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始建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院最早的中医院之一。医院践行“继圣贤传承、佑民生福安”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考试工作基地、首批全国中医规培基地。
医院现有东西两个院区,占地面积187亩,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十三五”末总建筑面积将达32.5万平方米。2016年编制床位2600张,开放床位1717张,年门诊量20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4.70万人次。现有职工2886人,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611人,目前,我院拥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山东名老中医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数1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泰山学者岗位4个,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58人,20人入选“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28人入选第六批全国师承项目。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176人。医院以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设有30个临床一级科室和27个二级科室,专科门诊49个,医技科室10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1个。
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发展与人才培养,坚持“西学中”和“师带徒”中医继承工作。建有2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龙砂学派工作站;有112位知名老专家被认定为全国和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237人成为学术继承人。治未病中心、名医堂、脑病中心与骨创伤中心顺应社会需求相继启用,拥有全国最大的GMP制剂生产研发中心,研制具有国家批准文号的中药自制剂135种,深受群众欢迎。
医院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制定并实施了“经典传承、创新发展”双核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支持力度。先后获批成立了山东省中医药临床研究院、山东省“治未病”研究院、山东省中医经典传承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山东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形成了传承与创新的中医药发展新格局。医院注重加强治未病中心建设,设立了中医“治未病”技术及管理研究室、中医健康大数据研究室、技术转化推广应用平台。组建了省内首家中医经典科,迈出了系统性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名老中医经验救治各种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第一步。
医院医疗制度体系健全,具有完善的中医特色分级诊疗体系,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突出。医院建有2个山东省“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心病科、妇科)、8个省级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病案管理、中药饮片、针灸、推拿、肛肠、护理、中药处方、膏方)。2017年医院开展手术12595台次,医疗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生殖中心开展了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及其衍生技术(ICSI),35周岁以下妊娠率高达70%;开展心脏介入手术205台次;周围血管开展手术530台次,并开创了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先河。2017年有16个科室开展了17类新技术、新项目,其中泌尿外科突破性地开展了腹腔镜等四级手术,血液科实施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等,临床诊疗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医院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内涵建设,完善了东区排队叫号系统,分步实现了诊间结算。扩大了预约挂号比例,开放了移动支付、检查及费用查询功能。医院建立了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急诊会诊迅速到位。建立了妥善处理特殊人群、特殊病种、群体性事件患者的工作流程。“绿色通道”(急诊——入院——手术) 畅通无阻,检验科、医学影像(放射、CT)、血库和药房可以24小时为急诊提供及时服务。危重病抢救成功率达到80%以上。医院是山东省中医病案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单位,承担全省中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室等的中医病案书写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医院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设有9个临床教研室,有博士点7个,硕士点覆盖临床各学科。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医院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承担着国家执业医师注册培训及考试、山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等多项工作,每年接收国内外各类进修人员千余名。
医院注重临床教学科研协同创新。近年来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5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8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