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
医院名称: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75人,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1人,河北省名中医8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11人,省管专家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7人,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8人,硕博导115人。医院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医疗区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3.0T核磁共振、64排CT、检验流水线、血管造影机等大型先进设备,单价10万元以上设备380余台;是河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承担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在医疗方面,医院设临床医技科室61个,编制床位1800张,是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拥有脾胃病科、肛肠科、肾病科、中医护理学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肛肠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针灸科、急诊科、耳鼻喉科等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骨伤科、呼吸科、心血管病科、皮肤科、治未病科等17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医院现生产茵连和胃颗粒、金石利咽颗粒、葛根清肠颗粒等34个特色制剂品种。医院设有河北省中医院西院区和正定门诊部。 在教学方面,作为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医院设14个教研室,承担18门课程教学任务。每年在院本科生6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余人,规培学员400余人。 在科研方面,拥有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急诊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中医眼科学、中医护理学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设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肝病浊毒证重点研究室、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3个重点研究室,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在预防、急救和康复方面,医院设治未病中心,实施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项目,提供中西医结合体检、健康咨询、饮食指导、运动健身、中医药调理、康养一条龙服务;开设24小时急诊,是省会120网络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查治疗,具备处理各种急危重症的综合救护能力;设康复医学科,把传统中医特色治疗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是河北省中医药国际康复中心。 目前,医院正在实施《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优势突出、技术先进、功能健全、管理规范、服务周到”为目标,打造河北区域中医药服务最亮品牌。医院明确发展战略为,坚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综合救治能力”,建成多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综合救治能力达到省内先进,实现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养老全链条发展,向国内知名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目标迈进。...[详细]
联系电话

0311-85990114(总机),66792739(挂号室)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89号

医生团队
  • 张晓艳[主治医师]

    医生擅长

    消化疾病诊治...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王志坤[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慢性胃炎(包括浅表-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糜烂出血性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等。擅长治疗胃痛、胃胀、胃酸、嗳气、烧心、反酸、口干、口苦、口中异味、口腔溃疡、食欲减退、纳差、失眠、腹痛、便秘及腹泻等。...详情

    从业经历
    王志坤,女,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白求恩式好医生 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国家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河北省中医院胃病研究室副主任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秘书长 河北省老年学会理事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 1996年毕业后分配至河北省中医院,一直从事脾胃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师从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刘启泉教授,重点研究脾胃升降理论,主张宏观辨病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治胃以通降为本,分期论治,治肠以调理为先,内外同治,重视中医传统的腹诊。主持和参加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项、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研究计划项目7项,获奖9项。其中“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和机理探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合并胃溃疡的临床研究”、“小归芍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及“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均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2篇,编写著作7部。两次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先进个人”。获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详情
  • 孟宪鑫[主治医师]

    医生擅长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治疗。缓解胃痛、胃胀、胃堵、胃凉、烧心、反酸、嗳气、呃逆、便秘、腹泻、口干、口苦、口甜、口臭、口疮等胃肠病常见症状。...详情

    从业经历
    孟宪鑫,男,主治医师,师承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李佃贵教授,博士。...详情
  • 杨金国[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检查和介入治疗术;中医特色与胃肠镜影像相结合,对胃肠病进行综合治疗,尤其是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疾病引起的胃痛、胃胀、烧心、反酸、嗳气、食欲不振、失眠等;小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习惯性便秘等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急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病、酒精肝、脂肪肝、急慢性胆囊炎及其他疑难杂症...详情

    从业经历
    杨金国,男,主任医师、教授,消化内镜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河北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1990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曾于200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进修学习。长期从事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即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娴熟,并能熟练地进行介入治疗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息肉切除、食管狭窄治疗、胆管结石取出术、胃内异物取出术、消化道出血止血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进行胃肠病的综合治疗,包括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疾病引起的胃痛、胃胀、烧心、反酸、嗳气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习惯性便秘等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急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病、酒精肝、脂肪肝、急慢性胆囊炎及其他疑难杂症。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省科委科研项目《止酸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其对食管PH值影响的研究》等多项课题。共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详情
  • 刘建平[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反流性食道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中重度异型增生、中重度肠上皮化生、真性无酸、胃癌前期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腹泻、便秘等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刘建平,女,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主任。1985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尤其在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造诣颇深。发表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30余篇,撰写学术专著20余部,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擅长治疗反流性食道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中重度异型增生、中重度肠上皮化生、真性无酸、胃癌前期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腹泻、便秘等疾病。...详情
  • 郭喜军[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中医药治疗浅表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结肠炎、脂肪肝、胆囊炎、胰腺炎...详情

    从业经历
    郭喜军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北省中医院 脾胃病三科主任,河北省中医胃肠病研究所 胃病研究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 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 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石家庄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 专家。 从事胃肠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多年,在对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不可逆转”的胃癌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认为只有解决萎缩性胃炎腺体萎缩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该病。研究中他发现气滞、湿阻、郁热、阴伤、血瘀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机,阴血耗伤是本病的关键。气滞、湿阻、郁热是该病的初始病机,而胃的脉络瘀阻是促成阴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对3000多名患者的电子胃镜、胃酸测定、病理分析、排空实验、壁细胞抗体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最后证实,萎缩性胃炎的腺体萎缩与病人胃粘膜血管的微循环障碍是一对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过程,这与中医对该病的病机的研究完全一致,从而也证实了中医病机的正确性。 根据对该病病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萎缩性胃炎“脾胃分治”的理论,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创立了“凉润通降”的治疗大法。该疗法重点在于改善患者胃粘膜微循环障碍和恢复胃内萎缩的腺体。经数万例患者临床使用,其总有效率在95%以上,临床治愈率达到了63.4%。实验验证,该类药物对已经萎缩的腺体有明显的再生能力,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表现出的基础排酸、最大排酸的降低及胃蛋白酶活力的增高有明显的改善,对胃酸分泌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经专家鉴定该以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新方法填补了世界医学对该病治疗的一大空白。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他们瞄准了世界医学的前沿,在国内首次开展运用中医药与现代基因技术结合治疗“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研究。据统计,临床上有大约9%的萎缩性胃炎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患者会发展到胃癌,一旦控制不好,将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了破解萎缩性胃炎转化为癌症的难题,他带领科研人员利用现代基因技术对胃炎转变成胃癌的过程进行了长时期大量的研究,最终找到了胃炎癌变的根源: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癌基因激活,而抑癌基因失活。经过无数夜以继日的潜心研究,终于创立了“基因平衡疗法”,该疗法通过激活抑癌基因,促进癌前细胞的凋亡,从而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发生正常凋亡,逆转或阻止胃癌的发生。目前该疗法已全面运用于临床,对重度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食道癌、胰腺癌等疑难疾病疗效显著,经临床统计,该疗法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治愈率分别达到45%和34%,有效控制率达到90%以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医药对胃癌癌前病变分子生物方面实验研究的空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目前,该课题被河北省科委正式确定为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在国内首次开展运用中医药与现代基因技术结合治疗“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研究。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出“脾胃分治”的理论,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创立了“凉润通降”的治疗大法。针对胃癌癌前病变创立了“基因平衡疗法”,该疗法通过激活抑癌基因,促进癌前细胞的凋亡,从而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发生正常凋亡,逆转或阻止胃癌的发生。目前该疗法已全面运用于临床,对重度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食道癌、胰腺癌等疑难疾病疗效显著,经临床统计,该疗法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治愈率分别达到45%和34%,有效控制率达到90%以上。 运用中医药治疗浅表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结肠炎、脂肪肝、胆囊炎、胰腺炎。...详情
  • 刘学飞[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诊治神经内科相关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擅长治疗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失眠、眩晕、头痛、面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出诊时间:周一全天。...详情
  • 李彩勤[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诊治神经内科相关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把脉、寻找病因、分辨体质、心身调养。中医治疗:预防偏瘫复发、脑血管病、高血压、眩晕、失眠、头痛、心烦抑郁、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面瘫、痴呆、帕金森病、更年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等。出诊时间:周二全天18:00-20:00、三五六全天。...详情
  • 傅如华[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诊治神经内科相关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原脑病科主任,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医学世家。擅长脑血管病、眩晕、头痛、失眠、面瘫、面肌痉挛、脑鸣、耳鸣、神经痛、震颤麻痹、焦虑抑郁状态、痴呆、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综合征等疑难病症的诊治。出诊时间:周二三五六全天。...详情
  • 杨丽静[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诊治神经内科相关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脑病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主治: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焦虑抑郁状态、眩晕、头痛、失眠、面瘫、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内科疾病。出诊时间:周二四全天,周六上午。...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