects in vivo via Bcl-2 and caspase-3. Gu YY; Chen MH; May BH; Liao XZ; Liu JH; Tao LT; Man-Yuen Sze D; Zhang AL; Mo SL, Phytomedicin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therapy and phytopharmacology [Phytomedicine], ISSN: 1618-095X, 2018 Dec 01; Vol. 51, pp. 214-225; 2. Matrine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synergistically inhibited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 cells via down-regulating VEGF/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Liao XZ, Tao LT, Liu JH, Gu YY, Xie J, Chen Y, Lin MG, Liu TL, Wang DM, Guo HY, Mo SL. Cancer Cell Int. 2017 Dec 28;17:124. doi: 10.1186/s12935-017-0495-6. eCollection 2017. 3. Tanshinone IIA combined with adriamycin inhibited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NSCLC A549 cell line in a synergistic way. Xie J, Liu JH, Liu H, Liao XZ, Chen Y, Lin MG, Gu YY, Liu TL, Wang DM, Ge H, Mo SL. BMC Cancer. 2016 Nov 18;16(1):899. 4.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tanshinone IIA on anti-proliferation and decreasing VEGF/VEGFR2 expression on the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549 cell line. Xie J, Liu J, Liu H, Liang S, Lin M, Gu Y, Liu T, Wang D, Ge H, Mo SL. Acta Pharm Sin B. 2015 Nov;5(6):554-63. doi: 10.1016/j.apsb.2015.07.008. Epub 2015 Sep 26. 5. Baicalein decreases side population proportion via inhibition of ABCG2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 line RPMI 8226 in vitro. Gu YY, Liu LP, Qin J, Zhang M, Chen Y, Wang D, Li Z, Tang JZ, Mo SL. Fitoterapia. 2014 Apr;94:21-8. doi: 10.1016/j.fitote.2014.01.019. Epub 2014 Jan 25. 6. Scutellaria extract decreases the proportion of side population cells in a myeloma cell line by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ABCG2 protein.Lin MG, Liu LP, Li CY, Zhang M, Chen Y, Q......详情
  • 马翠玉[]

    医生擅长

    肝胆病、某些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马翠玉,(退休)副教授,对诊治内、儿、妇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肝胆病的诊治,对某些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较有经验。 ...详情
  • 聂熹尧[]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梅伯锐[]

    医生擅长

    虚症、老年病、咳嗽、皮肤病、结石、心脑血管病等 ...详情

    从业经历
    梅伯锐,(已退休)副主任医师,在中医内科、儿科、妇科及外科,尤其在虚症、老年病、咳嗽、皮肤病、结石、心脑血管病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