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86年历史。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医院屡创祖国西医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例眼疾手术、卵巢切除术、膀胱取石术、乙醚麻醉术、病理解剖术,第一张X光片,第一本中国医学杂志,第一间西医学堂,第一位中国医学留学生等。解放后,一批全国著名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如林树模、陈耀真、谢志光、钟世藩、秦光煜、陈心陶、周寿恺、毛文书、陈国桢等投身这里,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使其成为祖国西医学的人才摇篮,为中国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百年传承,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医院共有三个院区,一个门诊部,包括:北院区、南院区、深汕院区(深汕中心医院)及南校园门诊部。花都院区正在建设中,海珠湾院区正在筹建中。 医院现有职工逾45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杰青6人,国家优青4人,国家级海外人才引进计划7人。正高级职称210人,副高级职称342余人。在职博士生导师149人,硕士生导师300人;现有国家级学会、协会正副主委 31 人次,省级学会/协会主任委员22位。 近年来,医院各项医疗业务量持续增长,医疗工作效率稳步提升。医院编制床位3000余张,年总诊疗量逾302万人次,手术例数逾8.5万,年出院病人逾11.5万人次。医院拥有内科学(肾病、内分泌与代谢病)、外科学(普外)、神经病学、肿瘤学、耳鼻咽喉学、眼科学7个国家重点学科;内分泌科、口腔颌面外科、地方病科(儿科血液)、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肿瘤科、妇科、骨科、心血管内科、耳鼻咽喉科共11个专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康复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临床护理等23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国家肿瘤学疑难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同时具备心、肺、肝、肾四个大器官移植资质,成立了精准肿瘤治疗中心、多学科协作诊疗会诊中心(含MDT会诊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充分彰显了医院临床专科的强大实力。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以打造“一流研究型医院”为目标,近年来学科实力显著攀升,2020年进入全球研究型医院百强,连续四年“自然指数”位居全国前10名。院长宋尔卫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抓手,是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拥有“长非编码RNA与重大疾病”国家级示范型国际合作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靶向肿瘤及其微环境创新药物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平台”,并被纳入国家疑难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分级协同诊疗创新体系建设、“广东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同时拥有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等省部、厅局级平台18个。医院瞄准临床科学问题,围绕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防诊治技术规范突破,开展基础、应用基础、转化医学的全链条研究,在肿瘤微环境、RNA医学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跑地位,在干细胞、免疫细胞方面的临床研究位居国内前列。医院承担各级研究任务的能力突出,年度科研经费逾2.2亿元,项目数和资助额度稳居广东省三甲医院前列,已获批的标志性项目有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重大项目等。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如《Cell》、《J Clin Immunol》、《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Cell Res》、《Cancer Res》、《 Hepatology》等,成果曾入选“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教育部2008年和2018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一批科技成果奖。 医院创立的博济医学堂为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为医院的教学事业的发端。在百年传承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医院形成了“名人情怀、名师传授、名家督导”的“岭南教学特色”。医院始终坚持将深厚的医院历史文化沉淀、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前辈高尚的医德医风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牢牢坚持周寿恺教授所创立的“三基三严”临床医学教学理念;不断弘扬“名师带教”品牌,以老前辈们的风范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不仅掌握先进的医疗知识技术,更具有良好的医者风范。医院每年承担着1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85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和500余名进修生的管理及培养任务,是......[详细]
联系电话

020-81332199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

医生团队
  • 程桦[]

    医生擅长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肥胖症、血脂异常、骨质疏松及性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程桦,女,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6年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2年取得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赴丹麦进修一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多种医学杂志编委及通讯编委。曾任医院副院长、内科副主任、内分泌专科主任和医学中心主任。研究糖尿病及肥胖症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和预防。 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专长于内科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治,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 肾上腺疾病等。先后发表论著90余篇;共发表论著、综述、专著、讲座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文章200余篇;主编专著1部。研究课题《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感性与HLA-DQ、DR位点关系的研究》获2000年广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课题《瘦素基因、瘦素和瘦素受体德系列研究》获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培养毕业博士1人;硕士9人;在读博士生8人. ...详情
  • 陈黎红[]

    医生擅长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血脂异常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陈黎红,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十多年,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血脂异常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 ...详情
  • 姚友生[]

    医生擅长

    泌尿结石、肿瘤;下尿路疾病,包括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肿瘤、畸形、尿路梗阻,膀胱功能失调、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尿失禁;不孕;男性手术、不育和功能障碍、胡桃夹综合征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姚友生,男,主任医师,教授,科副主任,前列腺、下尿路亚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30年。担任全国中华泌尿外科分会女性学组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前列腺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协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广东省分会男科学委员会常委、手术学组副组长,《中华实验外科》特邀编辑、《询证医学》特邀编辑。 1991年在国内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现在精通TUR的各种手术方法,如电切、剜除、分区剥切等;于1990-1998年间对前列腺疾病、女性尿道疾病进行一系列研究,对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功能失调、女性尿道综合症等下尿路疾病的诊疗具有独到之处;熟练掌握TURBt,对膀胱肿瘤电切(包括原发T2肿瘤)取得了良好疗效,复发率极低;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气压弹道、EMS、钬激光)、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全面开展膀胱癌、前列腺癌、肾上腺肿物、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畸形等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 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熟练掌握合并有糖尿病、心肺疾病的泌尿外科疾病的处理。成功诊治了巨大肾癌、巨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巨大嗜铬细胞瘤、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泌尿系疑难重症。率先在国内开展各种泌尿系肿瘤根治术。长期致力于下尿路疑难疾病的研究,尤其对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功能失调、女性尿道综合症等下尿路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华南地区率先并成功开展了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的综合治疗,包括电切和局部注射技术;率先开展了一系列下尿路手术如: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剜剥+分区剥切术、经尿道射精管切开、精囊腺手术、显微镜下输精管复通、输精管副睾管吻合、改良隐匿性阴茎矫形术、胡桃夹综合征分流术的特色技术。 ...详情
  • 傅祖植[]

    医生擅长

    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傅祖植,男,主任医师,教授,原中山二院副院长,内科主任,1938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及CMB国内访问学者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1年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1982~198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研修。多次参加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科学大会。到过美国、瑞典、芬兰、西班牙、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91年在美国华盛顿DC、IDF会议及2000年以色列EASD会议上报告论文受到好评,并多次被外国学者引用。    曾任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全国糖尿病学会副主委、广东省内分泌学会主委、 广东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糖尿病学会名誉主委、广东省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总编辑及多个医学杂志常务编委。 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主 要从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擅长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肥胖症、垂体—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等的诊治。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委科学基金等课题。已培养博士7,在读7名;CMB访问学者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 ...详情
  • 丁鹤林[]

    医生擅长

    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功能与其它系统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详情

    从业经历
    丁鹤林,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近20年,专长各种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文章20篇。获得过广东省科技进步3等奖。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科研10多年,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功能与其它系统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积累了更为丰富的临床与科研经验。 ...详情
  • 王洪涛[]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 ...详情
  • 贾卫娟[]

    医生擅长

    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根治术及乳腺癌乳房切除术;擅长于乳腺癌的辅助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贾卫娟,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学博士。师从苏逢锡教授、宋尔卫教授。2001获中山大学乳腺外科学硕士学位。是国内最早的乳腺肿瘤专业研究生之一。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乳腺病防治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常委,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擅长早期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和各种根治术,及假体再造手术。熟悉早期和晚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多次参加美国和欧洲的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和交流,并多次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发言。主持和参加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了《乳腺癌内科治疗》、《乳腺癌保乳手术》和《小分子RNA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专著。 ...详情
  • 张杰[]

    医生擅长

    擅长各种小儿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尤其专长小儿疝气、鞘膜积液、隐睾、精索静脉曲张、阑尾炎、肠套叠、胃肠道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及小儿各种体表肿瘤、腹腔肿瘤、小儿肝胆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主治医师,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工作16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研究,发表SCI论文4篇,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获广东省科学进步奖二项。 ...详情
  • 陈小萱[]

    医生擅长

    医生暂未填写擅长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 ...详情
  • 苏逢锡[]

    医生擅长

    早、晚期乳癌诊断及手术治疗,保乳手术达国内先进水平;乳癌化疗、内分泌治疗及肝、骨、肺转移的综合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苏逢锡,男,主任医师,教授,乳腺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广州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理事(肿瘤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他坚持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人性化治疗方面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国内首先开展“Fisher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国内首先开展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成果,并把该成果用于临床,保腋窝率42%-57%。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乳腺癌临床医学研究专家。曾多次前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州坦帕H Lee Moffitt 癌症中心和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综合乳腺中心学习交流。 目前正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1项;近5年在国内和国际级杂志发表研究论著3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收录。参与多项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如“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遗传性/家族性乳腺癌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举办多届国家级“现代乳腺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及主持举办广东乳腺病研讨会和主办四届“广州乳腺癌研讨会”,推广保乳保腋窝等新技术及增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曾于2020年,被授予“国之名医”荣誉称号。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