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2月15日(大年初二),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公共卫生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北大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成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百余年来,北大医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儿科教研室(1929)、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儿科神经专业(1961)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胸腔镜手术(1992)、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经皮心室重建术(2013)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大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个研究科室、4个研究所;共有59个病房,开放床位1805张。日均门诊量1万人次左右,年收治病人近10万人,手术近4万余例。医院在职职工37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400人,泌尿外科郭应禄教授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大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和第一批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项目单位。北大医院是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为全市近2000万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全市6万余人的公费医疗,以及占北京1/8的干部保健任务。在北大医院的就诊患者中,有1/3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者。 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从1977年至今,北大医院累计培养本科生33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其中包括硕士1900余人,博士1800余人,博士后近115人。目前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30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590余人,同等学力人员90余人。护理专业同期在院近400人。同时,近年来医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参加各级住院医师培训、进修、继续教育项目及各类考试的人员共计2万余人次。 北大医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位居国内的领先地位,近五年来,医院获批国家、省部市、校级和横向课题,以及临床试验合计1600余项,经费约11亿元,其中纵向课题7亿元。累计发表论文5300余篇,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近3000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ew Engl J Med、Lancet、Blood、Am J Hum Genet等国际期刊上。获国家、教育部、北京市、中华医学会等科技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及部委级奖项19项。   北大医院将弘扬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塑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凝练百年历史与硕果,面向新时代使命与担当,医院凝聚全院职工智慧 ,提出了“厚积淀耕耘一百载,新时代筑梦三十年”的历史基调,与时代同行的北大医院人会继续传承 “厚德尚道”的院训,追求“水准原点”的愿景,弘扬“爱心浇灌,生命之花”人文内涵,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在健康中国、科技兴国、教育强国的背景之下,勇担“国家任务医学基地,世界一流学术医院”的时代使命,立足“立德树人为本,学术引领未来”的行动纲领,依托“聚焦学术竞争力,打造医学中轴线”的发展路径,早日形成“中心院区:国家任务,学术引领;密云院区:医疗先行,学科统筹;大兴院区:国际视野,北大模式”的一院三址、一体两翼的格局,不忘“厚积淀耕耘一百载”的从医初心,开启“新时代筑梦三十年”的时代征程。  ...[详细]
联系电话

010-83572211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医生团队
  • 翁迈[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男性性功能障碍、小阴茎畸形或阴茎发育不全、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阴茎硬结症、精索静脉曲张、早泄、包皮过长、男性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射精障碍、弱精、少精、包茎、睾丸炎、龟头包皮炎、输精管发育不全、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疾病、男性生殖系统感染、男性不育症、血精症,男性生殖整形手术,勃起功能障碍男性支撑体植入手术,男性生殖系统静脉曲张、睾丸疾病、包皮过长、包茎或包皮嵌顿、附睾疾病、阳痿早泄,死精症、无精症、少精,弱精、畸形精子、精液不液化,精子活动低、精索静脉曲张、睾丸曲张、阳痿、早泄、勃起功能障碍、勃起不硬、勃起不持久、不能勃起、射精功能障碍、射精快、不射精、时间短、生殖器畸形、包茎、精子质量,精子畸形等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精索静脉结扎、输精管附睾吻合、输精管吻合、精囊镜手术、阴茎畸形矫正延长等男科显微镜下相关手术。...详情

    从业经历

      翁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专家,副主任医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先后师从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周立群教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张潍平教授。多次参加北京大学男科中心显微外科进修培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与娴熟细致的泌尿外科手术技巧,擅长泌尿外科重大疑难手术的操作,其中一些手术数量和质量居国内前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SCI专业论文,《男科学教程》编委,《世界泌外之窗》译者。在京内,军内泌尿外科专业圈内具有良好的口碑。


      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委员会青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SCI专业论文,《男科学教程》编委,《世界泌外之窗》译者。在京内,军内泌尿外科专业圈内具有良好的口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甲)泌尿外科全国排名第二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男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中西医结合协会男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亚太地区性医学学会(APSSM)和国际性医学学会(ISSM)国际会员


      2021,2022年度“好大夫在线”男科专业TOP5好大夫

    ...详情
  • 杨莉[]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胡伏莲[]

    医生擅长

    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杆菌及相关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胡伏莲,女,主任医师,教授,原消化内科副主任,历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五届常委及第六、第七届常委兼秘书; 北京消化分会副主委。现在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顾问;全国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中华医学杂志》等10多种杂志编委或副主编。 1965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原湘雅医学院),一直从事医、教、研工作。近20多年来致力于幽门螺杆菌与上胃 肠道疾病 研究。于1986年在国内较早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与国内同道一起倡导成立了我国的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现为幽门螺杆菌学组),是我国幽门螺杆菌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0多年来对幽门螺杆菌与上胃 肠道疾病 的关系、诊断、治疗及其耐药性等方面作了系列而深入的研究。共发表论文及述评200余篇;因论文被引频次高而荣获2005年《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周年“金笔奖”,其科研成果曾两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排名第一); 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排名第一)和“北京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2004年于亚太胃 肠病 周(APDW)曾获“优秀论文评比主席一等奖”。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6人。主编了《幽门螺杆菌 感染 的基础与临床》(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2009年又出版第三版);《中华名医谈百病》;《临床思维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病例分析》;《幽门螺杆菌 感染 诊疗指南》等。参编专著及教材10余部。擅长胃 肠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及相关疾病。 ...详情
  • 陈宝雯[]

    医生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食管、胃肠、肝胆、胰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陈宝雯,女,主任医师,教授,原消化科主任,卫生部医疗技术咨询专家,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现任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专家委员会委员。1937年1月生于广东中山县,1955年考入北京医学院,1960年毕业分配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从事于内科医教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深受患者和同行的好评。五十年长期从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医教研工作,精于内科,特别是消化内科的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擅长治疗的疾病有:食管、胃肠、肝、胆、 胰腺疾病 。 参与编写的专著有:《胃肠病学》、《老年医学》、《今日内科》、《消化内科词典》、《疑难病例收集》以及高教版的《内科学等》。 主要研究:1. 前列腺素(PGE1.2)、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铝制剂、锌制剂、褪黑素(melatonin)等对胃肠损伤的细胞保护机理;2. 炎性介质与胃微血管损伤的相关性及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3.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细胞因子自反馈网络与消化性溃疡的中医寒热辨证,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4. 细胞因子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5. 表皮生长因子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研究;6. 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分析研究;7. 肝硬化 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病例的诊治研究;8. 探讨锌制剂对溃疡性结 肠炎 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9. 在国内首创采用胃外在体动物模型(ex-vivo gastric chamber animal models)探讨微循环对胃的损伤及保护机理的研究,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1989年在“GUT”杂志上发表,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引用。于1993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胃肠病大会上作为特邀嘉宾宣读“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基础血供”一文被评为优秀论文而获奖。目前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8篇在国外杂志发表,以上成绩已被收录在“英国剑桥世界医学名人录”第二版。 ...详情
  • 张鸣和[]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赵明辉[]

    医生擅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肾脏疾病免疫炎症发病机制和慢性肾脏病防治,涉及ANCA相关小血管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和狼疮肾炎等危重和疑难肾脏疾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提出了在病因学、新型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疗法等方面的新见解。 发表研究论文493篇,SCI收录325篇,包括肾脏病领域最有影响的杂志Nat Rev Nephrol(5篇)、J Am Soc Nephrol(3篇)和Kidney Int(12篇),其他论文包括N Engl J Med和Lancet等;他引4416次, H指数42。连续5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详情

    从业经历
     北京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临床研究员   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师从王海燕教授开始了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研究工作。1991-199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师从国际著名血管炎专家CM. Lockwood教授,继续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199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暨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工作至今。30年来一直致力于引起尿毒症的疑难和危重肾脏病临床与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肾脏疾病免疫炎症发病机制和慢性肾脏病防治,涉及ANCA相关小血管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和狼疮肾炎等危重和疑难肾脏疾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提出了在病因学、新型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疗法等方面的新见解。 亚太肾脏病学会(APSN)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免疫学会理事长 J Am Soc Nephrol编委。 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吴阶平-杨森医学药学奖和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赛维雅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近年10篇代表性论著: 1. Chen M, Kallenberg CGM, Zhao M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negative 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Nat Rev Nephrol. 2009;5(6):313-318. 2. Cui Z, Zhao MH. Advances in human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 Nat Rev Nephrol. 2011;7:697-706. 3. Chen M, Gao Y, Guo XH, Zhao MH. Propylthiouracil-induced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Nat Rev Nephrol. 2012;8(8):476-83.. 4. Wu LH, Yu F, Tan Y, Qu Z, Chen MH, Wang SX, Liu G, Zhao MH. Inclusion of renal vascular lesions in the 2003 ISN/RPS system for classifying lupus nephritis improves renal outcome predictions. Kidney Int. 2013;83(4):715-23. 5. Chen M, Jayne DR, Zhao MH. Complement in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Nat Rev Nephrol. 2017;13(6):359-367. 6. Cui Z, Xie LJ, Chen FJ, Pei ZY, Zhang LJ, Qu Z, Huang J, Gu QH, Zhang YM, Wang X, Wang F, Meng LQ, Liu G, Zhou XJ, Zhu L, Lv JC, Liu F, Zhang H, Liao YH, Lai LH, Ronco P, Zhao MH. MHC Class II Risk Alleles and Amino Acid Residues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J Am Soc Nephrol. 2017;28(5):1651-1664. 7. Yu JT, Li JN, Wang J, Jia XY, Cui Z, Zhao MH. Deglycosylation of myeloperoxidase uncovers its novel antigenicity. Kidney Int. 2017;91(6):1410-1419. 8. Yu F, Haas M, Glassock R, Zhao MH. Redefining lupus nephritis: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pathophysiologic subtypes. Nat Rev Nephrol. 2017;13(8):483-495. 9. Wang F, Yang C, Long J, Zhao X, Tang W, Zha......详情
  • 董欣红[]

    医生擅长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详情

    从业经历
    董欣红,女,副主任医师,讲师,1994年毕业于原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硕士学位。 熟悉消化内科常见病及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熟练胃镜检查。自1999年开始从事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临床工作及基础研究,特别是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功能性 消化不良 、消化性溃疡、 胃癌 关系的研究,擅长幽门螺杆菌 感染 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详情
  • 李俊霞[]

    医生擅长

    消化内科疾病,特别专注于大肠疾病诊治经验的积累,对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结肠非特异性炎... ...详情

    从业经历
    李俊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及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兼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外审专家;中华炎症性肠病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编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消化内科及炎症性肠病联盟委员等;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系委员、北京市十佳全科师资。 ...详情
  • 王海燕[]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刘新光[]

    医生擅长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肠动力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和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腹泻及便秘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刘新光,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理事、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动力学组和炎症性肠病学组成员、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委员、“我国消化科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起草小组专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咨询专家。兼任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胃肠病学、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医刊、中国综合临床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等杂志的编委。在内科学领域工作40余年,从事内科学消化疾病专业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主要的研究工作方向为胃肠黏膜保护、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肠动力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和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腹泻及便秘等胃肠疾病。曾获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奖》。至今为止在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著113篇,著书17部,其中主编4部,参编13部。擅长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肠动力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和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腹泻及便秘等。 ...详情
  • 刘玉春[]

    医生擅长

    各类肾脏疾病的诊治,在危重肾脏病的抢救、疑难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详情

    从业经历
    各类肾脏疾病的诊治,在危重肾脏病的抢救、疑难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发表论著多篇,参加编写《肾脏病学》和《今日内科》等著作。曾获得3项部委级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文章70余篇,参加编写书籍13部,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