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邹和建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内科
医生介绍
邹和建,男,主任医师,教授,风湿科、职业病科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副主任。擅长类风关、痛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诊治。 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职业病科主任,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副主任。 1987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六年制本科。毕业后进入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于1992年毕业,获内科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华山医院工作至今。 1994年被选拔为上海医科大学学科梯队接班人,同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3年转教授)。1987年至1996年期间,主要从事职业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1996年起开始从事风湿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任科主任期间,在医院领导及兄弟科室的支持下,建立了风湿病科和风湿病实验室,通过几年的努力,华山医院风湿科在上海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风湿病实验室能够进行近30项自身抗体及有关基因检测,部分项目在本市率先应用于临床。 1999年2月至9月,在上海医科大学国际交流处挂职锻炼,任处长助理。在挂职期间,结合国际交流处工作特点,编制了应用软件“国际交流处信息管理系统”。 2000年10月至12月,参加上海市教育党校第7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并参加了理论专著《创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编写工作。 2000年3月至2005年7月,任华山医院教育处处长。 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间,多次参加APEC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亚洲开发银行首脑会议外国政要(代表团)的医疗保健工作。 2002年9月至12月,受学校及医院指派,到上海市2010年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参加申博工作,任欧洲区项目经理。 在科研工作方面,负责的科研项目有: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与治疗关键技术及其远期健康影响的研究”临床分题;上海市卫生局 “HLA-DR4基因及其亚型与CCP抗体的相关性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拓展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的建设”、卫生部标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的修订”、“《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修订”。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代表作:“Effects of lead o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cardiac function” 发表于美国的《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该研究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之空白;主编《抗原驱动论》、《2005结缔组织病新进展》、《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内科学基础》等学术专著和国家十一五统编教材,参编学术专著20部。研究论文三次获得上海医学会施思明基金奖,作为课题参加者获卫生部中华医学奖二等奖、上海市标准化优秀技术成果二等奖各一项。 在教学研究方面,参加教育部课题《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改革研究》子课题《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的研究工作;负责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客观结构临床技能考试”标准化病人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担任《临床标准化病人考试辅导》教学片的编剧和导演(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多篇,在首届亚太地区医学教育学术会议(2003.11)及亚洲医学教育学会年会(2004.10)上作大会发言,介绍中国的医学教育情况。 目前主要社会兼职: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职业病与环境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编委。 其他社会兼职:历任上海叔苹奖学金得奖同学会理事、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上海叔苹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
医生擅长
类风关、痛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诊治