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

三级甲等
  • 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
医院名称: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是该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国家临床药理试验机构、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和上海市文明单位。医院设施完备、设备先进、学科齐全、人才荟萃,一贯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提高医疗质量与培育医疗特色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正向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的目标迈进。医院占地62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目前开放床位1080张,万元以上设备1233台,拥有1.5TMRI、16排螺旋CT、带PET功能的单光子双探头可变角ECT、DSA,以及直线加速器等大型设备。现有职工1400余名,医生人数500余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160名,医师队伍中博士、硕士学位者占40%,并拥有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中国医师奖获得者等一批高水平专家。医院目前在医疗特色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已呈现了较强的优势,形成了以心血管内科、骨科和消化内科为重点的优势学科群,及以精神医学科、影像医学科、妇产科和小儿科为代表的特色专科群。同时,为配合区域医疗卫生规划的要求,与各社区卫生中心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关系,承担了周边地区的一、二级医院疑难重危病人的会诊、指导、培训等一系列医疗任务,在上海市西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医院承担了以五、七及八年制本科生教育为主和硕博士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同时与德、法、美、英、日、澳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几十家大学和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拥有内科学、外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点基本涵盖所有临床、医技学科;拥有了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及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成有上海市和同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了"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和"临床医学实训中心"等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示范基地。医院坚持科教兴院,于2001年成立了"医学科学研究所",下设有"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等公用实验平台,同时建立了"人类疾病基因实验室"、"性医学实验室"、"医学功能材料实验室"、"心理生理研究室"和"心脏康复研究室"等一系列研究平台。2006年优先规划建设了科研楼和动物实验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医院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上海市第八届科技精英、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市启明星和曙光学者等一大批科技精英;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创建于1907年的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同济大学以医科建校,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岁月更迭,斗转星移。今天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于1991年建成开诊,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位于上海市区西北部,紧邻内环线和外环线,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怡人。医院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现有病床1080张,职工1200余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和正副教授157人,门急诊诊次115万,出院病人超过2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为12天。医院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拥有磁共振、螺旋CT、带PET功能的单光子双探头可变角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学科齐全、人才荟萃,许多海内外优秀学子和著名学者加盟医院,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已形成心血管内科、骨科、胸心外科、肝胆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神经(颅底)外科、内分泌科、小儿血液科、精神医学科、妇产科、检验科、康复科、皮肤与性病科和医学影像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医院依托博士点、硕士点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同济医院作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着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国家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任务,每年向全国输送数百余名高级医学人才。医院主办的《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杂志(英文版)》等学术刊物发行国内外。医院与德、法、美、英、日、澳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几十家大学和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关系。医院为了加快学科建设,在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傅继梁教授和医学院院长胡大一教授的领衔下,在多学科交叉、整合发展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建成了"冠状动脉疾病现代干预诊治中心",年内还将推出融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脑血管介入放射诊断治疗学、康复医学、心身医学、流行病学为一体的"脑...[详细]
联系电话

021-5605108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本部: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389号(志丹路口);大华门诊部:新沪路950号;分院:上海市赤峰路50号

医生团队
  • 王培军[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全身肿瘤的影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影像医学诊断及介入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学术职务 —— 现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分子影像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放射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等11个专业杂志编委。 获得奖项 —— 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完成人)、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共2项(第一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第二完成人);国家专利共3项。获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4项及其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16项。 获得荣誉 —— 获全国健康卫士、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十佳医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标兵、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同济医学院十佳导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事迹 —— 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分子影像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成像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放射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等11个专业杂志编委。以项目负责人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上海市重点研究项目6项、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1项等省部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共21项。获中华医学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计1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427篇,其中SCI论文72篇。主编著作4部、副主编著作25部。培养了国内外硕、博士生62名及其他高级医学人才137名。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9)、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2003)、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3)、同济大学第四届临床医疗成果奖一等奖(2007)、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2001)、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在国内外创建并报道了4项CT介入新疗法治疗肝癌等难治性肿瘤,此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创建了《一无三零》影像一条龙服务项目,即《无间隔》的医疗服务流程,《零差错、零投诉、零赔款》的医疗质量,当天检查当天出报告,荣获上海市《首届精神文明创新奖》。在全国率先设立《疑难疾病影像诊断专家义诊工作室》,已免费为3400余位患各类疑难杂症的患者提供了准确的影像诊断意见,为275例原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免除了手术痛苦,并为患者省却了大额的医疗费,被《新闻坊》、《新民晚报》、《文汇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深受患者及家属的广泛欢迎。王培军教授积极组织和参加送医到边疆、到基层活动。到新疆、云南及各西部省份讲课、培训、义诊每年共计30余次。到上海郊区讲课、培训、义诊每年共计20余次。每年积极参加上海市卫计委组织的大型劳模义诊活动。2015年入选上海市卫计委组织的劳模先进事迹巡回宣讲项目。...详情
  • 王国良[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骨骼肌肉系统医学影像肿瘤诊断、...详情

    从业经历
    副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28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各系统常规X线片、CT、MRI、血管造影诊断。擅长骨骼肌肉系统医学影像肿瘤诊断。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上海市放射学会腹部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放射分会委员。...详情
  • 吴元佐[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诊治放射/影像科相关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郑少强[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全身各系统各种疑难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胸腹部的影像诊断...详情

    从业经历
    学术职务 —— 上海市放射学会腹部学组委员 获得荣誉 —— 获同济大学首届“十佳医师”提名奖、同济医院 “十佳医务工作者”及“中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主要事迹 —— 男,1965年2月出生,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长期从事医学影像(包括X线、CT及MRI)诊断工作,对全身各系统各种疑难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擅长胸腹部的影像诊断。曾获得同济大学首届“十佳医师”提名奖、同济医院 “十佳医务工作者”及“中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详情
  • 杨振燕[]

    医生擅长

    诊治放射/影像科相关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赵小虎[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诊治放射/影像科相关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马文林[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心血管病人伴发的心理问题、心力衰竭、难治性高血压等的诊治、...详情

    从业经历
    学术职务 ——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老年心身医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教育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心衰中心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脏联盟上海分联盟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一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中国心身医学学院讲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医学会心律心电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学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血压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教材“双心医学”编委,Uptodate临床顾问,“Inter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reviewer,国家医师执照考官等。 获得奖项 —— 同济医院“金教鞭杯”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12年)同济医院PBL教案(英语)竞赛第一名 (2014年) 获得荣誉 —— 获得荣誉 主要事迹 —— 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预防行为医学系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心血管病学的医、教、研,工作在临床一线,擅长心血管病人心理问题、心力衰竭、难治性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常见多发病、疑难危重症和临床复杂并存情况的无创诊治,追求花费最少以解决病人疾痛,崇尚一级预防健康理念,在日常临床中注重病人的心理健康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主攻方向心血管病人相关心理问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参编译著作8部,主译1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性文章单篇引用迄今67次。指导13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读研究生4名,其中2名博士。主持和参与国际多中心合作课题、省部级、上海卫计委课题多项。先后承担《诊断学》《内科学》《循证医学学》同济大学5年制,7年制,8年制,贯通班,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任务。主持中德合作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中德双心医学阶梯教程”,自2016年成功举办了国内首届面向心脏科医护及其他非精神专科人员心理学、心身医学技能的规范化培训以来,每年一期的双心培训班,吸引了全国各地覆盖32个省市的学员,培训项目重实操,为我国双心医学临床实践规范推广起到了促进和示范作用,受到了同行学员及业界权威专家的高度好评。目前在研的中德合作的“社会心理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的多中心研究”首次系统引入了德国系列量化评估工具并且本土化,将为改善我国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心梗院前延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参写2018年中国心衰指南中心理问题诊治相关内容。开创的“同济双心驿站”获进博会特色医疗服务和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特色项目奖。...详情
  • 罗明[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心力衰竭、老年心脏病、...详情

    从业经历
    学术职务 —— 现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分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高血压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专科分会委员,上海老年学会老年保健专委会委员;《心脏杂志》常务编委,《医学综述》、《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武汉大学》(医学版)特约编审上海市科委评审专家。 获得奖项 —— 获得奖项 获得荣誉 —— 获得荣誉 主要事迹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同济医院医疗集团执行理事长。长期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于2000年至法国马赛心血管中心访问学习,曾先后担任同济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目前为上海市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委员,《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武汉大学》(医学版)特约编审,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科研方向为慢性心衰的进展机制和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进展机制。先后主持、参与上海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不同的剂量基因转染 β-ARKct 对大鼠心衰模型早期疗效的影响(上海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LAP改善血管重构的效应和机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MicroRNA126 调控内皮祖细胞 VEGF 旁分泌与自分泌的信号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IRT1/PGC-1α 在 AGEs 促进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并获批发明专利1项,相关成果得到上海市科学成果认定。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主要关注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防治以及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开展了系列研究:《上海市汉族居民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与MTHFR 基因的关联以及叶酸联合维生素 B12 的干预效果(上海市科委引导项目)》、《社区 H 型高血压的综合防治(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至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18篇。出版著作有:《心血管病新论》(主编),《复杂心律失常心电图》(副主编),《老年骨科并发症》(参编)。完成教改课题:《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模式探讨》,《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考核模式初探》。...详情
  • 沈艺[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老年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李健[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老年心血管疾病、老年失眠、...详情

    从业经历
    主要事迹 —— 1996年本科毕业,同济医院(原甘泉医院)急诊科工作,承担了八年高强度、高风险的急救医学工作,打下了过硬的临床基本功:掌握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掌握各种急救术,抢救成功率高;培养了缜密的诊断思路和方法。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同济医院老年科工作,先后担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务。2017年心血管博士研究生毕业。业务过硬,熟练掌握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老年病的诊疗技术。尤其擅长老年心血管疾病、老年失眠的治疗。工作细心,善于发现问题,在平凡和细致的工作中,救治了一个个甚至家属都失去信心的危重病人,给患者带来了重生。...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