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2月15日(大年初二),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公共卫生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北大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成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百余年来,北大医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儿科教研室(1929)、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儿科神经专业(1961)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胸腔镜手术(1992)、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经皮心室重建术(2013)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大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个研究科室、4个研究所;共有59个病房,开放床位1805张。日均门诊量1万人次左右,年收治病人近10万人,手术近4万余例。医院在职职工37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400人,泌尿外科郭应禄教授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大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和第一批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项目单位。北大医院是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为全市近2000万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全市6万余人的公费医疗,以及占北京1/8的干部保健任务。在北大医院的就诊患者中,有1/3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者。 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从1977年至今,北大医院累计培养本科生33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其中包括硕士1900余人,博士1800余人,博士后近115人。目前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30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590余人,同等学力人员90余人。护理专业同期在院近400人。同时,近年来医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参加各级住院医师培训、进修、继续教育项目及各类考试的人员共计2万余人次。 北大医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位居国内的领先地位,近五年来,医院获批国家、省部市、校级和横向课题,以及临床试验合计1600余项,经费约11亿元,其中纵向课题7亿元。累计发表论文5300余篇,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近3000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ew Engl J Med、Lancet、Blood、Am J Hum Genet等国际期刊上。获国家、教育部、北京市、中华医学会等科技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及部委级奖项19项。   北大医院将弘扬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塑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凝练百年历史与硕果,面向新时代使命与担当,医院凝聚全院职工智慧 ,提出了“厚积淀耕耘一百载,新时代筑梦三十年”的历史基调,与时代同行的北大医院人会继续传承 “厚德尚道”的院训,追求“水准原点”的愿景,弘扬“爱心浇灌,生命之花”人文内涵,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在健康中国、科技兴国、教育强国的背景之下,勇担“国家任务医学基地,世界一流学术医院”的时代使命,立足“立德树人为本,学术引领未来”的行动纲领,依托“聚焦学术竞争力,打造医学中轴线”的发展路径,早日形成“中心院区:国家任务,学术引领;密云院区:医疗先行,学科统筹;大兴院区:国际视野,北大模式”的一院三址、一体两翼的格局,不忘“厚积淀耕耘一百载”的从医初心,开启“新时代筑梦三十年”的时代征程。  ...[详细]
联系电话

010-83572211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医生团队
  • 翁迈[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男性性功能障碍、小阴茎畸形或阴茎发育不全、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阴茎硬结症、精索静脉曲张、早泄、包皮过长、男性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射精障碍、弱精、少精、包茎、睾丸炎、龟头包皮炎、输精管发育不全、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疾病、男性生殖系统感染、男性不育症、血精症,男性生殖整形手术,勃起功能障碍男性支撑体植入手术,男性生殖系统静脉曲张、睾丸疾病、包皮过长、包茎或包皮嵌顿、附睾疾病、阳痿早泄,死精症、无精症、少精,弱精、畸形精子、精液不液化,精子活动低、精索静脉曲张、睾丸曲张、阳痿、早泄、勃起功能障碍、勃起不硬、勃起不持久、不能勃起、射精功能障碍、射精快、不射精、时间短、生殖器畸形、包茎、精子质量,精子畸形等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精索静脉结扎、输精管附睾吻合、输精管吻合、精囊镜手术、阴茎畸形矫正延长等男科显微镜下相关手术。...详情

    从业经历

      翁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专家,副主任医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先后师从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周立群教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张潍平教授。多次参加北京大学男科中心显微外科进修培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与娴熟细致的泌尿外科手术技巧,擅长泌尿外科重大疑难手术的操作,其中一些手术数量和质量居国内前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SCI专业论文,《男科学教程》编委,《世界泌外之窗》译者。在京内,军内泌尿外科专业圈内具有良好的口碑。


      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委员会青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SCI专业论文,《男科学教程》编委,《世界泌外之窗》译者。在京内,军内泌尿外科专业圈内具有良好的口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甲)泌尿外科全国排名第二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男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中西医结合协会男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亚太地区性医学学会(APSSM)和国际性医学学会(ISSM)国际会员


      2021,2022年度“好大夫在线”男科专业TOP5好大夫

    ...详情
  • 王维民[]

    医生擅长

    肝胆胰,移植外科,肝胆胰肿瘤 ...详情

    从业经历
    王维民,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处长。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2年获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华外科学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委员、秘书。国内多种杂志编委。师从李通教授、黄延莛教授。擅长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肝脏肿瘤治疗和肝胆胰外科治疗。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委员,专攻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选择性分流术;擅长肝癌早期诊断、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并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进修肝脏移植;成功诊治众多肝胆胰肿瘤患者,尤其是胆道良性狭窄方面,效果良好。 ...详情
  • 庄岩[]

    医生擅长

    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肝胆胰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普通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庄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及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肝癌电子杂志等编辑委员会委员及通讯编委。1986,9至1992,7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9至1998,7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主修外科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92,9至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其间自2002,10至2003,10于德国乌尔姆大学及萨尔州大学外科医院学习工作,访问学者。临床及科研方向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肝胆胰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普通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等。 发表论著性文章20余篇,参与《临床胰腺病学》、《胰腺病学》等著作的撰写。 ...详情
  • 张齐联[]

    医生擅长

    食管癌、贲门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肝外胆管癌、结直肠癌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 ...详情

    从业经历
    张齐联,男,主任医师,教授,1959年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历任原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原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主治医师,副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及教授。1972年开始从事消化内镜专业,为我国最早开创及从事此专业的学者之一。1980年---1984年在日本国立癌中心及昭和大学专门学习消化道癌的内镜早期诊断;1993年赴美国Duke大学半年,1994年赴德国汉堡Eppendorf大学3个月专门进修各种消化内镜的治疗技术。现担任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市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为美国消化内镜学会会员,并担任美国消化内镜杂志国际编委,欧洲消化内镜杂志国际编委及其中文版的总编辑。亚太地区消化内镜学会代表中国的理事。近年来在消化内镜领域内开展了较多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978年在我国首次发表了有关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的论文;1985年发表了我国第一篇有关经内镜激光胆管碎石的论文;1987年首先在我国引进及开展经内镜扇形扫描超声检查术,此后陆续发表了多篇有关应用此新技术对食管癌、贲门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肝外胆管癌、结直肠癌及消化管黏膜下肿瘤进行诊断及手术前分期的学术论文,在此过程中为我国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及一名外国留学生。在国内推广普及和提高消化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的同时,尚积极参与及组织了国内及国际学术交流。迄今已与香港学术界联合举办了九届国际消化内镜学术会议;与日本消化内镜学会联合举办了六届中日消化内镜学术会议;1996(亚太地区超声研讨会)及1997年(第10届世界超声内镜研讨会)两次受邀在日本做专题学术报告。1998年应邀在维也纳世界胃肠病学术会议中做专题报告。 专业特长:胃肠消化内镜外科。 ...详情
  • 赵玉宾[]

    医生擅长

    治疗良性位置眩晕、前庭神经元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性硬化、橄榄桥小脑萎缩、小脑共济失调等;眩晕脑血管病 ...详情

    从业经历
    赵玉宾,女,(已退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80年代末开始与耳科专家共同探讨神经耳科学问题,对末梢前庭及中枢前庭性疾病,作了大量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工作,尤其对眩晕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对脑干、小脑病变的诊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了系列化前庭功能检查,尤其眼震电图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积累病历2000余例(对鉴别末梢抑或中枢前庭病变有重要实用价值)。从90年代初开始从事临床新药研究,曾组织全国多家医院对新药进行II期临床验证,承担组长工作,对神经科临床新药的应用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良性位置眩晕、前庭神经元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性硬化、橄榄桥小脑萎缩、小脑共济失调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专业特长:眩晕脑血管病。 ...详情
  • 饶葆友[]

    医生擅长

    诊治神经内科疑难疾病,神经遗传病,线粒体病等 ...详情

    从业经历
    饶葆友,男,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诊治神经内科疑难疾病,神经遗传病,线粒体病等。在省市,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篇。专业特长:神经内科疾病。 我是饶葆友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 高枫[]

    医生擅长

    神经免疫学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视神经脊髓炎、免疫性周围神经病、自身免疫性脑炎、副肿瘤综合征等)、脑血管病、肌肉病。 ...详情

    从业经历
    高枫,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博士学位,导师陈清棠教授。2006年赴德国乌尔姆大学做为访问学者学习神经免疫。 熟练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神经免疫学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肌炎、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等)有深入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所负责的神经免疫室能开展血液及脑脊液的多种免疫学检查,包括辅助诊断重症肌无力的抗AChR、Titin、RyR抗体,辅助诊断视神经脊髓炎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炎性肌肉病的肌炎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副肿瘤综合征的抗Hu、Yo、Ri抗体,辅助诊断周围神经病的神经节苷酯抗体谱、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的寡克隆区带和髓鞘蛋白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相关抗体等。擅长神经免疫学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肌炎、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等)。目前为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 ...详情
  • 黄世昌[]

    医生擅长

    治疗脑血管病(预警,预测,提前干预,系统治疗,预防复发等)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焦虑,抑郁,失眠,神衰综合征,躯体各种无名疼痛和功能障得以及头痛、面部三叉神经疼痛、颈部疼痛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神经损害疾病等神内系统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黄世昌,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有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对神经内科疾病有较深的认识,尤其擅长治疗 脑血管病 及 躯体形式障碍 等情绪性疾病。参加编写数部专著和多篇论文发表。目前担任中国预防医学会、慢病防控、卒中预防工作, 中风 干预治疗全国协作中心工作并根据卫生部面向基层和农村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工作。专业特长: 脑血管病 。 ...详情
  • 余宗颐[]

    医生擅长

    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如神经梅毒、脱髓鞘病、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癫痫、偏头痛、晕厥、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病、肌肉病等 ...详情

    从业经历
    余宗颐(已退休),男,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内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神经内科领域享有盛誉,尤其是对神经内科疑难病与罕见病的诊治有很高的造诣。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多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培养了大批年轻医师,目前他们均是临床一线工作的骨干。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如神经梅毒、脱髓鞘病、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癫痫、偏头痛、晕厥、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病、肌肉病等。其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1项。 ...详情
  • 吴丽娟[]

    医生擅长

    治疗神经肌肉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多神经炎等;神经疾病疑难杂症 ...详情

    从业经历
    吴丽娟,女,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目前出诊并参加指导科内大查房会诊。国内著名临床神经病理学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0年以来除临床工作外,兼做神经病理工作,临床、教学、科研三方面工作均衡发展,1990年后,对神经肌肉病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其发病机制、病理表现等做了探讨,并对临床治疗试行了多科方法探索,其疗效取得一定成果。擅长治疗神经肌肉病,如进行性肌 营养不良 、 多发性肌炎 、线粒体 肌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多神经炎等,并对神经肌肉病的病理有深入的研究。师从于国内资深临床神经病理学专家黄克维教授。编著《临床神经病理学》2部,参加神经内科方面的专著编写6部。其科研成果曾获卫生部奖1项,北京市科技成果奖1项,获得全军科技成果奖2项。专业特长:神经疾病疑难杂症,神经肌肉病。 ...详情
  • 李越星[]

    医生擅长

    神经损伤、脊髓损伤、脊髓空洞证、、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线粒体病、脂肪累积性肌肉病、糖原累肌病、炎性肌肉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慢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以、遗传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内科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自1992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以来,师从于陈清棠教授和吴丽娟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