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医院名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建于195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目前,在岗职工6226人。截至2020年9月,医院平均开放床位数2264张。医院设有37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有34个博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在岗博士生导师7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青年领军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1人、3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0人。   北医三院脊柱外科是国内最强的学科,生殖医学中心的治疗方法最全面、规模是国际最大之一,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此诞生。运动医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最早成立、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眼科在眼外伤、角膜移植、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方面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消化科在溃疡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等领域居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病人康复治疗、心血管临床与基础协调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成形科、职业病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临床特色学科。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北医三院已跻身国内三甲医院第一方阵。医院拥有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药剂科(临床药学)、病理科、专科护理、检验科、消化科、妇科、产科、职业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成形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科。妇产科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科、康复医学科为国家产科专业、国家康复医学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心。   十多年来,北医三院门、急诊量始终居于北京市前列。2019年,服务门诊患者422万余人次,急诊患者30余万人次,出院患者近14万人次,完成手术7.6万例次。平均住院日为4.96天/人次。在北京市DRGs(疾病诊断相关组)综合评价中,北医三院各项主要管理指标达先进水平。在北医三院出院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全国各地。   北医三院有20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中心。作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每年有近800名医学生、5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同时,承担着1500余名进修医生和近400名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每年有100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北医三院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骨科、运动医学研究所、妇产科;1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妇产疾病;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辅助生殖;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脊柱疾病研究、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心血管受体研究、运动医学关节伤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疾病、眼部神经损伤重建保护与康复、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及转化;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出生缺陷防控、冠心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仿生钛骨科内植入物。   截至2019年底,北医三院34个学科146人次担任中华医学会等主系列学术团体二级分会副主委以上任职;17个学科44人次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杂志副主编以上任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团队获颁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北医三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李蓉教授牵头的“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策略研究”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樊东升教授牵头的“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敖英芳教授牵头的“解析与重塑软骨组织修复再生微环境的基础研究”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敖英芳教授牵头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姜辉教授牵头的“无精子症诊治新体系建立、技术创新及示范推广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闫丽盈研究员获得第二十二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医院连续多年荣获多项荣誉。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核心单位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研究所、药剂科等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近年来,医院集团化工作稳步推进。机场院区作为医院近年来首个专业设置较齐全的直属分院区, 探索实行垂直管理模式。不仅实现平稳过渡,一年来发展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19 年 5 月,医院与兵器工业北方置业集团签订协议,将整体移交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医院将充分借鉴接管和运营机......[详细]
联系电话

010-82266699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医生团队
  • 中医科门诊(特需)[]

    医生擅长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副主任医师_341953[]

    医生擅长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男科[]

    医生擅长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刘茁[]

    医生擅长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肾癌、肾盂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上腺占位),良性前列腺增生,精索静脉曲张,包皮过长,包茎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北京大学外科学博士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 中国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疗协作组秘书 中国性科学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获得北京大学2014年-2015学年本科及长学制学生创新奖(学术类) 获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二届健康科普征文比赛一等奖 发表论文: 1.刘茁, 孟一森, 范宇,等.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内生型肾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726-731. 2.刘茁, 孟一森, 贺占举,等. 阴茎皮角6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性科学, 2015,12:28-29. 3.刘茁, 孟一森, 虞巍,等. 单中心95例三孔法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结果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680-685. 4.刘茁, 孟一森, 虞巍,等. 三孔法与四孔法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591-595. 5.范宇, 刘茁(并列第一作者), 张莲,等. 中国人惰性前列腺癌临床筛选标准的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586-591. 6.刘茁, 马潞林, 侯小飞,等. 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单中心10年诊治经验总结[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6, 37(7):524-528. 7.刘茁, 马潞林, 张树栋,等. 前列腺基底细胞癌3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4):720-724. 8.刘茁, 田晓军, 马潞林,等.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 16(11):1049-1052. 9.田晓军, 刘茁(并列第一作者), 马潞林,等. 3D 高清腹腔镜系统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 16(11):990-993. 10.刘茁, 马潞林, 王国良,等. 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 43(9):598-602. 11.刘茁, 田雨, 马潞林,等. 肾透明细胞癌发生膀胱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 17(1):89-91. 12.刘茁, 马潞林, 唐文豪,等. 腹膜后巨大胃肠道间质瘤疑诊为肾上腺肿瘤二例报告[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7, 38(1).:63-64. 13.刘茁, 田晓军, 马潞林,等. 骶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9例报告[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 17(4):322-324. 14.刘茁, 田晓军, 马潞林,等. 不同术式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治疗妇科手术后膀胱阴道瘘的临床分析[J]. 中国性科学, 2017, 26(7):65-68. 15.刘茁, 马潞林, 田晓军,等. 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治疗Mayo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经验[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医学版, 2017, 49(4):597-602. 16.刘茁, 田晓军, 马潞林. 根治性肾切除术联合Mayo 0-Ⅱ级静脉癌栓取出术的临床麻醉管理[J]. 现代肿瘤医学, 2017, 25(16):2672-2677. 17. 刘茁, 马潞林, 田晓军,等. 腹腔镜和开放肾癌根治性切除+Mayo Ⅱ级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11例临床分析[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7, 22(8):607-605. 18.马潞林, 刘茁. 肾癌并肝段和肝以上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治体会[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7, 38(7).481-484. ...详情
  • 刘慧琳[]

    医生擅长

    老年内分泌,肺部疾患和骨质疏松 ...详情

    从业经历
    刘慧琳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本科、硕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 专业特长所学专业为老年内分泌、骨质疏松与代谢疾病及老年肺部疾病、感染性疾病,从事本专业10余年。主持并参与多项北京市、省部级及科技部的科研项目;目前主持北医三院院内重点课题一项(在研) 、北京市海淀区科研课题一项(在研)、北京大学医信基金一项(在研)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项目参与单位负责项目一项(在研)。2005.09—2013.09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2013.09—至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 2018.08—至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 获得2015和2016年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全国三等奖。 获得2018年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全国一等奖。 获得2018年北京大学新思路教研课题微课组二等奖。 获得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教师称号。 获得2011-2012年北京市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指导教师三等奖。 ...详情
  • 宋世兵_215724[]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夏有辰[]

    医生擅长

    隆胸、乳房整形、血管瘤 ...详情

    从业经历
    夏有辰 主任医师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专业特长  擅长:精细吸脂与脂肪移植、乳房整形、注射与激光美容、血管瘤治疗。   在美容外科方面:   一、精细吸脂与脂肪移植: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至今,长期开展了大量全身各部位的精细吸脂与脂肪移植术,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强调凹凸有致协调的形体美、高度注重安全性、精准形体雕塑,不断开展水动力、超声辅助、三维扫描等新技术的应用,对利用自体脂肪面部充填年轻化、隆胸、丰臀、面部轮廓精雕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积极开展了脂肪移植治疗半侧颜面萎缩等整形修复手术。加强脂肪细胞的储存及脂肪干细胞的研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拍摄了“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当代医学名家经典手术》《脂肪抽吸术》(人民军医出版社)。在北大公选课主讲《形体美学与脂肪雕塑》,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整形美容外科新进展”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主讲《吸脂与脂肪移植的新进展》。   二、乳房美容整形:重点开展了自体脂肪隆胸,以及假体丰胸、乳房重建、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乳房不对称、哺乳后乳房松垂自体脂肪移植矫形、吸脂巨乳缩小等。   三、注射与激光美容: 开展各种微创美容,特别是超声引导下安全美容注射,开创了此类注射的先河。在超声引导下各种注射异物、奥美定取出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在普通整形外科方面:   擅长体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治疗:为医院血管瘤与脉管畸形MDT多学科协作组牵头人,治愈了大量疑难患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超声引导下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注射技术,精准治疗,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   开展了系列美容整形外科应用解剖研究。   作为负责人申请并获得医院准入的临床新技术共有7项,与其它科室合作获批开展新技术3项。   积极开展教改实践,作为负责人进行的“PBL案例教学在整形外科进修医师培训模式中的探索”项目,被确定为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作为负责人获批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度)专科医师培训研究课题,立项项目1项,题目为:面部应用解剖与成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2019ZP42)。   目前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合作正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题目为“基于深度学习的DSA和增强CT/MRI图像配准及组织分割方法研究”。  教育经历   1984年9月-1989年7月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2003年12月-2005年7月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研修   工作经历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历经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阶段的严格培训与考核   1994年8月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1年8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005年9月为研究生导师   2020年8月晋升为主任医师   经系统正规的专业训练,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手术技巧,技术精湛,富于创新精神,不断改进术式,将艺术与审美相结合,成功地完成了美容整形手术万余例。   指导参与指导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多人。  主要参与完成的“隆鼻术中鼻背筋膜及其后间隙的应用解剖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课题,获1998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被评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教师   2015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   2019年被评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教师 ...详情
  • 张淑兰[]

    医生擅长

    肿瘤内科治疗,放射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张淑兰,女,副主任医师,197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1977年至今在北医三院放射病与肿瘤化疗科从事临床工作,1994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教学科研: 进修生讲授的课程有急、慢性放射病诊断与治疗;实体肿瘤内科治疗。曾协助科室指导临床及实验室硕士研究生数名。曾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和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主要研究方向:(1)造血功能损伤与修复。(2)抗肿瘤新药的临床研究 曾作为科室骨干参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避难,脐带血临床应用”,使病人受益,得到患者的好评,此工作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曾通过全国临床药理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和全国癌症止痛与姑息治疗培训班培训,并获证书。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北京市肿瘤协作组、抗肿瘤耐药的II期、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 承担国家放射病标准制定课题,为第一批“985”课题“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主要成员。 论文著作:共参与主编专业书籍1册;参与编写专业书籍 2册;参与翻译专业书籍2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医源性急性放射损伤的临床观察”、“G-CSF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的临床观察”、“大肠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CA50水平及临床意义”等数篇。 参加《现代职业病临床手册》和《晚期癌症止痛》两部著作的编译。 社会职务: 目前兼任卫生部核事故医学救援中心临床二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市癌症止痛与姑息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 ...详情
  • 王方芳(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心血管疾病 ...详情
  • 李明程[]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