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始建于1971年,是国家卫健委直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爱婴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优秀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获批准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院本部(含岭南医院)拥有在职员工503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82人,高级职称人员642人。医院目前拥有天河院区、萝岗院区(岭南医院)、粤东院区、肇庆院区四个院区。天河院区与萝岗院区位于广州。天河院区开放床位约2000张,日均门急诊量超过14000人次;萝岗院区规划床位数1500张,目前一期开放床位661余张,日均门急诊量约4000人次;位于梅州的粤东院区规划床位数1500张,现开放床位800余张;肇庆的肇庆院区于2021年10月投入运营,规划床位数1800张。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拥有普通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耳鼻咽喉科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医肝病科、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临床护理、器官移植科、骨科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血液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神经内科、急诊科、检验科、耳鼻喉科、产科、麻醉科、康复科、病理科、口腔科、皮肤科、肾内科、儿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护理、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医肝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25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以及13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肝脏病学科是医院的龙头学科,目前已形成包含肝脏内科、肝脏外科、重症监护、麻醉科、肝脏影像与介入治疗、肝病实验室等多学科综合诊疗和临床科研的强势学科群,在重型肝炎救治、肝癌早期诊断、肝癌微创治疗、成人活体肝移植、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器官移植麻醉、肝移植围手术期影像评估等急难重症中的诊治水平全国领先。 脑病学科是医院快速崛起的特色学科群,涵盖儿童行为发育科、心理科、脊柱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外科、康复科等学科,其中儿童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脊柱外科微创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吞咽及认知功能康复等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享有盛誉。结合在脑病诊治领域形成的优势和特色,医院成立了广东省首个“精神与神经疾病研究中心”,并获批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区域性脑病基础研究中心和脑科学转化医学大平台。内分泌科、风湿科、泌尿外科、超声科、皮肤科等优势学科积极探索医疗新技术,在糖尿病防治、强直性脊柱炎精准诊疗、前列腺癌微创治疗、肿瘤消融治疗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院注重发展医学前沿技术,生物治疗中心成为国内第一批获批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在多项干细胞临床治疗中均取得重要突破。 作为中山大学医学部的主要临床教学基地,医院拥有临床医学硕士点51个,博士点4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医院是广东省住培普通师资培训指导单位,设有25个国家住院医师培训专业基地(其中1个国家级专科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基地,2个国家级住培骨干师资培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专业基地,8个省级住培骨干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培训专业基地),硕士生导师347人(不含兼职导师),博士生导师150人(不含兼职导师),承担了多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以及全国各地进修生的培养任务。《传染病学》是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广东省精品课程、广东省教学团队;《性与生殖健康》是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内科学》、《远离传染病》是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外科学》是省级精品视频共享课;《精神病学》《皮肤性病学》《康复医学》《诊断学》《妇产科学》《性医学》《外科学》《内科学》是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医院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基地和优质学术平台。拥有省部级科研基地17个,厅局级科研基地7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专业19个;主办和承办了《Liver Research》、《新医学》、《器官移植》、《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及《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等国家级杂志,均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近五年,我院获得各级科研项目约1400项,经费总额约5.6亿元,以我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600多篇,其中高水平论文480多篇。此外,我院专家团队牵头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荣誉。 医院配备有手术机器人、PET-CT、3.0T MR、能谱CT、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后装治疗机、DSA、乳腺X光机、四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骨密度仪、大型生化自动分析仪,以及中央重症监护系统、杂交手术室、人工肝支持系统等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详细]
联系电话

020-85253333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

医生团队
  • 杨林[]

    医生擅长

    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肝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现任广东省肝病学会肝炎学组常委、中华肝脏病杂志通迅编委。2000年至200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贝勒医学院做博士后三年。从事传染病、肝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研究工作27年。研究方向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癌发病机理。 ,慢性乙肝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乙肝相关肝癌发生机理研究 ,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肝病的诊治 中华肝脏病杂志 通信编委 AJNK-DependentPathwayIsRequiredforTNFα-inducedApoptosisCell115(1)61-7012003 AciAcidificationinducesbaxtranslocationtomitochondriaandpromotesultraviolet-inducedapoptosisCellular&MolecularBiologyLetters13(1)119-12912008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抑制p16蛋白表达及促进HepG2肝癌细胞生长中华肝脏病杂志21(8)614-61812013 HBVXsiRNA与5-氮-2\'-脱氧胞苷对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6):5362-36512012 HepatitisBvirusXproteininducesp16INK4AHepatology56(4,Suppl)799A12012 HBVX蛋白抑制阿霉素诱导的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16(1)25-2812008 WildandmutanthepatitisBvirusXproteinwithdeletionatCOOH-terminuspromotescellcycleprogressionviasuppressingp16andRBpathwayinhepG2cellsHepatology54(4,Suppl)1070A12011 siRNAtargetingtohepatitisBvirusXand5-Aza-dCinhibitedgrowth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invitroandinvivoviarescuingp16functionsJournalofHepatology52(S1)S352(907)12010 慢性乙型肝炎加重致肝衰竭的机制与防治研究广东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 ...详情
  • 俞洪林[]

    医生擅长

    病毒性肝炎和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详情

    从业经历
    俞洪林,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和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在重型肝炎的抢救、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 张天托[]

    医生擅长

    呼吸系统疾病专家。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血栓栓塞症和呼吸衰竭等有较深的研究和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呼吸系统内窥镜检查。 ...详情

    从业经历
    张天托,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内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毕业、医学博士。从事内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 社会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 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抗感染药物临床评价学组委员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业组成员 广东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山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血栓栓塞症和呼吸衰竭等有较深的研究和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呼吸系统内窥镜检查。获广东省科委科技成果奖一项,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一项。2003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抗非一等功,广州市抗非模范。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 SCI论著九篇,合作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著21篇。 主编专著三本,参编专著7本。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分题)、卫生部科技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广东省卫生厅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16项。 ...详情
  • 姚集鲁[]

    医生擅长

    病毒性肝炎 ...详情

    从业经历
    姚集鲁(已退休),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本科,1979年国家教育部公派赴英国进修病毒性肝炎;1982年回国。一直在传染病学教学、医疗、科研第一线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病毒性肝炎,尤其是病毒血清诊断学,以及肝炎药品临床研究。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山大学)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广东省病毒性肝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新药(抗感染)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会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标志性学术成就是80年代初在我国首先建立与推广一步法单克隆试剂ELISA技术,检测肝炎病毒标志,以及90年代参与主持我国许多肝炎药品临床研究及其评价工作。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过国家教委(一项)、广东省政府(二项)、广东省高教局、卫生厅(四项)等级别的科技进步奖共达七次。1988年获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广东省政府授“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详情
  • 彭晓谋[]

    医生擅长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和儿童传染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男,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肝脏病实验室主任。是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性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级和厅级科研成果各1项。 ...详情
  • 马会慧[]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谢奇峰[]

    医生擅长

    感染性疾病专家。擅长感染性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肝脏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各种肝炎病毒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肝衰竭、肝炎后肝硬化及肝肿瘤的阻断与内科治疗;对感染性发热和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为深厚的临床素养与积淀。 ...详情

    从业经历
    谢奇峰,男,主任医师,教授,感染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日本国立大学博士后,广东省感染病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现代医院》杂志等编委,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治,各种酒精性、代谢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救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别是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艾滋病和感染性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等。 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著共二十余篇。编写《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传染病学》和其它近十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所出版的大型专业参考书及全国医学本科教育统编教材。 ...详情
  • 江博雄[]

    医生擅长

    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性疾病、脑肿瘤、脊髓肿瘤、神经康复。 ...详情

    从业经历
    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二十年,有救治数千例各类脑部疾病患者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脑肿瘤、脊髓肿瘤、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治疗,特别是垂体腺瘤经鼻-蝶窦入路的微创手术治疗,对脑肿瘤、重型颅脑损伤和脑血管性疾病有丰富的、独特的救治经验,倡导以提高生存质量为前提的手术和治疗理念,力求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注重于治疗过程中的阶段性脑保护和神经功能康复,主张神经肿瘤及脑血管性疾病的微侵袭、循证化、系统化、理念化综合治疗,注重治疗过程的微创化,主张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强调治疗方案对生存质量的保障化。 ...详情
  • 高新[]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戚朝秀[]

    医生擅长

    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戚朝秀,女,副主任医师,本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防盲治盲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视光学视力保健委员会常委。从事眼科医疗、教学、科研30余年,获省级基金多项,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三十多篇。擅长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对糖尿病、眼底病变,老年黄斑变性、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弱视、低视力等有深入的研究,对眼科疑难和顽固性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获奖情况:曾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质服务医师奖、优秀党员等称号。论著:1、戚朝秀显微外科技术在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31(3),236-2382、戚朝秀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显微手术治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4),274-2763、戚朝秀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泪膜稳定性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5),434-4374、戚朝秀广州市箩岗区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4(10),1144-11465、戚朝秀眼带状疱疹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9)376-377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