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

三级甲等
  • 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
医院名称: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是该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国家临床药理试验机构、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和上海市文明单位。医院设施完备、设备先进、学科齐全、人才荟萃,一贯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提高医疗质量与培育医疗特色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正向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的目标迈进。医院占地62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目前开放床位1080张,万元以上设备1233台,拥有1.5TMRI、16排螺旋CT、带PET功能的单光子双探头可变角ECT、DSA,以及直线加速器等大型设备。现有职工1400余名,医生人数500余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160名,医师队伍中博士、硕士学位者占40%,并拥有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中国医师奖获得者等一批高水平专家。医院目前在医疗特色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已呈现了较强的优势,形成了以心血管内科、骨科和消化内科为重点的优势学科群,及以精神医学科、影像医学科、妇产科和小儿科为代表的特色专科群。同时,为配合区域医疗卫生规划的要求,与各社区卫生中心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关系,承担了周边地区的一、二级医院疑难重危病人的会诊、指导、培训等一系列医疗任务,在上海市西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医院承担了以五、七及八年制本科生教育为主和硕博士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同时与德、法、美、英、日、澳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几十家大学和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拥有内科学、外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点基本涵盖所有临床、医技学科;拥有了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及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成有上海市和同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了"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和"临床医学实训中心"等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示范基地。医院坚持科教兴院,于2001年成立了"医学科学研究所",下设有"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等公用实验平台,同时建立了"人类疾病基因实验室"、"性医学实验室"、"医学功能材料实验室"、"心理生理研究室"和"心脏康复研究室"等一系列研究平台。2006年优先规划建设了科研楼和动物实验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医院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上海市第八届科技精英、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市启明星和曙光学者等一大批科技精英;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创建于1907年的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同济大学以医科建校,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岁月更迭,斗转星移。今天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于1991年建成开诊,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位于上海市区西北部,紧邻内环线和外环线,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怡人。医院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现有病床1080张,职工1200余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和正副教授157人,门急诊诊次115万,出院病人超过2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为12天。医院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拥有磁共振、螺旋CT、带PET功能的单光子双探头可变角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学科齐全、人才荟萃,许多海内外优秀学子和著名学者加盟医院,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已形成心血管内科、骨科、胸心外科、肝胆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神经(颅底)外科、内分泌科、小儿血液科、精神医学科、妇产科、检验科、康复科、皮肤与性病科和医学影像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医院依托博士点、硕士点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同济医院作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着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国家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任务,每年向全国输送数百余名高级医学人才。医院主办的《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杂志(英文版)》等学术刊物发行国内外。医院与德、法、美、英、日、澳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几十家大学和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关系。医院为了加快学科建设,在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傅继梁教授和医学院院长胡大一教授的领衔下,在多学科交叉、整合发展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建成了"冠状动脉疾病现代干预诊治中心",年内还将推出融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脑血管介入放射诊断治疗学、康复医学、心身医学、流行病学为一体的"脑...[详细]
联系电话

021-5605108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本部: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389号(志丹路口);大华门诊部:新沪路950号;分院:上海市赤峰路50号

医生团队
  • 整形美容外科 (门诊)[]

    医生擅长

    整形外科整形美容外科 (门诊)...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董帆[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黑痣...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刘学波[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心血管常见、疑难、危重疾病的临床诊治和抢救、冠心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冠状动脉血流分数储备(FFR)、...详情

    从业经历
    学术职务 ——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全国委员 美国心脏病学院委员(FACC) 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委员(FSCAI)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 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兼介入学组组长 获得奖项 —— 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等荣誉 获得荣誉 —— 2020年 国之名医2019年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9年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019年 首届上海市医务工匠2015年 亚信会议作为心血管病首席医疗官保障国家领导人的医疗工作并获得表彰2008年 世博会作为心血管病医疗官保障国家领导人的医疗工作并获得表彰2008年 徐汇枫林街道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十大优秀青年1993年 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 主要事迹 —— 兢兢业业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具有丰富的心血管疾病诊治及抢救的临床经验;擅长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治技术;擅长腔内影像和生理功能等先进诊治技术。最先参与国内冠脉药物支架的研制。国际上首次提出“弥漫性支架扩张不良”是冠脉支架失败的重要机制,并首次揭示心肌桥在OCT上的“FUSIFORM”现象及“腔小壁薄”的组织学特征,对改善冠心病介入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筛选和验证急性心梗早期预警和不同病理类型的分子标志物,建立临床数据库,应用QFR等新型技术致力探索个体化诊治策略。主办“优化PCI学术研讨会”并吸引东南亚和大批全国心血管医生来院进修学习,推动冠脉病变精准诊疗理念与技术革新。曾担任心血管医疗官保障亚信会议国家领导人。2019年牵头共建中国—斐济“一带一路”冠脉介入技术交流平台。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35篇。编著专著15部;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科技部、卫生部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科委等科研项目14项。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国之名医” 和“上海市医务工匠”等学术荣誉。...详情
  • 唐文军[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疑难心电图的诊断...详情

    从业经历
    主要事迹 —— 唐文军,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从事无创心电学等工作近20年,对疑难心电图的诊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上海市及全国的有关心电学学术会议,并作为专家在大会交流,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或参编书籍3本。负责七、八年制研究生、博士生及五年制本科生等多层面的教学及临床实习带教等工作。2012年被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授予优秀培训教师奖,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2012年被中国心电学会授予第二届21世纪杰出心电学奖。...详情
  • 倪爱珍[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诊治功能检查科相关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姚懿雯[]

    医生擅长

    提供临床基础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详情

    从业经历
    主要从事分子诊断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相关机制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临床医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上海市卫计委科研项目及同济医院科研项目等课题,以主要研究人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市科委项目、市浦江人才计划等多项课题。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中华系列杂志4篇。2017年获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优秀检验技师”。...详情
  • 杨凡[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提供临床基础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详情

    从业经历
    提供临床基础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详情
  • 李冬[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肿瘤发病与治疗的分子机制、分子标志物的筛查、各种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详情

    从业经历
    学术职务 —— 1、第一届中国中西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2、第九届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3、上海市检验医学专委会临床生化专业组副组长 获得奖项 —— 1、RIG-G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2007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证书编号7100。 2、RIG-G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2006年,上海市申威基金检验医学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优秀奖(第一名),证书编号20061018。 3、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及关键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201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证书编号:201001092P1009。 4、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及关键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2009年,第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证书编号20080102。 5、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及关键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2008年, 200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证书编号2008-015。 获得荣誉 ——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 2、上海市同济医院:“首届中青年岗位技术能手”; 3、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4、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5、同济大学共青团委: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十佳青年”; 6、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优秀学科后备人才“杰出青年”计划 7、同济大学:十佳医务青年; 8、上海市浦江人才 主要事迹 —— 检验科在李冬的带领下,秉着服务临床、服务病人的管理理念,狠抓科室的学科建设,将科室带上了一条临床和科研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筹建科室分子遗传组,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科研技能以及临床诊断技术应用到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检验科的检验质量在每年的市质控检查中均名列三甲医院前茅。定期组织开展《检验科开放日》活动,拉近检验与患者的距离,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1项局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Oncogene和Oncotarget 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9篇SCI论著,同时发表中华系列期刊论文8篇,科研成果连续两年获得上海检验医学分会优秀青年科技成绩三等奖以及各级检验医学大会的优秀论文奖。...详情
  • 万海英[]

    医生擅长

    提供临床基础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系列检验...详情

    从业经历
    万海英,女,主任技师,教授,科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检验医学专科委员会委员、管理学组组长、上海医学检验杂志编委会常务编委、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临检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就读法国卢昂大学获生物学、血液学博士;回国后长期从事血栓与止血、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以及检验医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血小板生理机制的研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人基因工程人源化单抗、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基因诊断研究等,擅长提供临床基础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系列检验。获得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以及获得国家专利1项、第四届同济大学临床成果三等奖1项、第二十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二等奖1项。先后在《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Thrombosis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Am J Hum Genet》、《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等国外SCI杂志发表论文10多篇,在国内学术杂志发表文章约100余篇。先后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同济大学“三八”红旗手、同济大学首届“十佳医院管理者” 、上海市卫生系统“十佳医技人员”、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能手等称号。...详情
  • 方淳[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脑血管出血性病变和缺血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和优化诊治、...详情

    从业经历
    学术职务 —— 兼任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国家卫建委脑血管病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 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介入专委会常委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神经介入专委员会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介入专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卒中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放射专委会介入组副组长 上海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获得奖项 —— 曾获得过中华医学科技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奖项等,获国家脑防委优秀中青年年专家奖和突出贡献专家奖。 获得荣誉 —— 获国家高级卒中心和首批脑动取栓培训基地授牌。获国家卫建委脑防委优秀课题参与团队。 主要事迹 —— 是国内较早从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专家,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较深造诣,曾师从于国内、外著名的神经介入专家,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国际最早掌握应用颅内血管隔绝技术的专家之一,曾在2004年和2007年分别在韩国和美国的介入放射和神经介入中心培训和临床学习,期间获美国IOWA州临时医生执照。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亚学科负责人,2010年5月作为人才引进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组建和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担任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2015年6月起担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介入科主任。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市级和局级面上及重大课题多项,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等,在脑血管出血性病变和缺血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和优化诊治方面造诣颇深,致力于脑卒中救治的一体化治疗以及一站式救治平台建设。擅长各类血管性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的脑血管病和超早期脑梗死,颅内及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脑卒中急救和预防治疗有很深造诣。...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