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86年历史。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医院屡创祖国西医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例眼疾手术、卵巢切除术、膀胱取石术、乙醚麻醉术、病理解剖术,第一张X光片,第一本中国医学杂志,第一间西医学堂,第一位中国医学留学生等。解放后,一批全国著名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如林树模、陈耀真、谢志光、钟世藩、秦光煜、陈心陶、周寿恺、毛文书、陈国桢等投身这里,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使其成为祖国西医学的人才摇篮,为中国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百年传承,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医院共有三个院区,一个门诊部,包括:北院区、南院区、深汕院区(深汕中心医院)及南校园门诊部。花都院区正在建设中,海珠湾院区正在筹建中。 医院现有职工逾45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杰青6人,国家优青4人,国家级海外人才引进计划7人。正高级职称210人,副高级职称342余人。在职博士生导师149人,硕士生导师300人;现有国家级学会、协会正副主委 31 人次,省级学会/协会主任委员22位。 近年来,医院各项医疗业务量持续增长,医疗工作效率稳步提升。医院编制床位3000余张,年总诊疗量逾302万人次,手术例数逾8.5万,年出院病人逾11.5万人次。医院拥有内科学(肾病、内分泌与代谢病)、外科学(普外)、神经病学、肿瘤学、耳鼻咽喉学、眼科学7个国家重点学科;内分泌科、口腔颌面外科、地方病科(儿科血液)、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肿瘤科、妇科、骨科、心血管内科、耳鼻咽喉科共11个专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康复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临床护理等23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国家肿瘤学疑难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同时具备心、肺、肝、肾四个大器官移植资质,成立了精准肿瘤治疗中心、多学科协作诊疗会诊中心(含MDT会诊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充分彰显了医院临床专科的强大实力。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以打造“一流研究型医院”为目标,近年来学科实力显著攀升,2020年进入全球研究型医院百强,连续四年“自然指数”位居全国前10名。院长宋尔卫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抓手,是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拥有“长非编码RNA与重大疾病”国家级示范型国际合作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靶向肿瘤及其微环境创新药物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平台”,并被纳入国家疑难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分级协同诊疗创新体系建设、“广东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同时拥有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等省部、厅局级平台18个。医院瞄准临床科学问题,围绕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防诊治技术规范突破,开展基础、应用基础、转化医学的全链条研究,在肿瘤微环境、RNA医学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跑地位,在干细胞、免疫细胞方面的临床研究位居国内前列。医院承担各级研究任务的能力突出,年度科研经费逾2.2亿元,项目数和资助额度稳居广东省三甲医院前列,已获批的标志性项目有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重大项目等。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如《Cell》、《J Clin Immunol》、《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Cell Res》、《Cancer Res》、《 Hepatology》等,成果曾入选“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教育部2008年和2018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一批科技成果奖。 医院创立的博济医学堂为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为医院的教学事业的发端。在百年传承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医院形成了“名人情怀、名师传授、名家督导”的“岭南教学特色”。医院始终坚持将深厚的医院历史文化沉淀、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前辈高尚的医德医风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牢牢坚持周寿恺教授所创立的“三基三严”临床医学教学理念;不断弘扬“名师带教”品牌,以老前辈们的风范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不仅掌握先进的医疗知识技术,更具有良好的医者风范。医院每年承担着1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85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和500余名进修生的管理及培养任务,是......[详细]
联系电话

020-81332199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

医生团队
  • 刘生[]

    医生擅长

    甲亢、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和皮肤血管瘤、疤痕疙瘩等磷-131敷贴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刘生,男,主任医师,副教授,核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88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一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从事核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97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山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2009年任主任医师,硕士导师,2011年任核医学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秘书,广东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实用医学杂志》常务编辑。主持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项目1项,参予国家自然、卫生部专项课题的研究多项,发表学术60多篇,参编多部专著。对核素影像诊断和核素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转移癌、皮肤血管瘤、疤瘢疙瘩、局部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等的放射性核素(同位素)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详情
  • 卢献平[]

    医生擅长

    131I治疗甲亢、甲状腺癌131I治疗、甲状腺囊肿注射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治疗(包括单纯性血管瘤、毛细血管痣敷贴治疗及海绵状血管瘤注射治疗)、SPECT显像诊断及骨转移癌的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卢献平,男,核医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一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从事核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991年到法国巴黎学习SPECT操作及诊断技术,1992年北京阜外医院学习心血管核医学诊断技术,2002年任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核医学会物理学组成员,广东省辐射防护学会委员,广东省和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主要研究方向: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皮肤血管瘤及疤痕的诊断与治疗。参与国家、卫生部、省科技厅、省卫生厅、中山大学等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多项,发表学术60多篇,参编著作3部。曾获省卫生厅、广州市科委、广东省科科技进步奖。对核素诊断及治疗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以及治疗皮肤血管瘤、疤痕增生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 李劲松[]

    医生擅长

    口腔、头颈良恶性肿瘤如舌癌、牙龈癌、颊癌、口咽癌、唇癌、颌骨肿瘤、腮腺肿瘤、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和缺损的即刻整复,颌面骨折创伤的救治、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治疗。计算机虚拟手术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下,颌骨缺损的功能性精确重建。 ...详情

    从业经历
    口腔科主任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 广东省医学会颌面-头颈外科学分会 前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头颈修复重建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 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 常委 擅长舌癌、颊癌、牙龈癌、口咽癌等各种口腔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和术后缺损的整复手术;腮腺肿瘤、颈部肿瘤、颌骨肿瘤切除;颌面外伤骨折的救治;先天性唇腭裂修复;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率先在国内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开展肿瘤切除后颌骨的精确修复重建手术。 1992年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毕业,留校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从事医教研工作28年。期间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以及美国最著名的两大癌症治疗中心--纽约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和休斯顿MD.Anderson癌症中心临床交流学习。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广东省科研课题15项,获得的科研基金超过2000万元,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国外SCI杂志收录20多篇,其中包括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Oncogene》、《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Molecular Cancer》、《Cancer Letters》上发表12篇高影响因子研究论文。主持完成的“口腔颌面、头颈部大型组织缺损修复的系列研究”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详情
  • 程慧琳[]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许杰[]

    医生擅长

    股骨头坏死的综合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损伤的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及其他先天和后天骨与关节畸形的治疗;复杂高难度的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人工关节的翻修手术、肢体肿瘤的保肢治疗等 ...详情

    从业经历
    许杰,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关节专科副主任。擅长股骨头坏死的综合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损伤的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及其他先天和后天骨与关节畸形的治疗;复杂高难度的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人工关节的翻修手术、肢体肿瘤的保肢治疗等;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并获得省级及市级科技进步奖。曾于香港、德国留学深造。对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严重畸形髋、膝关节置换、人工关节术后感染处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翻修、发育性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等复杂问题有深入研究及见解。   目前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骨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骨关节、风湿与康复分会委员;中华关节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详情
  • 王永洁[]

    医生擅长

    口腔修复及口腔种植,包括缺牙固定、活动修复、前牙美容、牙种植和种植后修复 ...详情

    从业经历
    王永洁,女,主治医师,硕士,从事口腔修复及口腔种植,包括缺牙固定、活动修复、前牙美容、牙种植和种植后修复。 ...详情
  • 梁九根[]

    医生擅长

    同位素治疗甲亢、甲癌;皮肤血管瘤的敷帖和注射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甲减、甲癌、甲炎、甲状腺结节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梁九根,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从事临床工作30年。 现任中华核医学会核素治疗学组委员,广东省骨质疏松学会常委,老年学会广东骨质疏松分会常委,广东省和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皮肤血管瘤、甲状腺疾病核素治疗和骨质疏松的诊治。参与国家、卫生部、省科技厅、省卫生厅、中山大学等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参编著作5部。对核素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甲亢、甲状腺癌、皮肤血管瘤、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 ...详情
  • 王建广[]

    医生擅长

    口腔颌面头颈部良恶性肿瘤诊治及缺损修复;唇腭裂序列治疗及后天性畸形整复;颌面部骨折外伤治疗;颌面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及涎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口腔科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颅颌面外科中心秘书 中华口腔医学会颌面外科专委会肿瘤内科委员 广东省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医学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口腔数字化材料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委 擅长口腔颌面头颈部良恶性肿瘤诊治及头颈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骨折及外伤治疗;口腔颌面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的综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及涎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治;放射性颌骨坏死的治疗。唇腭裂序列治疗及后天性畸形与缺损整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基金10余项,在国际或国内重要专业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副主编或参编专著6部。 ...详情
  • 雷勇[]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 ...详情
  • 黄天立[]

    医生擅长

    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各种甲状腺疾患的诊疗及手术,对普外疾患包括乳腺、甲状腺等疾患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技巧,目前开展小切口、不断肌肉的微创甲状腺手术 ...详情

    从业经历
    黄天立,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留院从事普外医疗及教学三十余年,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各种甲状腺疾患的诊疗及手术,对普外疾患包括乳腺、甲状腺等疾患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技巧,目前开展小切口、不断肌肉的微创甲状腺手术,并在多种医学杂志上发表 10 余篇学术论文。近几年,率先对结肠脾曲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进行研究、开展手术,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曾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