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始建于1971年,是国家卫健委直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爱婴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优秀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获批准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院本部(含岭南医院)拥有在职员工503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82人,高级职称人员642人。医院目前拥有天河院区、萝岗院区(岭南医院)、粤东院区、肇庆院区四个院区。天河院区与萝岗院区位于广州。天河院区开放床位约2000张,日均门急诊量超过14000人次;萝岗院区规划床位数1500张,目前一期开放床位661余张,日均门急诊量约4000人次;位于梅州的粤东院区规划床位数1500张,现开放床位800余张;肇庆的肇庆院区于2021年10月投入运营,规划床位数1800张。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拥有普通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耳鼻咽喉科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医肝病科、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临床护理、器官移植科、骨科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血液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神经内科、急诊科、检验科、耳鼻喉科、产科、麻醉科、康复科、病理科、口腔科、皮肤科、肾内科、儿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护理、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医肝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25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以及13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肝脏病学科是医院的龙头学科,目前已形成包含肝脏内科、肝脏外科、重症监护、麻醉科、肝脏影像与介入治疗、肝病实验室等多学科综合诊疗和临床科研的强势学科群,在重型肝炎救治、肝癌早期诊断、肝癌微创治疗、成人活体肝移植、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器官移植麻醉、肝移植围手术期影像评估等急难重症中的诊治水平全国领先。 脑病学科是医院快速崛起的特色学科群,涵盖儿童行为发育科、心理科、脊柱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外科、康复科等学科,其中儿童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脊柱外科微创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吞咽及认知功能康复等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享有盛誉。结合在脑病诊治领域形成的优势和特色,医院成立了广东省首个“精神与神经疾病研究中心”,并获批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区域性脑病基础研究中心和脑科学转化医学大平台。内分泌科、风湿科、泌尿外科、超声科、皮肤科等优势学科积极探索医疗新技术,在糖尿病防治、强直性脊柱炎精准诊疗、前列腺癌微创治疗、肿瘤消融治疗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院注重发展医学前沿技术,生物治疗中心成为国内第一批获批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在多项干细胞临床治疗中均取得重要突破。 作为中山大学医学部的主要临床教学基地,医院拥有临床医学硕士点51个,博士点4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医院是广东省住培普通师资培训指导单位,设有25个国家住院医师培训专业基地(其中1个国家级专科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基地,2个国家级住培骨干师资培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专业基地,8个省级住培骨干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培训专业基地),硕士生导师347人(不含兼职导师),博士生导师150人(不含兼职导师),承担了多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以及全国各地进修生的培养任务。《传染病学》是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广东省精品课程、广东省教学团队;《性与生殖健康》是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内科学》、《远离传染病》是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外科学》是省级精品视频共享课;《精神病学》《皮肤性病学》《康复医学》《诊断学》《妇产科学》《性医学》《外科学》《内科学》是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医院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基地和优质学术平台。拥有省部级科研基地17个,厅局级科研基地7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专业19个;主办和承办了《Liver Research》、《新医学》、《器官移植》、《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及《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等国家级杂志,均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近五年,我院获得各级科研项目约1400项,经费总额约5.6亿元,以我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600多篇,其中高水平论文480多篇。此外,我院专家团队牵头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荣誉。 医院配备有手术机器人、PET-CT、3.0T MR、能谱CT、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后装治疗机、DSA、乳腺X光机、四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骨密度仪、大型生化自动分析仪,以及中央重症监护系统、杂交手术室、人工肝支持系统等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详细]
联系电话

020-85253333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

医生团队
  • 蔡道章[]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朱叶青[]

    医生擅长

    暂无信息 ...详情

    从业经历
    住院医师 ...详情
  • 刘斌[]

    医生擅长

    脊柱外科专家。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20年,专注于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治,擅长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脊柱感染、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等疾病的微创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刘斌,中山三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秘书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损伤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腰椎学组秘书,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科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近5年,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5项,以项目第二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期刊论著15篇,发表核心期刊论著60余篇。参编脊柱外科专著6部。 ...详情
  • 翁建平[]

    医生擅长

    2型糖尿病早期防治、特殊类型和家族遗传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疗;肥胖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和垂体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翁建平,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生研究生。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内分泌学科学术负责人兼首席专家。主要学术任职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亚洲分子糖尿病学理事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教育和工作简历: 1985年获东南大学医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医学学士; 1991年获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内分泌专业医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历任住院总医生、主治医生; 1996年获中山大学医学博士, 199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7.12~2000.3瑞典LUND大学博士后,从事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 2000年7月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2001.12破格晋升教授、主任医师 2005年.9月~2007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 2007.1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任副院长,主管科研及学科建设。 主要研究方向: 2 型糖尿病早期干预、特殊类型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获 973一级分题(2型糖尿病营养干预代谢组学课题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卫生部重点临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中山大学5010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资助。在包括 Diabetes、Diabetologia、Diabetes Care及JCEM 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2006年以“胰岛B细胞功能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中国胰岛素分泌年度成就奖。 科研基金 同种异体人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50万,广东省科技厅卫生厅联合攻关) 转基因介导的核因子-kB激活与胰岛素抵抗(2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15万,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型糖尿病早期干预方式对其预后影响综合研究(150万,全国多中心合作研究)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防治(100万,广州市科技局) 社会兼职 1 、 WHO-IDF 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执行委员; 2 、亚洲分子糖尿病学会副主席;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4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 5 、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 6 、广东省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获奖情况 1、广东省政府授予的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2 项; 3、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 6、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论著 国内外杂志约80余篇(包括影响因子5分以上的英文论著11篇,代表作如下) 1. Weng J., Marfarlane W. M., Lehto M., Gu F, Hattersley A. T., Groop L. Functional consequence of mutations in MODY4 gene (IPF1) and presentation in families with MODY3 mutatoins. Diabetologia 2001, 44:249-258 2. Weng J, Lehto M, Forsblom C et al. The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 (MODY5) gene mutations in Scandinavian families with early-onset diabetes and/or kidney disease. Diabetologia 2000,43:131-132 3. Weng J., Ekelund M, Lehto M, Li H, Ekberg G, Frid A, Aberg A, Groop L and Berntorp K Screening for the MODY mutaions, GAD antibodies, and type 1 diabetes-associated HLA genotypes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2, 25(1):68-71 4. WENG J, YAN J, HUANG Z, SUI Y, XIU L. Missense mutation of Pro387Leu in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 (PTP-1B) is not associated ......详情
  • 乔晓禹[]

    医生擅长

    暂无信息 ...详情

    从业经历
    主治医师 ...详情
  • 潘志恒[]

    医生擅长

    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及慢性结肠炎等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副主任,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具有二十余年的丰富临床工作经验,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肝胆胃肠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是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 ...详情
  • 黄河[]

    医生擅长

    胃肠肿瘤,疝,肛肠疾病,甲状腺,乳腺,肝胆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2010年中山大学外科学普外科专业硕士毕业 2010-201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工作 2011-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普通外科工作 ...详情
  • 廖泽涛[]

    医生擅长

    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廖泽涛,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九届及第十届青年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风湿病学会常委,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硕连读七年制,2012年取得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擅长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脊柱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相关基因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横向基金1项,参编多部学术专著,《脊柱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副主编。 ...详情
  • 助孕咨询号[]

    医生擅长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吴伟康[]

    医生擅长

    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尤其擅长髙脂血症、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调治。主研方向,心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对四逆汤防治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常见心血管病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在应激的病理生理,特别是与肿瘤发病的关系和对睡眠的干扰方面有所涉猎。 ...详情

    从业经历
    吴伟康,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国家认定),师承邓老在中医内科学方面的丰富临床经验和学识。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手术放化疗的中医药辅助治疗,亚健康中医药调治。 社会兼职: 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②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委 ③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 ④ 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会长 ⑤ 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 ⑥ 香港浸会大学 Fellow (高级研究员) ⑦ 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⑧ 广州中医药大学 客座教授 ⑨ 南方医科大学客 座教授 获奖情况: ①1997年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 ②199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③199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④1999年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⑤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证书号:2006-J-234-2-01-R05; ⑥200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成果名称:四逆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证书号:2004医-1-002-R01; ⑦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果名称:四逆汤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证书号:2003-034-1 论著: 1.LinSQ,LiuKX,WuWk,StudyonpretreatmentofFPS-1inaratwithhepatic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The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2009(Inprint,SCI,2007IF:1.168) 2.ZhiweiXu;ShiqingLin;Wuweikang;HongmeiTan;ZhiWang;ChaoCheng;LiheLu;XuanhongZhang..Growthhormonereleasingpeptide(ghrelin)inhibitsdoxorubicininducedcardiotoxicitythroughmitochondriamediatedpathways.Toxicology.2008;21:247(2-3):133-138.SCI,2007IF:2.919 3.LiheLu,WeikangWu,JianyunYan,XiaohongLi,HuiminYuXiyongYuAdriamycin-inducedAutophagicCardiomyocyteDeathPlaysaPathogenicRoleinaRatModelofHeartFailure.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2008:7:SCI,2007IF:2.878 4.ZhiWang,MinLi,WeikangWu,HongmeiTan,DengfengGeng.GinsenosideRb1PreconditioningProtectsagainstMyocardialInfarctionafterRegionalIschemiaandReperfusionnbyActivationof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ignalTransduction.CardioDrugsTher2008,22(6):443-52.SCI,2007IF:1.856 5.Z.Xu,W.Wu,X.Zhang,andG.Liu.Endogenousghrelinincreasesinadriamycin-imducedheartfailurerats.JournalofEndocrinologicalInvestigation2007;30(2):117-125.SCI,2007IF:2.102 6.Ke-XuanLiu,WeiHe,TimoRinne,YingLiu,Mi-QiZhao,WeikangWu.TheeffectofGinkgobinobaExtract(Egb761)pretreatmentonIntestinalEpithelialApopsisinducedbyIntestinalIschemia/RepersusionInjuryinRats:RoleofCeramide.The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ne.2007;35(5):805-819SCI,2007IF:1.168) 7.LiuKX,WuWK,HeW,LiuCL.Ginkgobilobaextract(EGb761)attenuateslunginjuryinducedbyintestinalischemia/reperfusioninrats:rolesof......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