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交大优秀博导;上海银蛇奖提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心内科副主任。上海市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心脏节律分会副主委,中国远程心电鉴监护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委员,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第三届编委会委员,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常委,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编委。中国房颤工作组专家成员;Cir AE及CMJ特约审稿人。上海市胸科医院60周年卓越人才奖。 临床:自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基础和临床研究,至今累计完成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手术2万例,其中房颤导管消融手术16000例(万),个人例数世界最大;2015年完成心律失常介入手术2400例,其中房颤消融手术1750例,连续8年房颤导管消融数量居亚太地区首位和世界前列。患者70%来自国内外。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持续性房颤这一国际性难题,首创了”CCL”术式,并根据这个术式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发表多篇原创性的高分SCI文章。是这一领域在国际上极具有影响力的专家。 科研: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收录论文73篇;其中IF>5分文章为10篇,IF>10分文章2篇(14.3分),文章特点是临床研究文章为主,高分值的比例多;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已完成一项,在研一项),上海市重点课题2项;曾参与863、十一五、卫生部重大课题子课题负责人;目前科研经费550万;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2012第一完成人),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2010第一完成人),上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2011,2012第一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2011,第四完成人);建立了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病例数据库,为推动全国房颤诊治规范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教学:在全国挂牌了15个房颤分中心(浙江、江苏、山东,江西、福建,湖北);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上海房颤国际论坛”,对提高国内及亚太地区房颤诊疗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全国培训医生80余人;曾到国内外133家医院进行手术演示;出版房颤导管消融方面专著3部,其中《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是国内第一步系统介绍房颤导管消融操作技巧的专著。 团队有正高2名,副高1名,主治医生2名;博士5名,硕士1名;该中心是上海交大首批专病中心,在首批19个专病中心的三年考核中是三个优秀之一,获100万的经费支持;曾获医务工会创新奖提名及获交大优秀班组奖(2012)。 ...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