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二级
暂无介绍
预约挂号
-
广东医学院附属生殖医学中心
暂无介绍
预约挂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空军第十七医院)三级甲等
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创建于1952年,坐落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13.2万m2,建筑面积8万m2,展开床位800张。前身是中南空军第二医院、空军第十七医院、空军广州医院。经过6O多年的风雨历程,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服务优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心理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共展开45个科室和专业,其中全军医学专科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军区重点专科、专业5个,在肝病防治、肝胆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临床航空医学、器官移植、肿瘤综合防治、介入治疗、口腔医学、超声医学、心理咨询、细胞治疗、药物研制、健康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技术特色和优势。 医院的医务人员规模不断壮大。经过60多年的发展,医院已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在军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科技术人才。其中“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技术三级以上专家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人;高级技术职务医务人员82人;47人担任全军、军区和广东省专科分会的委员、常委、副主委。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医生,中高级技术职务300多人。医院拥有一整套公正、严格的人才晋升制度,在确保选拔高素质 技术人才的同时,注重人才的自身培养和继续教育,从而保证先进的硬件环境与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呼应,为患者的健康作出最有利的承诺。
预约挂号
-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二级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暨北京民族医院)始建于1992年,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行署联合创建。1998年经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决定把北京藏医院扩建为一所“以藏医为主,多民族医为一体,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结合的国家级民族医疗机构”,并于2000年在亚运村异地扩建,2002年竣工迁入现址。 北京藏医院建院以来,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部委局的关怀与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0张,开设藏、中、西医8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和4个住院病区。其中藏医心脑病科、藏医胃肠病科为特色专科,藏药浴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医院配有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包括进口MRI、全数字化X线摄像系统、多层螺旋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同时医院已启动PCR实验室,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北京藏医院在建设与发展中,注重临床、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首都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不断提升民族医药内涵,并与国内外十几家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在藏医临床研究、文献研究、藏药研究、藏医医技医法抢救与整理方面成果显著。已完成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部级项目数十项,2项科研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发表民族医药专业论文数百篇、专著十余部,目前正在稳步推进财政部项目“藏医心脑血管临床和民族医技医法传承及新药开发研究”。完成北京市名老藏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连续举办十一届“全国藏医药高级研修班”和数届国际藏医药培训班。我院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的教学实习医院,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北京市中医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医师分会会长单位,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托申报单位。我院于2021年与山南市藏医医院和西藏甘露藏药产业集团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藏医医联体和西藏藏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促进了藏医药事业发展和繁荣,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北京藏医院秉承“继承、创新、和谐、精诚”的院训,发挥自身地处北京的区位和行业优势,推动藏医药和民族医药的挖掘传承和研究创新,服务首都各民族群众,服务西藏及涉藏重点省。致力于为政府提供政策性建议、推动民族医药法制化进程,已经成为落实民族政策、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培育人才的重要平台。
预约挂号
-
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
暂无介绍
预约挂号
-
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
暂无介绍
预约挂号
-
上海市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
暂无介绍
预约挂号
-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北大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三级甲等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始建于1941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全面发展的大型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和口腔医学研究机构。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医院口腔专科医疗服务规模世界领先。现有诊疗椅位664台,开放病床171张,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8个,下属分支医疗机构5个,职工2600余人。2019年门急诊服务群众176.02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796人。首批次获得了口腔类别全部八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还是2008奥运会及残奥会,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定点医院。 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首批由教育部批准招收口腔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口腔医学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单位,全国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口腔医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首批口腔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是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中国医师人文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2017)、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2018)中均荣列“A+”。自“牙医学”学科列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以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已连续6年居中国内地第一名,全球排名(2015-2020年)依次为:并列第17、第16、第13、并列第15、第23、第20;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中连续10年位列口腔专科第一名;北大版“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口腔综合榜单第一名。 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等29名国家级人才和教学团队;在培养的毕业生中,目前已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外籍院士)、国家一级学会会长/副会长10名等一批学术造诣高、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 医院拥有多个国家级平台或基地: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学领域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口腔医学质控中心、国家(口腔)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和考官培训基地(口腔类别)、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还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药监局口腔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多个省部级科技研发平台。 医院多年来广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促进等工作。198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为“WHO预防牙医学科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参与组织领导了20多年“全国爱牙日”活动,主持完成了前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持,北大口腔专家作为主力(12人专家组中7人)参与全过程。先后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科普基地称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基地。 医院作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国家口腔医学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等全国性口腔行业组织的支撑单位和会长/理事长/主任单位,始终致力于我国口腔医学学科发展、医师队伍培养和成长、全民口腔健康水平提升,并通过对口帮扶、建立联盟等形式,辐射带动全国口腔医学发展。还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牵头一系列业内管理规范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为国家相关政策、规划的制订提供专家意见。 北大口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勇担使命,响应援疆援藏、京津冀协同发展、京蒙对口支援等号召,依托学科优势,发起“口腔医学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联盟平台”,与多家院校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和远程医疗协议,成立囊括海淀区四十余家口腔服务机构的口腔专科医联体。 作为国内口腔医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与海外40余所口腔医学院校签署了学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先后建立4个国际专科医师、国际学者培训基地:世界卫生组织预防牙医学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WHOCC)、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肿瘤与修复重建培训中心(IAOMS)、国际内固定学会颅颌面分会培训中心(AOCMF)、国际口腔种植学会国际学者培训中心(ITI Scholarship Center-Beijing),培训海外青年学者数十人;每年接待大量外宾,多次举办大型国际和地区性学术会议,已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70多年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厚德尚学、精医济世”的院训精神作为核心文化理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医院文化,并激励着一代代北大口腔人为了早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口腔医学院”的目标而不断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预约挂号
-
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煤炭工业总医院)三级
应急总医院,前身为煤炭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应急管理部所属在京事业单位,是北京市涉外医疗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华北理工大学非隶属附属医院及国际救援中心(SOS)定点合作医院。 医院于1987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兴建。1993年正式落成开诊。1998年,由原北京市卫生局批复为三级综合医院,1999年,通过评审确立为三级合格医院。随着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先后由煤炭工业部、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应急管理部领导。 医院编制床位515张,现有职工972人。其中高级职称198人,博士82人,硕士170人。设有38个医疗、医技科室,开展了80余个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呼吸内科、肿瘤内科专业具有较强优势,气管镜介入治疗走在专科医疗技术的前沿。心内科、骨科、普外科、职业病科、中医科、影像科等学科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 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拥有核磁共振仪2台、CT机3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2台及其他高端医疗设备340余台套。 建院以来,医院先后荣获多项荣誉。连续13次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连续9次获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先后获全国三八红旗单位、北京市卫生先进红旗单位、北京市公共卫生文明单位、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2002年底,中编办批准在煤炭总医院设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2005年9月,更名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中心作为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载体之一,承担组织、建设全国矿山医疗救护体系的职能,指导、协调、实施矿难伤员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工作。设立了1个国家矿山救护中心、42个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成立全国矿山医疗救护专家组,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在全国多起重特大型矿难事故中出动应急医疗救护力量,救治伤员共计两万余人次。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战斗中,医院积极投身,救死扶伤,不畏艰险,攻坚克难,表现出色,受到表彰。 2018年12月,中编办批复煤炭总医院更名为应急总医院。医院将秉承“以人为本、患者至上、严谨和谐、创新发展”的院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在继续为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紧紧围绕应急管理部的职责和使命,服务应急管理事业,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医疗能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应急救援医疗队伍。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