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二级
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山下,地处广州市广花五路的新市镇,临近地铁二号线白云机场出口。始建于五十年代初期,原名为白云区红十字会医院,2001年更名为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一九九七年评审为爱婴医院,二OO二年成为广东省十三家之一、白云区唯一一家社区卫生示范中心医院,是广东省第一批医保定点医院。长期以来担负着本地区五十多万人口的医疗、保健、急救、康复、预防、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任务。 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占地面积9455平方米,主体建筑12层"颜乐天纪念大楼",于九八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业务用房13000多平方米,开设病床210张。装配了太阳能热水开水供水系统、全方位消防和电子安全监控系统,各病房设有卫生间、空调、闭路电视、中心供氧。医院整体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雅。 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30个,专科专病门诊36个。内科:包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病内科、内分泌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专科;外科分为外一区和外二区,包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骨外科、创伤整形外科等专科;妇产科包括炎症、不孕症、肿瘤、月经不调、产科、优生优育等专科;儿科:包括普通儿科、新生儿科。还开设了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性病科、肝病专科、中医妇科、乳腺病专科、中医内科、正骨、理疗康复科等,并设有担负本地区卫生防疫保健工作的卫生防疫、儿童保健、围产保健、妇发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科室。全院拥有医护人员三百八十名,其中各学科、专业的教授、主任、副主任医师三十余名,中级职称人员六十余名。 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拥有进口全身CT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化学发光仪、全自动凝血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彩色B超、800mA X光机、腹腔镜、进口电子胃肠镜,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仪、阴道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前列腺汽化电切镜、输尿管肾镜、膀胱镜、前列腺汽化电切镜、气压弹道碎石机、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分析仪、急诊抢救监护系统、超声诊断系统及理疗康复设备等一系列大中型先进设备。临床诊断和治疗具备科学先进手段。医院24小时应诊,节假日不休息,尽职尽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服务。
预约挂号
-
广州天河区中医院(天河区中医院)二级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天河公园东侧,交通便利。医院创办于1996年,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业务用房约18800平方米,设病床230张,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下设一个分支机构——猎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以来,我院一直秉承“厚德、精医、传承、创新”这一院训,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被广州市卫生局评为“广州市中医名院”,先后荣获 “广州市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广东省文明中医院”、“广州市价格诚信单位”、“广东省中医药特色示范单位”、“亚健康学术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实习医院、广州市“120”急救网络成员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
预约挂号
-
上海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
上海市中医医院的前身为上海市立中医门诊部,始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市级中医医疗机构。其后因历史原因几易其名,1979年正式改名为上海市中医医院。经过55年的发展壮大,上海市中医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中医特色浓厚、临床科室齐全、医学人才汇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地址:上海市芷江中路274号,另在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设有门诊部(原上海市中医门诊部)。近年来,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从中医确有独特疗效的单病种入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走出了一条凸显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发展道路。 上海市中医医院是一所中医特色浓厚、临床科室齐全、医学人才汇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 (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和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两个专家诊疗中心,云集张镜人、裘沛然、颜德馨等70余位代表上海 乃至全国中医界最高水平的专家为病人服务。开设神经内科、风湿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血液科、肝科、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肿瘤科、骨伤科、肛肠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康复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并拥有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中医小儿哮喘专科及中医睡眠疾病专科、中医小儿哮喘专科、肿瘤科3个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中医小儿厌食专科等2个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优势专科和中医失眠症特色专科、中医红斑狼疮特色专科、中医小儿厌食症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特色专科、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色专科5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 目前上海市中医医院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和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两个专家诊疗中心,云集以国医大师裘沛然、颜德馨为代表的70余位中医界最高水平的专家为病人服务,并且成立了上海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挖掘、整理、推广、应用名老中医经验, 培养中医理论扎实、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中医医院通过完善制度、扶管并重、培养人才等举措,不断加大对专科的建设力度,取得一定成果。现医院拥有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1个(儿科);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3个(中医睡眠疾病专科、中医小儿哮喘专科、肿瘤科);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优势专科2个(中医睡眠疾病专科、小儿消化专科);中医失眠症特色专科、中医红斑狼疮特色专科、中医小儿厌食症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特色专科、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色专科5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申康”市级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个(中医肿瘤特色专科)。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科研工作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积极组织2009年度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工作,目前已有41项科研课题立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局级8项、校级27项),共获上级部门资助经费214.6万元。目前在研局级以上课题55项,在研院级课题73项,2009年完成课题26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并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CP基地。2009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23篇,其中核心期刊57篇,非核心期刊166篇。统计源期刊115篇,非统计源期刊108篇。发表SCI论文3篇。以主编或副主编单位编写学术著作11部、教材2部。 上海市中医医院核定床位450张,实际开放床位500张。全院在职职工中有全国名老中医和上海市名中医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5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136人,其中新增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6人,博士点3个、硕士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全院医师中硕、博士占50%以上。 上海市中医医院坚持鲜明的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在全市中医院位居第一。2009年我院门急诊人次增长迅速,门急诊人次近144万人次,同比增长15.49%,每医生门诊人次居市级综合性医院第一位。2009年出院病人数达8769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5.28%,均次费用在全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最低。医院拥有64排螺旋CT、超声刀、DSA等一批先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为病人科学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保障。 中医药因其具有“简、廉、便、验”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我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积极推进“中医进社区”工作,与宝山、临汾等八家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在上海率先提出并施行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双向转诊优惠减免制度”、三级医院主任医师担任全科医师队首席医师等举措,以适宜技术推广、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为手段,实实在在为区域民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低价的中医服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共同举办的2008年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中,上海市中医医院荣...
预约挂号
-
华东医院三级甲等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建于1921年的宏恩医院。医院拥有东、南、西、北四幢医疗主楼以及十多幢配套用房,院内林木葱郁,环境十分幽雅。 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华东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华东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老年医学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目前,医院开放床位1300张,现有43个临床医技科室,员工20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正、副主任医师)318人;医疗设备先进,拥有当今世界最新技术的数字化手术室、达芬奇机器人、双源光子CT、高清晰度低射线量宝石CT、PET-CT、磁导航血管造影X光机、SPECT、3.0TMR、四维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诊断和治疗设备。华东医院现由院本部、市府大厦门诊部、康平路门诊部、闵行门诊部及市级机关浦东集中办公点医务室组成,拥有11个临床诊疗特色专科——老年医学科、影像医学科、胆胰外科、临床营养科、泌尿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消化内镜、肿瘤科、骨质疏松科、微创外科、乳腺疾病诊疗科。老年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同时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院内设有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下设老年痴呆与抗衰老研究室、老年骨质疏松研究室、老年临床医学与保健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和老年药学研究室)、上海市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社和WHO社区老年保健合作中心,是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挂靠单位。 华东医院的特需医疗中心是上海为外籍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间最早、历史最长的医院。以欧美、日本患者居多,可以为日本持有海外旅行损害保险卡的患者提供免付现金的医疗服务,广受海外患者和各界人士的信任与青睐,2010年通过英国Bupa机构“管理服务质量”资质认定并获银牌。 医院医风严谨,医德淳厚,实施“质量建院、服务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经过六十多年的实践积累,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对老年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消化内镜、特需医疗、齿科、营养等领域也成绩显著。自1989年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为上海医科大学)教学任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3000多名合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建院以来,在履行好三甲医院公益性职能的同时,兢兢业业为保障好各界知名人士、民主人士、科学家、艺术家的身体健康做出了杰出贡献,成功救治了大量高龄、危重的老同志,受到中央领导及上海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除医疗保健外,华东医院每年为上海及全国各地患者提供180余万人次门急诊医疗服务及近3万多人次的住院医疗服务。 今天,全体华东人在各级领导和院党政班子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公益性的办院方针,秉承“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关爱生命,追求卓越”的院训,创新医院管理理念,优化医疗内涵发展,强化学科人才建设,升化科研教学水平,为开创华东医院发展新局面而顽强拼搏、砥砺奋进。
预约挂号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三级甲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沪上一所百年老院,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省部共建研究型中医院,位列上海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文明单位。1984—2018年十八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上海市卫生系统唯一),多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和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医医院。2010年以来,医院7次获得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院长绩效考核A级。 医院拥有东西二院,核定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1320张。医院2018年各项业务指标、效率指标均位列全市三甲综合性医院前列。 医院中医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现拥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3个: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临床药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6个,中管局重点专科14个。中医急诊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基地,制剂室是全国中药制剂和剂改基地,神经内科是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基地。 医院开设的专病专科各具特色,独树一帜,享誉全国。近年来,医院坚持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建立了2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9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2个上海市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医院拥有多个重症监护室,医疗设施先进,内外妇儿科室设置齐全,2012年成立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恢复产科,已具备了较强的综合救治能力,成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六个重点单位之一、浦东地区三个急救中心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和上海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也设在院内。 医院目前配备了3.0T核磁共振仪、128排双源螺旋CT、SPECT/CT、PET/CT、全数字X光摄片机、全数字乳腺钼靶成像系统、骨关节成像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O臂机、高清电子胃肠镜、高清腹腔镜手术系统、钬激光手术系统、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手术导航系统、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四杆联动液相质谱联用仪、高内涵药物筛选系统、基因芯片扫描仪、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模块式生化仪、荧光定量PCR检测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在药学部门配置了全自动发药机、全自动包药机等先进设备。 医院现有职工总数2055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4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5名,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70人次,担任全国和上海市专业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100余名。现拥有全国名中医2名,上海市名中医20名、47名曙光名中医、50名曙光高级中医师,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方面,形成了“名中医挂帅、高级中医师当家”的曙光特色。 医院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现有校级研究所5个、院级研究所9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成立了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肝肾病证省部共建实验室。具备国际标准的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完成了中国首例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的临床实验项目。每年获立项的科研经费约1.5亿元左右。2018年获得“上海市专利示范单位”称号。 作为全国中医院校中最先成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临床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曙光临床医学院现有教研室18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7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生导师48名,硕士生导师189名。每年承担1000人次以上的各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各教研室主编的“十三五”国家级统编教材18部,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4部,与“十二五”同期相比增幅翻一番。 2008年曙光医院被批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合作基地”。随后,医院又接连承担了ISO TC/249秘书工作以及WHO ICD 11工作。2015年,由曙光医院和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市大学医院共同建设的中国-捷克“中医中心”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揭牌,同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共同见证曙光医院和捷方签署《中国传统医药在捷克发展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全面推动该中心项目在捷克的发展。曙光医院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东欧国家中医药工作协作组首批成员单位。 曙光医院以“大医德泽 生命曙光”为核心理念,在全国首创“伦理查房”,锻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曙光文化。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医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建设亚洲中医临床医、教、研中心,打造亚洲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研究型中医院的战略目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预约挂号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三级甲等
仁济医院建于1844年,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医院目前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是一个学科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东院区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于199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86,875m2,建筑面积207,740.74m2;西院区位于黄浦区中央商务区内,毗邻外滩,占地7,811 m2,建筑面积39,014.83 m2;南院区位于闵行区浦江镇,于201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2020年10月20日整建制并入仁济医院,占地50,055 m2,建筑面积82,590 m2;北院区位于巨野路灵山路,占地6,744m2,建筑面积17,553.82m2,于2013年7月全面启用;肿瘤所位于斜土路,总建筑面积7,523m2,由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十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组、辅助部门公共服务平台与《肿瘤》杂志编辑部组成,于2010年10月与仁济医院正式“院所合一”,2019年完成整体转隶,目前由市教委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管理,具体事务由仁济医院负责。 截至2020年底,医院共设有53个临床医技科室,总核定床位2750张;共有正式职工4390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专家587名,博导136名、硕导166名。仁济医院在2019年度医院综合实力排名榜(复旦版)中位列全国第十五名,在全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中,医院消化内科排第二,风湿免疫科排第三,变态反应科排全国第四、麻醉科排全国第六,泌尿外科排第七,核医学科、生殖医学科排全国第十,肾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放射科、普通外科、检验医学、健康管理等学科均获提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领域达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医院申请到的科研项目及专利逐年递增,包括国家级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重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其中2020年科研经费近3亿元。医院还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等;先后共有几百人次入围各级人才培养计划,包括973首席科学家、长江特聘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上海市领军人才等。医院与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挪威、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近十个国家的二十多所医学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友好合作关系。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2021年全球医疗机构“自然指数”百强榜中,仁济医院论文相关指标位列全球排名第22名,处于全国第一。
预约挂号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公济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64年,史称“公济医院”,英文名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西医医院,也是全国建院最早的西医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一院两址”,分设虹口和松江两部,同时全面接管嘉定江桥医院。新冠疫情期间,派员任全国第一支援鄂医疗队领队和专家组组长,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受到党和国家以及上海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获A++最高考评等级,在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位列综合医院类第12名,上海第3名。 医院名家荟萃:上世纪中后叶汇集了乐文照、任廷桂、胡懋廉、赵东生、张镜人、谢桐教授等国内著名医学专家,在医学上创出了众多国内第一,如:第一例肝叶切除、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第一例针麻手术、第一台国产心向量图描记器研制、首个国产心脏临时起搏器样机研制等。 学科人才实力雄厚:现拥有眼部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上海“振龙头”项目3项;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急救中心、医学领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麻醉质控中心等多个重点中心;形成了眼科、泌尿、骨科、消化、血液、普外、心血管、急诊与危重病、内分泌科、介入、呼吸、妇产、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临床药学、检验、放射、超声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多人次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次荣获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 医疗技术水平领先:积极开展无痛、微创等特色诊疗技术,挂牌成立“亚太脊柱外科人工智能临床及转化中心”等十余个疾病诊治中心,配备沪上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Mazor机器人,开展全国首例裸眼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高精尖手术。 科研教学能力突出:成立上海首家高标准临床研究院,打造创新联合体,获批建设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市一分中心。积极开展医疗人工智能、分子影像、生物材料、细胞、微创等多方面的科研合作。近几年,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突飞猛进。发表一大批以Science、JAMA等为代表的高水平论文。医院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20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3个,上海市基地24个。现有博导92名,硕导144名,博士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27个,硕士点37个。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评定,高质量通过评审,获得国际认可,被评为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培育)单位。 合作交流广泛深入:深度推进与松江、虹口、嘉定等区域医联体建设,构建紧密型“内环”医联体;牵头成立长三角医院发展战略联盟,与长三角地区医院合力打造“中环”医联体,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美国克利夫兰医院集团、以色列拉宾医学中心、德国癌症协会等单位深度合作,拓展“外环”医联体,加速构建“市一同心圆”发展模式。 管理体系科学创新:在国内率先提出“六梁六柱”医院全质量管理(h-TQM)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结合卓越绩效准则标杆引领,倡导“质量•创新•共享”的医院文化。获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等多项国家、上海市荣誉奖项,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质量管理名片。 2021年,医院持续追求医院高质量发展、群众高满意度就医、员工高品质生活的“三高”目标,将疫情防控和医院发展每一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以优异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主要的亮点工作有: 一是疫情防控驰而不息。落实“五零四亮”的防控目标,常态化疫情防控,无院内感染病例发生;圆满完成市里交给的核酸检测任务,深夜拉动60人核酸检测队伍,迅速集结完毕受到市卫健委和松江区政府高度评价。 二是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年门急诊量453.82万,出院人次13.30万,住院手术人次8.33万,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5.56%、2.64%和7.90%。国考四级手术率上升至29.91%。国考微创手术率上升至19.56%。平均住院天数下降至5.78天。药耗占比49.56%,均次费用保持在同级同类医院平均水平。申康54个重点病种排名较2019年提升的病种达19个。创新技术大力开展。成功开展国内首例MAKO机器人辅助比基尼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国内首例三维重建下扩大袖式肺切除手术和上海市首例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介导房颤冷冻消融手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诊疗模式不断优化。持续推进5G支撑下的急诊急救一体化及总协调人制度,胸痛中心在市级医院胸痛中心名列前茅;消化系统肿瘤MDT中心获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肿瘤MDT联盟授权认证;肝脏外科获全国
预约挂号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三级甲等
北京口腔医院坐落在北京市古老的天坛公园南侧,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承担着北京市群众口腔医疗保健和口腔卫生人才培养的任务。医院创建于1945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医院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96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被评为合格临床教学基地,2000年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和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001组建北京市口腔医疗集团,扩大了医院的整体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的口腔医院。 北京口腔医院设有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科、牙周科、中医粘膜科、儿童口腔科、口腔特诊科、口腔预防科、综合治疗科、口腔急诊科、特需医疗中心等12个临床科室,以及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口腔修复技工制作中心和医疗器械科等6个医技科室。为进一步突出重点,发挥专长,医院建立了口腔颌面会诊中心、涎腺疾病中心、正畸会诊中心、口腔种植中心等具有较高临床医疗水平的诊疗中心,为诊断和治疗口腔疑难病症创造了条件。 医院现有员工1000余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00余人,高级职称医护技人员130余人,中级职称200余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3人。全院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奖励基金1人;入选跨世纪人才工程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2人;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7人。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北京口腔医院在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质量工作的基础上,抽调各科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组建了特需医疗中心。该中心与其它科室配合,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收费标准:挂号费:主任医师100元;副主任医师80元;主治医师50元;急诊加号费:100元,复诊挂号费同上。治疗费:由于特需医疗中心主要针对那些对医疗设备、医疗服务、就医环境、医生水平、使用的牙科材料均有更高要求的患者服务,治疗收费标准按特需医疗标准执行。根据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在特需医疗中心就医,不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待遇。特需门诊预约电话:010-67099291。 北京口腔医院先后被评选为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红十字先进单位,多次受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奖励和表彰。在好大夫在线上的好评医生有:口腔综合治疗科的董辉、牙体牙髓科的侯本祥、口腔颌面外科的陈仁吉、儿童口腔科的石炜、口腔预防科的韩永成等医生。 北京口腔医院崇文区地址: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天坛西里4号 邮编 100050 电话:010-67099114(总机) 乘车路线:乘2、7、15、17、20、120、692、729、特11路、快速公交1号线等,在天坛或先农坛站下车。 北京口腔医院东城区地址:东城区(王府井)锡拉胡同11号 邮编:100010 电话:010-67099114(总机) 乘车路线:乘2、103、104、111、特11路,东华门、东安市场或灯市口站下车;20、120王府井站下车。
预约挂号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三级甲等
经国资委批准,2004年12月31日,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的原中铁建总医院从企业中分离,整体划转,并入北京朝阳医院,成立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是石景山地区唯一一家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京西院区依托朝阳医院本部强大的学术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资源共享,科室设置齐全,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医疗知名专家、学者与学科带头人。在高水平综合医院基础上,突出专科特色,重点打造呼吸中心、心脏中心、重症监护中心、急诊中心、职业病与化学品中毒救治中心等优势学科和干部综合科、脑病中心、肾病中心、肝胆中心等特色科室。同时,承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功能。
预约挂号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市属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承担着北京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任务。医院下设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市中医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研究中心等,是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北京中医医院分别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治未病基地、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急诊临床基地、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400张,全年门急诊量220万人次,中医专病门诊93个,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77项,配备大型医疗设备近50种。现有职工1698人。拥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5人,首都国医名师35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8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市级人选7人、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16人、“215”人才20人,北京市中医药人才(125计划)4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5人、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9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2个、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作室站28个。 医院拥有赵炳南皮肤病研究中心、脾胃病中心、针灸中心、治未病中心及肿瘤医疗中心5个北京市临床中心;设有中医皮科、中医脾胃病科、中医心血管科、中医针灸、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及中医治未病中心7个北京市中医特色诊疗中心;中医皮肤病、中医脾胃病、中医外科及中医急诊(重症医学)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北区域诊疗中心。拥有临床科室33个。设有包括捏积、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皮肤溃疡、介入、感冒、抑郁等中医专病门诊,对多种疾病的中医诊疗水平居国内外领先。医院狠抓学科建设和专科建设,积极开展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活动。目前,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北京市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工程项目首都核心专科6个。 医院设立有6个医技科室:放射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医学检验科(包含输血科)、超声诊断科、营养科。配备大型医疗设备近50种:如3.0T磁共振仪、256层极速CT、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SPECT/CT、超声内镜、双板数字DR、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全自动智能采血系统、全数字平板乳腺摄影系统、聚焦超声肿瘤消融机、数字胃肠造影系统、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术中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中药房常备中药饮片近660种,诸多院内制剂来源于名老中医及专家的验方、秘方和科研成果,现有批准文号的院内制剂192种,其中中药制剂164种,丸、散、膏、颗粒、胶囊、洗剂、酊剂、油剂等近20种剂型,70余种为临床常用制剂。病房煎药室始终保留一人一方,直火砂锅煎药的传统煎药模式。 医院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任务, 截止到2018年7月,拥有中医专科教研室20个,拥有学科硕士培养点9个。拥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7人。教授、副教授共55人;共获科研成果奖24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95项。 医院对外合作医疗机构65家,涉及包括四川、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云南、湖北、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以及京郊区县等地区,其中,在北京地区对顺义、延庆、平谷和怀柔四家中医医院进行托管。随着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推进,我院已与14家河北省医疗机构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根据中医学术传承特点,我院为上述地区培养骨干人才,名师收徒46人。“十二五”期间,我院向受援单位共派出兼职、挂职医务人员86人,派遣义诊专家共8040人次,专业讲座、讲授健康教育课217次,咨询诊治病人近8万余人次。 北京中医医院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开设了中医、针灸、按摩、护理、保健、营养等学习班,为世界各地培训了数千名中医师和针灸师,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人到医院参观、学习、交流。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技术援外项目,举办了多期国际中医保健技术、传统医学管理、中医特色护理等研修班,同时不断派出专家学者赴世界各地考察、讲学、进修、会诊和学术交流,扩大了中医药在国际的影响,加深了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医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公益方向,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在防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甲型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援疆援藏等公益事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连续十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人民满意医院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北京中医医院底蕴深厚、名医辈出、百姓喜爱,已成为区域中医药服务的中坚、青年中医师成长的摇篮!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