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承担国家肿瘤防治重任,在全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及港澳台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广东省癌症中心、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的依托单位。主办英文学术期刊 Cancer Communications(《癌症》杂志),多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年被SCI收录,目前影响因子10.392(JCR 2020),在JCR 肿瘤学分类中位于Q1区,为国内肿瘤学领军期刊。   中心以优秀的文化引才、聚才,凝聚高水平的医教研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254名,博士生导师166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人才10名。   中心现设有越秀、黄埔两个院区,实际开放病床数2118张(越秀院区1490张,黄埔院区628张),门、急诊量118万余人次,年住院量达13万人次,医疗业务量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医疗技术水平领先,拥有软硬件条件亚洲一流的放射治疗中心、开展多个专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制订各大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近五年,逾60项来自临床一线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公认,被全球肿瘤诊疗标准与指南采用;为广大肿瘤病患提供个体化、最优质的诊疗服务。   中心是国内培养高层次肿瘤学人才的摇篮之一,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肿瘤专科人才,自1964年起卫生部委托开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学进修班,已为全国培养了5000多名肿瘤专业技术人才,其中部分人才已成长为全国各地学术带头人及骨干。主编肿瘤学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学》、《肿瘤学》。中心于1990年开始探索肿瘤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老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2014年9月获批国家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现拥有10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同质化优秀医学人才。   中心作为我国较早建立的癌症防治研究机构,发挥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的优势,科技影响力稳居"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肿瘤学)前两位。先后获得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资助。2020年中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102项,资助金额达5154万元,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预算经费912万元。近年来共有87个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一等奖5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项。在反映全球科研机构高水平论文产出的2020年度自然指数排行榜上,中心位居全球癌症中心第七位。   中心建立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伙伴网络,成果丰硕:与全美肿瘤专科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结为姊妹医院,基于与我院的长期友好合作,该院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先后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英国华威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医师学院、荷兰Erasmus医学中心等世界先进的癌症防治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共同开展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中心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推进软硬件建设,建成了就医方便、流程合理、宾至如归的花园式人文医院;继承"诚实、友爱、敬业、创新"的文化因子,形成爱院如家、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优秀文化,多次荣获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称号。   中心现正积极推进天河院区的建设,期待以一流的设备、精湛的技术、优雅的环境、科学的流程为国内外肿瘤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文医疗服务,早日建设成为世界顶尖肿瘤中心。 更新时间:2021.04.02...[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343533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651号

医生团队
  • 马刚[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肿瘤合并重症的临床及教研工作。...详情

    从业经历
    马刚,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ICU主任,硕士生导师,从事重症医学专业。1985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1992年毕业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获医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肿瘤合并重症的临床及教研工作,在心肺脑复苏、呼吸治疗、恶性气道狭窄呼吸衰竭的支架植入抢救治疗、食管癌术后瘘的早期诊断治疗、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EPSIS(脓毒症)、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感染、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诊断处理、重症支持化疗、支气管镜治疗应用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学术任职:广东省重症医学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委员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命信息监测与传输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胸心外科学会复苏组 常务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国医药信息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医院管理学会重症医学委员会 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合并重症的诊断治疗,目前在研项目4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著20余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2部。...详情
  • 何伟雄[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肿瘤各专科手术的麻醉及危重病人的处理...详情

    从业经历
    何伟雄,男,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麻醉班。专长于肿瘤各专科手术的麻醉及危重病人的处理。主要研究方向方向:单肺通气、疼痛治疗编委:《胸科肿瘤麻醉学》科研情况:1,Na +、K + ATP 酶抑制剂在脊髓内疼痛信号传递中作用的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07 . 9 立项资助10 万,课题第一负责人)。2,钠钾泵抑制剂在脊髓内疼痛信号传递中作用的研究(广东省卫生厅2007 . 6 立项资助5000 元,课题第一负责人)。3,参与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鞘内KB-R7943和SEA0400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 4,肝内结节血供改变与病理改变对照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07 . 9 立项资助2 万,课题第四负责人)。...详情
  • 王剑[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癌痛与姑息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王剑,男,副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毕业,麻醉学专业。主要临床与研究方向为癌痛与姑息医学。担任杂志(Ann Palliat Med; Print ISSN 2224-5820; Online ISSN ISSN 2224-5839)副主编。专长于肿瘤各专科手术的麻醉及危重病人的处理。...详情
  • 李伟[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肿瘤各专科手术的麻醉及危重病人的处理...详情

    从业经历
    李伟,男,副主任医师,麻醉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1990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后到肿瘤防治中心麻醉科工作至今。专长于肿瘤各专科手术的麻醉及危重病人的处理。主要研究方向方向:单肺通气;重症治疗 主编:《胸科肿瘤麻醉学》 科研项目  1. 参与研究广东省医学科研项目:麻醉对荷瘤大鼠免疫监视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A2005249)。  2. 吗啡可乐定治疗慢性病理性疼痛机理的临床基础研究》广东省卫生厅  3. 《单肺通气时微量多培沙明静脉输注对动脉血氧和的影响》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中心单病种) 论文情况:  1.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  2 .曲马多、吗啡单独及联合应用于腹部肿瘤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癌症》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3.硬膜外预先注入罗哌卡因复合吗啡对胸部手术后镇痛效应的研究。 《癌症》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4.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N K细胞的影响。 《癌症》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6。  5.微剂量异丙酚对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 《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  6.乌司他丁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白介素-8的影响 。 《癌症》。  7.硬膜外咪唑安定联合吗啡用于不下腹部手术后镇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8.瑞芬太尼复合异宾丙酚静脉麻醉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癌症》。...详情
  • 蒋艳波[主治医师]

    医生擅长

    肿瘤各专科手术的麻醉及危重病人的处理...详情

    从业经历
    蒋艳波,女,主治医师,科秘书,198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专于肿瘤各专科手术的麻醉及危重病人的处理。已在相关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详情
  • 王旭东[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麻醉与免疫...详情

    从业经历
    王旭东,男,副主任医师,1966年3月出生,1990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后到肿瘤防治中心麻醉科工作至今。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方向:麻醉与免疫特长: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主篇:《胸科肿瘤麻醉学》主持科研项目: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归国人员启动基金: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用于肝切除手术的应用研究(6311#)。 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麻醉对荷瘤大鼠免疫监视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2005B30301001)。 3.广东省医学科研项目:麻醉对荷瘤大鼠免疫监视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A2005249)。 论文情况:已发表十多篇相关的论著。...详情
  • 徐力[主治医师]

    医生擅长

    暂无...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详情
  • 朱孝峰[教授、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暂无...详情

    从业经历
    朱孝峰,男,教授,研究员,实验研究部副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1970年9月出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负责人之一。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肿瘤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在美国乔治城大学癌症中心结构生物学与抗癌药物研究实验室学习。荣获第六届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 《癌症》杂志常务编务、《防癌报》编委,《中国科学》、《科学通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Planta Med》等杂志特约审稿人。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分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国际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9篇,主编专著二部。申请专利五项,其中二项为国际专利,二项中国发明专利已获授权。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完成的阿诺宁脂肪乳注射液抗肿瘤作用研究已转让企业开发。主要从事研究领域包括:肿瘤信号转导途径及靶向肿瘤异常信号转导途径的药物研究。 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与专著(*为通讯作者) 1) Deng R, Li W, Guan Z, Zhou JM, Wang Y, Mei YP, Li MT, Feng GK, Huang W, Liu ZC, Han Y, Zeng YX, Zhu XF*. Acetylcholinesterase expression mediated by c-Jun-NH2-terminal kinase pathway during anticancer drug-induced apoptosis. Oncogene, 2006 May 22; [Epub ahead of print] 2) Zhou JM, Zhu XF*, et al. Senescence and telomere shortening induced by novel potent G-quadruplex interactive agents, quindoline derivatives, in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Oncogene, 2006, 25, 503-511 3) Zhu XF, et al. Blockade of VEGF receptor signal pathway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ON-III, a component from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ol Pharmacol, 2005, 67(5):1444-1450. 4) Zhu JJ, Li FB, Zhou JM, Liu ZC, Zhu XF*, et al. The Tumor Suppressor p33(ING1b) Enhances Taxol-induced Apoptosis by p53-Dependent Pathway in Human Osteosarcoma U2OS Cells. Cancer Biol Ther, 2005,4(1):39-47. 5) Mei YP, Zhu XF*, et al. siRNA targeting LMP1-induced apoptosis in EBV-positive lymphoma cells is associated with inhibit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Cancer Letters, 2006, 232, 189-198 6) Zhu JJ, Li FB, Zhu XF*, et al. The p33(ING1b) tumor suppressor cooperates with p53 to induce apoptosis in response to etoposide in human osteosarcoma cells. Life Sciences, 2006, 78(13):1469-77 7) Zhu XF*, et al. SUCI02 inhibits the erbB-2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and arrests the cell cycle in G phase in breast cancer cells. Cancer Science, 2006, 97(1): 84-89 8) Zhu XF, et al. Ceramide induces cell cycle arrest and upregulates p27kip in ...详情
  • 汪丽川[]

    医生擅长

    暂无...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冼励坚[研究员]

    医生擅长

    暂无...详情

    从业经历
    冼励坚(已退休),女,研究员,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1942年9月2日生。196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六年制、医疗系、本科),1966-1979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主攻内、儿科。1979年9月-1982年8月在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药理学家潘启超教授,1982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年起在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从事抗癌药物研究至今。1994年赴奥地利恩斯布鲁克大学医用化学及生物化学研究所进修。2000年赴法国巴黎癌症免疫研究所学习。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发表论文50多篇。部分为SCI收录。 研究方向: 1.抗癌药物筛选,减毒、增效及作用机理研究。 2.生物节律及肿瘤时间化学治疗学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与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癌症》杂志常务编委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中心副主任 “广州医药”,《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委,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库专家。第8届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撰写人 < Life science >, 及多个国内杂志杂志审稿专家 成果与奖励: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1997年) —阿霉素的减毒研究 2004年河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主编《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 专利: 小檗碱体内抗肿瘤作用的新用途申请发明专利 (2002年) (申请号02134693.3) 油菜素内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的新用途 (2003年) (申请号03140318.2) 斑蝥素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2005年) (申请号200510034017.X) 斑蝥素衍生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2005年) (申请号200510033897.9) 2-芳基取代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用途申请发明专利 ( 申请号:03114211.7 共享) 主持的科研项目: 5-FU和顺铂在荷人鼻咽癌裸小鼠的时间药理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4-) 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筛选和机理研究 (广州市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2004-) 肿瘤时间化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 2001-) 鼻咽癌荷瘤小鼠生物节律和药物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的时辰变化及时辰化疗的实验研究 (法-中先进技术合作项目 2001-) 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合成及其抗癌抗艾滋病毒作用及机理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1-) 根据鼻咽癌病人生物节律制定优化的联合化疗方案 (中山医科大学“211”工程启动基金2000-) 逆转拓扑异构酶II变异所致的多药抗药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995-) DNA多聚酶与抗癌药物的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992-) 维生素B12减低阿霉素毒性的临床初步研究 (广东省卫生厅课题,1987-) 学术专著: 主编: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参编: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 (甄永苏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肿瘤药理学与化学治疗学 (潘启超 胥彬主编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 肿瘤的介入诊断学 (吴沛宏 等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5年)...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