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李玲[]

    医生擅长

    1983年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科临床和科研工作。熟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危重症抢救,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性痴呆等)、眩晕症、老年痴呆、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眼睑痉挛、面肌痉挛、斜颈等)等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李玲,女,主任医师,教授,神经二科副主任。硕士导师,博士学历,毕业于1999年。 医疗专长:   1983年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科临床和科研工作。熟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危重症抢救,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性痴呆等)、眩晕症、老年痴呆、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眼睑痉挛、面肌痉挛、斜颈等)等诊断和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 ① 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研究。② 脑卒中后抑郁综合征和焦虑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科研基金 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系统信号转导的研究。广东省攻关项目基金2004。②新的磁共振技术确认脑缺血半暗带及治疗时间窗。广东省科委自然基金2000。 获奖情况 获国家卫生部三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基金3项,获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 论  著 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表达与脑微血管改变的实验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6):453-456.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灶及周围区PAI-1表达.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3):417-420。3 69 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临床与病理.Chin J Clin Neurosci 2002 ;10(3) ,281~283.4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误诊分析(附35例临床病理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3)189-192.5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区脑微血管基底膜损害及uPA、uPA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 16(11): 1189-1193.6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病灶区脑微血管基底膜及其成分改变的实验研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0; 19(5): 364-367. 专  著 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 论文6篇,主编《脑水肿》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5版)»、《脑卒中》 、《临床神经病学》、《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全科医学临床诊断学》等书籍。 ...详情
  • 黄帆[]

    医生擅长

    神经遗传疾病、脑血管疾病、癫痫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黄帆,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2000年获得神经病学博士学位,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 对神经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神经遗传疾病、脑血管疾病、癫痫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长期负责本科生神经病学课程癫痫一章的传授,并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习题集》。近年来先后获得三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级杂志发表临床和实验论文二十余篇,例如用荧光PCR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进行早期诊断及携带者检测《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1年;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年;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rg778Leu突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 ...详情
  • 王莹[]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刘卫彬[]

    医生擅长

    十分熟悉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如脑血管病、各种脑炎、脑和脊髓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和肌肉病等。擅长疑难危重病的诊断和处理。擅长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治疗,20多年跟踪治疗随访的重症肌无力患者3400余例,创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改变了重症肌无力是不治之症的局面,在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有独到的方法,费用低疗效好,创造了连续14年危象救治成功率较高的好成绩。 ...详情

    从业经历
    刘卫彬,女,主任医师,教授,神经科专科主任,博士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免疫学组专家,中华医学会感染与脑脊液细胞学组专家,中国睡眠障碍医学会专家,中国脑心同治委员会专家。《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国神经免疫学与神经病学杂志》编委,多个核心杂志审稿专家。从医30年十分熟悉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治,熟悉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各种脑炎和脊髓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诊治,在重症肌无力的诊治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重症肌无力专家之一,创新了一系列治疗改变了重症肌无力是不治之症的局面,7成以上的女性和儿童患者可以治愈。在抢救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危象的治疗有独到方法,治疗费用低疗效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基金资助11项,获省卫生科技进步奖1项,参编医学著作6部,主编《重症肌无力》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详情
  • 徐评议[]

    医生擅长

    1. 运动障碍/神经变性病: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扭转痉挛、发作性运动障碍、多系统变性、瘫痪以及面肌痉挛等肌张力障碍病 2. 痴呆: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等 3. 神经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肌肉萎缩疾病、异染性白质脑病等疑难杂症 4. 功能性疾病:头痛、忧郁和心理障碍 ...详情

    从业经历
    徐评议,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博士学历,毕业于1994年7月。 2000-2002年:美国Baylor医学院神经科博士后,主要从事中枢神经变性病的临床和科学研究。2005-2006年,美国Kansas大学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神经科的临床工作,对神经系统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进行有效的诊治。 1. 运动障碍/神经变性病: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扭转痉挛、发作性运动障碍、多系统变性、瘫痪以及面肌痉挛等肌张力障碍病 2. 痴呆: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等 3. 神经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肌肉萎缩疾病、异染性白质脑病等疑难杂症 4. 功能性疾病:头痛、忧郁和心理障碍 主要研究方向: 1. 中枢神经变性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 2. 神经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异染性白质脑病等 科研基金 先后主持国家“863”重大专项1项,国家“973”高科技计划分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美国PDF国际研究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基金3项、回国留学人员基金1项、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金1项,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帕金森病神经保护药物多中心临床研究”,参与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基金1项,参与美国NIH基金2项和广东省团队项目项等26项基金。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组委员;《American Academy of Nanomedicine》、《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和《中国神经科学杂志》编委,《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山大学医学科学版》、《中国医学大学学报》、《新医学》等杂志特约审稿人;美国Neuroscience Association会员;国际MDS运动障碍学会会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委,北京大学临床重点项目评委,广东省自然基金评委,广东省和广州市生物医药专家学会委员。 获奖情况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论著 Nature Genetics. 2003; Neurology. 2002; Archives Neurology. 2001; Neurology.2001;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1; Movement Disorders 2002; CMJ. 2004; Human Mutations.2005; AJA. 2007; Carcinogenesis. 2007; FASEB J, 2007; Nanomedicine, 2007; Hepatology. 2008; J Neurol Sci.2008; J Neurochem. 2008 专著 副主编:《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学第三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编委: 《神经病学》、《帕金森病》、《神经遗传病学第二版》、《临床神经病学》、全国七年制教材《医学科研概论》等。 ...详情
  • 李洵桦[]

    医生擅长

    熟练掌握各种神经系统常见病、危重病和多种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以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和神经肌肉疾病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专长于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病种包括: 1、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发作性运动障碍病、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肌张力障碍等; 2、神经肌肉疾病:运动神经元病、代谢相关的肌病; 3、朊蛋白病:CJD和FFI等。 ...详情

    从业经历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7年和1995年分别获中山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中山一院从事神经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病理学组副组长。 论著: 在国内外核心医学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 专著: 神经遗传病学. 副主编之一.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神经内科病例讨论精选. 副主编之一.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肝豆状核变性. 主编之一.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详情
  • 方燕南[]

    医生擅长

    神经内科各类疾病的诊治,特别对脑血管疾病、各类头面颈痛、各类脑炎脱髓鞘疾病、小儿抽动症、多发性硬化、脊髓病变、神经根神经炎、忧郁及痴呆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脑和脊髓内伴有异常影像学的疑难病鉴别诊断有深厚的功力。 研究方向:各种头痛头晕,各类神经痛,高血压脑血管病,脑炎等。 ...详情

    从业经历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2年医疗系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工作,1993年和2001年分别获获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科研型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三级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脑血管病和偏头痛的临床实验研究。2004年在我院设立了头痛专科门诊,2007年至2009年进行了中国南方地区门诊成年偏头痛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研究。2008年进行了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原发性头痛流行病学调查。已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两项,2011年再获国家自然基金60万资助课题。 社会兼职:兼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疼痛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头痛委员会委员,2008年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成员,1996年承担广东省住院医师考核神经科组组长。 论著:主编《神经科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分析》两部书。 专著:在国内医学杂志共发表论著近百篇,国际医学杂志SCI文章12篇。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先后获广东省、卫生部、教育部医学科技奖3次。 ...详情
  • 徐康清[]

    医生擅长

    麻醉手术期器官保护与急危重病复苏处理,尤其是在术后急慢性镇痛治疗与各种无痛胃肠镜检查,无痛人流或**与分娩镇痛等领域造诣高 ...详情

    从业经历
    徐康清,男,主任医师,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会器官移植学组委员,广东省抗癌学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麻醉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临床麻醉及危重病医学工作近20年,是中山大学麻醉学医、教、研工作的中青年骨干,主要开展体外循环、颅脑、肝胆、肝肾移植及急危重等重大手术的临床麻醉,医疗效果好,临床麻醉未发生医疗事故与意外,深受同行的好评,是“中山一院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论著: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约50多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肺的炎性反应及乌司他丁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获得2001年度裘法祖优秀医学论文一等奖。 专著:主编专著3部:《临床麻醉设备与耗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麻醉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麻醉急症与意外救治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自编中山大学教材2部: 《Clinical Anesthesiology》和《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新进展》。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科研态度认真,治学严谨,主持国家及教育部、卫生部、广东省科技厅、上海市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广州市科委和中山大学资助的科研课题共20项。荣获广东省高校 “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 ...详情
  • 肖亮灿[]

    医生擅长

    各专科手术的临床麻醉,特别擅长于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及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 ...详情

    从业经历
    肖亮灿,男,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至今担任麻醉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麻醉学分会骨科与创伤外科学组副组长;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1990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临床麻醉工作22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能独立处理疑难、危重及重大手术的麻醉,擅长于神经外科手术、心血管手术、腹部手术麻醉。参与了亚洲首例联头婴分离术、本院首例心脏移植、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术的麻醉。在肝移植、肾移植等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著:麻醉耗材学(主编:徐康清 肖亮灿) 高等教育出版社,临床医生用药大全(参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 ...详情
  • 朱庆棠[]

    医生擅长

    利用显微外科的独特优势治疗肢体创伤及其并发症、后遗症;神经、血管、肌肉、肌腱、韧带和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和缺损的修复;骨缺损、骨不连、骨髓炎、骨折畸形愈合的显微外科治疗;肢体创伤后外形与功能的重建。对手与上肢疾患的外科治疗也有较丰富的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 1.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研究,神经移植材料研制与产品开发。 2.严重肢体创伤急救、保肢治疗及后期修复和功能重建。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本科(七年制)就读于原中山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中山一院工作至今,期间攻读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深造一年,历任显微整形外科医师,显微手外科主治医师,显微创伤手外科副教授、教授。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骨关节学组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常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国际内固定学会(AO)亚太区讲师。 论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杂志或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专著:参编专著4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获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2完成人),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第4完成人)。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